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

阅读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销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这两段文字分别介绍了太和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2.第二段由外观转入写___________。先写“___________”,次写“背后”,再写“_____________”,然后由殿顶到“__________”,围绕“雕龙宝座”,摹写姿态各异的____________,以显示皇帝是____________

3.太和殿的外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把说明的重点落在太和殿上,是因为这里曾经是_________________

5.“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这句中“每根”能去掉吗?为什么?

6.作者是怎样按空间顺序介绍殿内的陈设、雕饰的?

7.太和殿为什么要装饰这么多龙?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量装饰形象奇特的龙,能增加建筑的美感。

B. 统治者想借龙来神化自己。

C. 显示皇帝主宰一切的威严。

D. 增加庄严肃穆的气氛。

 

1.外观内观 2.内景正中两旁中央藻井饰龙龙的化身 3.雄伟壮丽 金壁辉煌 4.皇帝宝座的所在地,是举行重大典,皇帝受朝贺的地方,是皇权的核心。 5.不能。去掉“每根”,哪些大柱上有蟠龙就不清楚了。 6.以朱漆方台为中心,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边。 7.A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段落来分析。阅读文段,分析其主要内容,可知第一段写的是太和殿的外观,第二段写的是太和殿的内观。据此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找到答案范围,然后精读该语段,根据理解得出切题的答案。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分析第二段的内容,可知此段以朱漆方台为中心,按照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边的空间顺序先介绍郑重的朱漆方台,再写殿顶的中央藻井,最后写“雕龙宝座”的饰龙。据此即可完成填空。 3.本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合适的内容填写即可。根据第一段的介绍“太和殿……显得格外辉煌……色彩鲜明,雄伟壮丽”提取太和殿的外部特点填写即可。 4.此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文章的内容来看,第②③段说明了太和殿,文字较多,写得详细。因为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5.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答题模式为:先表态,然后指出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接着分析删去后有什么不同,进而明确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每根”表示限制,说明这六根蟠龙金柱,上都雕刻着矫健的金龙。去掉后表意不明,所以不能删去。 6.此题考查说明顺序的相关知识。说明文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认真阅读第二段,分析其主要内容,可知此段先介绍正中的朱漆方台,再写殿顶的中央藻井,最后介绍下面的宝座。正中的是朱漆方台,两边的是蟠龙金柱。因此作者以朱漆方台为中心,按照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边的顺序进行介绍。 7.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积累。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古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居所与着装上的主要装饰物都必须为龙。据此可知A项说法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语意,下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败笔:园林设计的欠缺。)

B.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具有可供观摩、研究、参考价值的样板。)

C. 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驻足:停止脚步。)

D.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化时不同的多种花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寂寞:孤单。)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农村的道路像一些遗弃的绳子,      ,永远不会有人想起来把它弄直;河流始终妄图躲开人类,     ;树林是淡青的,它们已由自然繁殖生长改为人工种植,       

① 被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② 把它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③ 村庄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踩住它

④ 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

⑤ 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个童话了

⑥ 任何一个童话也不能藏匿在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中了

A. ②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

删改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改后为: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写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_______________

②沧浪亭的美,在于它的清幽、古朴。狮子林的美又不同了,它是以假山为胜的美丽园林。_________________

③大礼堂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绕着主席台。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巧妙绝能____________惟妙惟俏__________千态万壮__________

自出心栽____________因地制夷__________俯仰生恣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