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房屋演变史
①房屋是人类栖息的场所,是人类征服自然亦是自身发展的一种象征。
②众所周知,人类从学会制造工具的那天起,就和动物分了家。人类既然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当然在填饱肚子的同时,也就想到了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
③最早的房屋应推山顶洞人居住的铺有干草的洞穴。这种房屋,恐怕除了人类自己劳作之外,更多的还是大自然的恩赐。
④到了半坡氏族期间,人类才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自己的房屋——用双手堆砌而成的石屋。这种石屋的顶是用草铺盖的,呈圆锥状。屋的形状并不规则,屋体一半在地面以下。几个这样的屋聚在一起,便成为当时的村落。
⑤后来,随着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于是经过人们精工雕凿、科学拼接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合用的各种形式的房屋,大量建筑起来,以至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由于历史文化抑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云南傣族的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马,方便安全凉爽卫生;黄土高坡的人们则因地制宜,掘土为屋,建造出一排排冬暖夏凉的窑洞;草原上的蒙古民族更是造出了遮风避雪、随意搬迁的活动房屋——毡包。各种房屋不一而足,无一不表现了人类创造的艰辛和伟大。
⑥近代的房屋,在本质上又有了巨大变革。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天然材料,而是采用钢筋水泥等人工材料,而且更加重视房屋内外的装饰。例如在墙壁上镶瓷砖,甚至涂上金粉,使得房屋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这些建筑,无论从结构还是外观,都远远超过了古代房屋。
⑦现代的房屋已不再是仅仅供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科研以及一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人们在各式各样的房屋中从事活动,可以说,房屋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⑧由于人口猛增,房屋的需要量太大,人们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于是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据统计,一座高300层的摩天大楼可以住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
⑨现代社会,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例如,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座圆堡形房屋,经受了9级地震,却“毫不动容”;有的房屋可以模拟地球外的空间环境,成了地球上的太空站。
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欲望,在将来,人类不会满足于仅仅生活在地球大陆上……
1.从本文看,房屋的功能是什么?
2.第⑤段中,列举了竹楼、窑洞、毡包这些房屋,其用意是什么?
3.第⑨段中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
4.第⑦段中加点的“仅仅”能否去掉,为什么?
2015年12月在浙江省乌镇举行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右图是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1)构图要素:
(2)图形寓意:
名著阅读:
(1)上面为《朝花夕时》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个写出相关文章篇名。
(2)《狗·猫·鼠》一文中,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
经典诗文默写:
①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_______,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④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⑤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⑥乡书何处达?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⑦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⑧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比喻)
B.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C.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
D.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排比)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B. 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 红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D. 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