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理解 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

阅读理解

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

(2)“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文段中加点的“杰作”是指什么?

(4)说说你对“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句话的理解。

 

(1)“我”再见牧羊人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桦树鲜嫩、挺拔的特点。 (3)指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种的长得很茂盛的一大片橡树。 (4)选段提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是由人挑起的,产生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但是也还有像这位默默植树的牧羊人一样的人,他们像拯救世界的上帝一样在改变世界,造福人类,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据此可以概括为:“我”再见牧羊人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要注意语言的简练。 2.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时首先考虑运用了描写,还是使用了修辞,或者词语运用准确,然后结合句子的含意进行赏析。本题要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1.请结合《植树的牧羊人》文章内容加以分析牧羊人的性格特点。

2.《植树的牧羊人》运用第几人称来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中国梦•正能量”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告诉我们: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社区准备开展“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

“梦娃醒,太阳笑,中国梦,多美妙。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当先,为贵……”请从中选取一种文明礼仪或传统美德写一句广告语。

示例:节俭:节俭持家家业旺。

(2)(不畏艰难•奔梦)奔走路上,我们需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①写一句励志名言警句:______

②从初中课文推荐的名著阅读中选一位励志人物,概述其主要事迹和品格。

人物:______

主要事迹和品格:______

(3)(读书•劳动•圆梦)圆梦需要付出,请围绕“如何圆梦”补写上联。

上联:______       下联:劳动创造财富实现梦想。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B. 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

C. 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 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B. 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C. 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D.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要达到“问责必严”这一要求和目标,必须揪住问题不放、针对问题“不求甚解”。

B. 他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将不毛之地变成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海岛。

C. 我们应该对“欠薪”问题来个刨根问底,找出真正的症结,并对症施治。

D. 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折服了观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