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B. 在对传统村落的修缮中,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存在的真实性,禁止随意修建仿古建筑、仿古街区。

C. 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表示,魏秋月目前的伤势达不到上场,甚至在8月的女排世界杯中能否上场也存在着疑问。

D. 3000名左右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盛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权。

 

B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B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病句如下:A项搭配不当,“提高”应改为“转变”;C项成分残缺,应在“达不到上场”后加“的要求”;D项成分赘余,“近”和“左右”应删去一个。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刻(juān)    浩(hàn)   负顽抗(yú)

B. 灭(jiān)    红(yīn)   枯拉朽(cuī)

C. 气(xiè)     要(sè)    振聋发(kuì)

D. 战(dū)      港(dí)    性格倔(qiáng)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风采       督战      浩瀚       偃旗息鼓

B. 潇洒       默契      泻气       屏息敛声

C. 酷似       殷红      绽放       无愿无悔

D. 敬佩       搬发      慷概       锐不可当

 

查看答案

写作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       的旅程”为题目,写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

(4)不少于600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现在社会上兴起一股“国学”热,一些“国学班”办得如火如荼。为了让大家对国学有所了解,请你根据下面所给材料,写一段介绍“国学”的说明性文字。要求:①至少运用一种说明方法;②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说明;③150字左右。

(材料一)“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是以先奏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奏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没有主从之分。

(材料二)历来讲的所谓“国学”,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明初设中都国子学,后改为国子监,掌国学诸生训导的政令。“五四”运动后期,胡适等人针对性地提出“整理国故”的口号。1934年,章炳麟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他将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五部分。今天,随着“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又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

(材料三)新国学与原国学的区别在于新国学是以儒家主体文化和社会为基础,撇开传统国学因多样化而存在的百家争鸣的复杂局面,重新提出的国学概念,属于全亲的中国学术概念。

(材料四)国学,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阅历与读书

赵迎辉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风,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现实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变得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常常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