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论语》十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论语》十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亦说乎       说:愉快    B. 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C. 人不堪其忧     堪:忍受    D.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以……为乐

2.下面句子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D.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弟子言行的书,内容涉及学习、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B. “子”是古代常用的敬辞,表示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如孔子、曾子等。

C. 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的精神,这样才能学有所得。

D. 孔子非常重视志向的树立和坚守,将它与三军之帅的重要性相提并论。

4.翻译下面句子。

⑴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⑵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1.C 2.D 3.B 4.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⑵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解析】 1.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C项,堪:能忍受。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为D项,改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注意标志性的虚词“也”。 3.B项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子”为敬辞,可译为“先生”。孔子、曾子为尊称说法有误。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等。敬辞与尊称不能混为一谈。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期”“委”“去”“笃”“切”等字词的翻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中国的茶

①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②中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但此多非史实,纵是史实,非加申述,亦不易明。《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刘源长《茶史》卷一)。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不足为据。《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也不足为饮茶起始之证。

③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个义项。“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④茶能消除疲劳,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饮茶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运动能力。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因此每天喝三两杯茶可抑制细胞衰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喝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饮茶也需注意,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不宜餐前睡前喝茶,餐前喝茶容易刺激肠胃,睡前喝茶则容易影响睡眠品质;茶水不宜过浓,也不宜置放太久;服用药物时,不可以茶水配服,会影响药效。

⑤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我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1.第②③④⑤段分别介绍了有关茶的知识,下列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茶的起源    B. 茶的历史

C. 茶的功用和禁忌    D. 茶的文化内涵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等各派思想,独成一体。

B. 中国人皆爱饮茶,茶对人体诸多器官均有益处,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举国之饮。

C. 探究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必须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来进行。

D. 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文章作者认为大体上“茶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食经》为伪书,《尔雅》不是周公时作品,二者有关饮茶起始之证,都不足为据。

B. “茶”字是从“荼”简化而来,产生于汉代,西汉时读音确立,中唐时音、形、义趋于统一。

C.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

D. 礼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有着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什么劲儿!”

C.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D.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B. 长的草里不去的原因,是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C.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和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

D.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水藻真绿,把终年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⑵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⑶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        向云霄里去了。

A. 贮蓄    洁白     轻快    飞    B. 贮藏    高洁    轻快    飞

C. 贮藏    洁白     轻捷    窜    D. 贮蓄    高洁    轻捷    窜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mì)        黄(yùn)      弄(sì)       人声沸(dǐn )

B. (huí)       酝(niàng)    别(jué)      咄逼人(duō)

C. (qí)        告(dǎo)      笑(nì)       翻来去(fù)

D. 谷(bǐ)        粗(kuàng)    一(chà)      花团锦(c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