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④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⑤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①值:适逢。②郡:城。③相视:看望。④败义:毁坏道义。⑤一:整个。⑥班军:调回军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吾今死矣,子(你)可去______
(2)贼既至______
(3)遂班军而还______
(4)一郡并获全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4.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好贾谊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③。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④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注释): 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e):分裂 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③丁母忧:指为母守孝。④旧:指先前写作的人。
1.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与“以故文多不工”相同的一项是( )。
A.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 以刀劈狼首 C. 公亦以此自矜 D. 屠惧,投以骨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苏轼是眉山人,十岁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 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最终定他第一。
C. 苏轼的制策写的很好,从宋初以来,制策被列入第三等的,只有吴育和苏轼两人。
D. 苏轼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欧阳修赞叹“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母许之否乎
(2)比冠,博通经史
(3)但置第二
(4)修语梅圣俞曰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阅读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赏析
夜归丁卯桥村舍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1.“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
2.“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参照画线的文字仿写句子,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母亲得知我生病,急匆匆赶到我的病床前。我微微睁开双眼,发现母亲正慈祥地看着我,那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啊!那是晨曦对娇花的沐浴,那是春风对碧水的轻抚,那是 ,那是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视野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以,到了16岁左右时,年轻人得有点大视野。
①16岁之后,年轻人会进入一个视野拓展期,
②16岁之前的孩子,眼中大多是孩子气的东西;
③而随着高度的上升,视野会变宽。
④在这个阶段,你所看到、接触到以及思考到的,都将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⑤这是16岁左右的年轻人所经历的一般过程。
A. ①③②④⑤ B. ②④⑤③① C. ①②⑤③④ D. ②①④③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