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父亲的长笛 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

父亲的长笛

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都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儿?”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  (A偃旗息鼓B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里。

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    (A无地自容B自惭形秽),趴在桌上哭了。那一刻,她恨父亲没出息!

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儿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听不到笛声了。

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呀,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笛子的事儿。

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孩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里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子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⑪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蔓延开来,飞扬在屋子里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作者:赵文静。有删改)

1.以“女儿”为主体,概括选文所写的父女间的四件事。

2.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1)第⑩段划线句中,两处“笑”内涵有着怎样的不同?

(2)选词填空:第③段划线处选__,第④段选__

3.选文多次写到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这一形象的作用。

4.阅读本文第②段划线句子与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两段文字都用了____描写的方法。选文表现了____________,“链接材料”表现了___________

 

1.①女儿爱听长笛,父亲经常吹给她听。②女儿讨厌、制止父亲吹长笛,父亲只好在外面吹。③女儿扔了父亲的长笛,父亲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④女儿给父亲他送来新长笛,父亲吹起久违的笛声。 2.(1)前一处笑写出了父亲的宽容、慈爱与隐忍。后一处表现了我的自责、对父亲包容的感动,以及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流泪,想让父母开心的复杂心理。(2)①B ②B 3.①从情节上看,母亲的话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疑问;又是母亲的话交代父亲断腿的原因,使情节有波澜,更完整合理。②从人物形象看,母亲打她、训斥她,与父亲的沉默形成对比,表现父亲的隐忍和对女儿的爱。③从主题看,母亲在听父亲吹长笛和她哼唱时流露出的幸福,突出了家庭的和谐、温馨,丰富了文章的主题。(意思对即可) 4.侧面(间接)描写选文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链接表现了家境的艰难,母亲的不辞劳苦。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梳理情节。先明确贯穿全文的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寻找事件。第一二段写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第三至五段写父亲因女儿讨厌,所以不在家吹长笛了;第六至九段写父亲因女儿扔了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第九至十一段写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结合语境分析即可。“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这一处“笑”写出了父亲的宽容、慈爱与隐忍。“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这一处“笑”表现了我的自责、对父亲包容的感动,以及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流泪,想让父母开心的复杂心理。 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把握。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结合“母亲的巴掌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子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分析,交代了父亲腿残疾的原因。解开了悬念。所以“母亲”这一形象具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通过母亲的言行,从侧面表达了父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和宽容,是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 4.本题考查学生对侧面描写及作用的把握。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从侧面衬托出父亲笛声的优美动听。“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从侧面写出家境的困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

1.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观点。

2.请按照作者论述的思路依次概括写出阅读有哪些好处。

3.阅读第④段划线句,回答问题:

(1)这一句运用了____论证的方法,生动地论证了_______的观点。

(2)仿写: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过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①夹在里面: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②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③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根据上下文推断,选文中加横线的①“中国人”包括__种人。两个“他们”有不同的指代对象,②指____,③指____

2.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3.请结合课文内容和鲁迅的生平经历,简述“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句话的含义。

 

查看答案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苏辙《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注释]①岌嶪[yè]:危急的样子。②震掉:惊恐。③葱蒨[qiàn]: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余得罪高安 

水之变

③问之庐山者

④涉其山之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虚词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知其胜不敢留 康肃笑遣之

B. 声如雷霆 间千二百里

C. 涉其山阳 禽兽变诈几何哉

D. 其一犬坐前 尝射家圃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 三 峡 之 险 不 过 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⑵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5.本文与《三峡》都突出了江水的什么特点?两文情感上的相同之处又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李清照的《菩萨蛮》一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间。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请简要赏析上阙中的“微寒”一词。

(2)全词主要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召开体育节,你积极参与其中。

(1)(文稿拟写)你班小雨同学正在参加800米长跑,请你拟写一则简短的广播稿(不超过100字),为他加油、点赞。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病文修改)初二(1)班的小明在学校篮球场捡到了一个黑色折叠式钱包,他拟写了一则失物招领。请指出其中的三处不当之处并修改。

招领启示

本人在学校体育场篮球场地捡到一只钱包,里面有饭卡一张,人民币53元,请失主前来认领。                                  

                           2018年9月27日

(3)(委婉劝说)小王同学体育基础扎实,因为担心影响学习,他不想报名参加本次体育节有关竞赛项目,请你对他进行劝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