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苏轼《水调歌头 》,回答小题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

阅读苏轼《水调歌头 》,回答小题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词前小序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弟弟_____________他和苏轼、苏洵共称文坛“三苏”。词的最后一句中指明月的是哪个词?_____________

2.请把词中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并说说这一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3.简析"朱阁,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1.苏辙婵娟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和美好祝愿。 3.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解析】 1.考查对诗歌小序的理解。小序中“子由”是指苏轼的弟弟——苏辙。婵娟:指月亮。 2.考对诗句的理解默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 3.此题考查炼字,炼字答题步骤:①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是否运用修辞手法。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④想想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是否有作用。此题“转”和“低”两个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月光在夜色下流转的场景,暗示时间流逝,词人由于思念亲人,彻夜难眠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是其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是_________,第三部是《神秘岛》。故事并不复杂: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________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__________和一个捕鲸手,跟随___________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旅行。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__的经典名作,__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__。我们从中不仅能__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不言而喻 滋润 苦痛 获取    B、脍炙人口 滋养 沧桑 汲取

C、不可名状 养育 磨难 吸取    D、家喻户晓 培养 苦难 吸收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写上拼音。

_____              

②jié责_________   

③文绉_______

④油光可jiàn_____      

⑤宽 shù____      

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②《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古代战争中的兵器引起作者联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杜牧)

③《过零丁洋》用比喻修辞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对偶、双关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誓死报国和民族气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文天祥)

④《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目:那盏灯

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总会有一些人或一些事像一盏盏明灯,在我们困惑迷茫之时,给我们指引方向,照亮前行的道路。请以“那盏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除诗歌、戏剧外,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2)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