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南山
李汉荣
①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山的身影是多么高大啊(仅次于毛主席),让我无限痴迷,无限崇敬。我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入迷得像在做梦,每一个字都那么神奇,它们不声不响非人非物,但它们却能说出许多意思,这真是太有意思了。忽然书页暗下来,抬起头,才看见,山一直围在我的四周,山也在看书?其实它们站在书的外面,抿着嘴像要说什么话,却不说,一直不说。山要是把一句话说出来,要么很好玩,要么很可怕,天底下的话都不用再说了。但是山不说一句话,不说就不说吧,多少年多少年都不说,就是为了让人去说各种各样的话。我隐约觉得山是很有涵养的,像我外爷,外爷是个中医,很少说话,他说,我开的药就是我要说的话。
②后来,我逃跑般地离开了山。也许山还记得我对它的埋怨:闭塞、贫困、愚昧,挡住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见人生的莽原和思想的大海。
③辗转这么多年,从一本书走进另一本书,我像书签一样浏览了许多语言;从一座城搬进另一座城,我像钥匙一样认识了许多锁子;从一栋楼爬上另一栋楼,我像门牌一样背诵了许多号码。然而,走出书,走出城,走下楼,我发现我什么也没有,尽管有时感到自己似乎拥有了很多,学问呀,知识呀,信息呀,成就呀,名声呀,职称呀,职务呀,电脑呀,银行账户呀,股票呀,老婆呀,儿子呀,房子呀,车子呀,哥儿们呀,见闻呀,已经到来的金色中年呀,可以预见的安详晚年呀,无疾而终的圆满落日呀……
④可是,闭起眼睛一想,又真正觉得空荡荡的,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苍白的天花板,感到一种迫人的虚。
⑤城市只是一个投寄信件的邮箱,而我只是一个寄信人或收信人。寄完信或读完信,我就走了,而邮箱还挂在那里。说到底,人也是一封信,城市在我们身上盖满各种各样的邮戳,却找不到投寄的地方。
⑥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身上邮戳重叠着邮戳,地址重叠着地址,日期重叠着日期,但是这封信却无处投递,就这样在模糊的邮路飘来荡去,直至失踪?
⑦这时候我已经回到当年的小城。这时候我忽然看见我早年逃离的山——南山。
⑧它依然凝重,依然苍蓝,依然无言,不错,还是我祖先般的南山。
⑨但是,我心里很深的地方却被它触动了,被它闪电般照亮了。
⑩我何以感到认真走过的岁月却是空荡荡的虚?我何以成为一封无处投递的死信?是因为我遗忘了你吗,南山?
⑪这么多年,我真的像遗忘一堆石头一样遗忘了你吗,南山?
⑫而你依旧站在你地老天荒的沉默里,站在你崇高的孤独里。
⑬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而止。
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⑮我好像明白了,我当初那么认真地出走,只是为了更深刻地返回,是这样吗,南山?
⑯我们在命运里走来走去,最终却回到出发的地方,并且第一次真正认识它,是这样吗,南山?
⑰一封盖满邮戳的信终于找到了投递的地址,它正在到达,它将被阅读,它同时也阅读它的阅读者,阅读一个伟大的旧址——南山。
⑱去而复返,又见南山,我第一次真正看见南山。
(选自《李汉荣散文选集》,本文有删改)
1.不同时期的“我”对南山的情感态度有所不同,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辗转城市多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⑥段问“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使我变成死信”的原因。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
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而止。
4.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默写。
(1)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韩愈)
(2) __________,_______。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木兰是位有血有肉的巾帼英雄形象,她既有着“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的飒爽英姿,也不乏“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时流露出来的娇美风姿。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所表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诗句的内容或表达技巧方面赏析诗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线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2)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
(3) 恐已暮矣 (________) (4) 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
3.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每空不超过五个字)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作者为南北朝时期的郭茂倩。
B. 《资治通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 《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等。
D. 都德,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5月30日,火星抵达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到它。
B. 高靖朝的土鸡蛋供不应求,主要的销售途径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QQ好友群卖出。
C. 著名女作家萧红的散文《回忆鲁迅先生》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倍受欢迎的。
D. 我们班“学霸”晓兮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