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
(3)夕日欲颓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怀民亦未寝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致增添动感的语句是“猿鸟乱鸣”和“________”。(乙)文中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中。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
(2)急湍甚箭
(3)泉水激石
(4)蝉则千转不穷
(5)经纶世务者
2.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本文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宋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隐居山中时,梁武帝仍问其国事,故人称“山中宰相”。
C.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记”和“书”都属于古代“散文”的范畴,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虽乘奔御风 B. 绝多生怪柏
C. 负势竞上 D. 互相轩邈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略无阙处 B. 窥谷忘反
C. 遂至承天寺 D. 蝉则千转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