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夏越来越浓,热越来越重,荷,迎来自己最灿烂的年华,这时,去赏荷,恰恰好。
⑵金色的光线,瓦蓝的天空,静谧的湖水,还有河边的绿植,以及抒情的蝉声,一起为荷的出场搭建了舞台,又隆重又明媚,又热烈又阔大。
⑶荷不辜负。
⑷你看,它们多投入,撑起了绿色的裙,站直了娉婷的身,露出了涩涩的羞,只等清风一来,便要翩翩起舞了。那静谧的铺陈里,有撞到天边的力量,有超凡脱俗的风骨,也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
⑸荷梗长,直,不蔓,也不枝,是需要怎样的一种风骨,才能站成如此的一条直线?那茶碗一样的杯盏里,盛满了金色的光,漾着或红的霞,或白的云。灼灼艳艳,却不妖媚,素素淡淡,却不媚俗,没有哪种花能把分寸感拿捏得如此好。
⑹一种干净而圣洁的气息,在湖面上氤氲、蔓延。这气息,圣洁如佛,厚重如墙,把世俗挡在了外面,是我想要的气息。我以低垂的姿态靠近,就像靠近一颗清高圣洁的灵魂,不敢出声,只想着和一支荷彼此打开,交换一下气息,然后,染一身荷的清香,然后,在这清香里沉醉……
⑺如果遇到微风,又恰在午后,一个人站在湖边,那简直就是在看一场盛大而又壮观的舞会了。绿色的浪,微微起伏;大摆的裙,翩翩舞动。而那袅娜的荷,如仙女,踩着风的步点,在摇曳起舞。这样的时候,你的一双眼睛,随便落在哪一处,都是落在美上。
⑻ ① 。那一日,他一定是着了长袍,背了双手,站在岸边的,他是看到了这样的一幕:荷叶罗裙、芙蓉向脸、乱入池中,但,他闻歌始觉了。
⑼我却没有,生于北方,长于北方的我,在北方粗犷的气息里,我能看见四季更迭的清晰轨迹,却缺席这样的生活场景,哪怕是我有强大而丰富的想象呢。莫名地,就羡慕起江南,可以有大片的荷,可以有繁忙的荷事,也可以有采莲的女子和采莲曲。
⑽ ② 。那一日,日暮低垂,月光微现,她坐小舟,握双桨,摇啊摇,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却还未尽兴,一颗诗意盎然的心,多少年了,还在荷花上,荡啊荡……
⑾ ③ 。淡淡月色,田田荷叶,依依杨柳,幽幽如歌一般的清香,亲密如肩并肩的相守,薄薄的轻雾,斑驳的疏影,蝉声与蛙声的唱和,都能安妥一颗烦躁不安的心。看过了荷的眼,变得清澈了;走过了荷旁的脚,也不再沉重了。等他走完荷塘回到家门口,一切都无声息了,无声息了。
⑿烦躁里,在荷花跟前站一站、看一看,荷的圣洁便会爬满心房,那处子的眼神、匀称的呼吸,以及凉凉的质感,会让一颗夏一样纷繁的心安适宁静、清澈起来的。
⒀心里养着荷的人,心就会静,心静了,就风清云淡,就见宠不狂、遇辱不悲了。“清心恍惚微香触”,心清了,便处处是花香了。
⒁ ④ 。他书屋旁有一溪,每至夏,荷叶翩翩,荷花婷婷,荷香袅袅,醉了季节,也醉了他。他极爱这荷,尤爱白荷,故取名为“濂溪先生”,我觉,“溪”是纪念,“濂”与“廉”谐音,是警示,更是照亮。荷,照见了他的洁身自好,照见了他的风骨,也照见了他的韵致。
⒂我一直觉得,荷是水举出的灯盏,照亮着世俗,也是自然布设的一个隐喻,提醒着人们。
⒃张大千说,画荷最易亦最难,最易入手,亦最难得神韵,而张大千是得荷之魂,荷花被他抽筋去骨,只剩下魂了。你看,他画的荷,飘逸的荷叶,千姿百态;传神的墨香,疏淡有致;那荷叶、荷花,气势不凡,水墨淋漓,尤其是那荷梗,长而直,一笔到底,一气呵成,凝练而不滞,华资而不枯。据他自己说,在书桌前,边走边画的。
⒄他一定是把荷养在心里了,只有从心的根须上长出的荷,才会这样有魂,又宁静又惊鸿,又朴素又艳丽。
⒅ ⑤ ,他给自己取号为“青莲居士”。“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浪漫如他,多情如他,面对荷,他是要省其曲折,而直抒胸臆了。“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这该是怎样的浪漫呢?一个大男人,手把芙蓉花,亦步亦趋,翩然起舞,不是爱到醉,是不会有此举动的。
⒆我也尤喜荷,喜它的纯净无瑕,喜它的洁身自好。在纷杂的世俗里呆久了,必然要染上一些俗气的,可荷却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保持纯净,还不妖不媚,这需要多大的自我克制呀!百花中,唯莲做到如此极致!
⒇故,我给自己取笔名着一“菡”字,目的在于提醒,也是照亮。
(21)我们注定与这俗世藕断丝连。我爱着这俗世,也爱着这荷。唯愿,自己在这俗世里,活成一支荷。
1.文章第⑷——⑺段正面描写荷,请阅读后完成下列填空。
_________→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微风中的荷
2.根据要求解答下列题目。
⑴第④“那静谧的铺陈里,有撞到天边的力量”,“铺陈”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⑵“这气息,圣洁如佛,厚重如墙,把世俗挡在了外面,是我想要的气息”,这句话句式丰富多样,试从这一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⑶体味文题“荷不辜负”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3.作者联想到了许多与“荷”相关的素材。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以下文段中的首句还原到文中。(填字母)
A.周敦颐心里是养着荷的。
B.这样的场景,也容易让人想起李清照。
C.李白也是爱荷的
D.是月夜,惊起了鸥鹭,也抚平了朱自清一颗不宁静的心。
E.这样的情景,也容易让人想起王昌龄。
① ② ③ ④ ⑤
4.以下链接材料是《鼎湖山听泉》的结尾,阅读后说说它与本文结尾第(21)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链接)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鼎湖山听泉》)
漫谈“托伪”现象
①“托伪”就是指文章作者想借助名人传播自己的观点与思想,就将自己的作品假托名人作品来发表推销。
②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是,谁的名气大就托谁。论名气谁也大不过黄帝,于是就有了后人假托与黄帝问答的《黄帝内经》。姜太公的名气也不小,因而兵书《六韬》就以他的大名面世。庄子名扬四海,就有人把《盗跖》一文偷塞进他的书中。今日而论,马云、李嘉诚、于丹、李敖、易中天、余秋雨等各界名人也屡屡中枪,假托他们名义的名言金句,俯拾即是,热闹至极。
③“托伪”的特点之二是,谁更时髦、更红火就托谁。汪国真走红时,许多鸡汤诗歌以他的名字行世,汪国真曾无奈地说,社会上流行的汪诗至少三分之一不是他的作品。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被热炒时,满世界都是他的情诗,其实他流传下来的诗作不过六十来首,而在市面上见到的六百首都不止。如今风头最劲的莫过于马云,于是,以马云名义发布的各种励志鸡汤、哲理美文,遍布网络、微信,马云也很无奈,无法一一辩解,天天打假,只好随他去了。
④“托伪”现象频发,根源就是“名人崇拜症”,即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其主要表现为:在许多人眼里,名人的话就是金句,名人的观点就是真理,名人写书叫名著,名人发言曰名言。在这种氛围里,要想让自己的发声引起注意,假托名人就成了终南捷径。于是,本来挺平常的几句话,就因为是“鲁迅说的”,就立即疯传网络,人人叫好;本来是酸溜溜一段情诗,却因为出自“莫言笔下”,顿时好评如潮,洛阳纸贵。这种现象很可笑也很无奈,但估计只要“名人崇拜症”存在,就难以绝迹。有鉴于此,我们都要像鲁迅说的那样,“运用脑髓,放开眼光”,提高鉴别能力,不要一见名人东西就五体投地。
⑤别忘了,鲁迅不卖“鸡汤”,莫言美文也不姓莫。
(选自《杂文选刊》,有改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阐明的观点。
2.文章划线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基因决定蚂蚁是称职“植物保镖”
王方 编译
①尽管你可能不认可蚂蚁是令人生畏的保镖,但不能否认,蚂蚁在保护植物免受敌人攻击方面做了很多让人们印象深刻的工作。现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确认,到底是什么决定了蚂蚁比其他保镖更称职。
②科研人员对亚马逊热带雨林位于秘鲁境内的植物Cordia nodosa和亚马逊蚂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蚂蚁表达两种基因的水平显著影响了它们如何给宿主①提供保护。
③蚂蚁和植物的关系是自然界互利共生现象的一个例子,即两个看似不同的物种以相互作用的方式使双方都受惠。互利共生的两个常见案例是授粉和传播种子,它们都涉及植物通过给动物提供食物奖励,吸引对方来执行重要任务。
④科学家认为,大约400种热带植物进化出被称为虫菌穴的特殊结构,用来收容蚁群以捍卫自身,主要针对的敌人是植食性昆虫。因为热带雨林中有很多这样的树栖蚂蚁,整个热带树木常被蚂蚁完全覆盖。虫菌穴给了蚂蚁一个个进化来的家,可能是因为它们能让植食性昆虫远离自己。由于蚂蚁吃了很多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也就减少了这些植物敌人在树上的密度。
⑤科研人员发现,当激活蚂蚁两个基因产物时,更多的工蚁被招募来攻击植食性昆虫,结果减少了对树木的破坏。工蚁的基因表达也与蚁群是否发现蚱蜢、树叶损失多少有关。
⑥以前,人们对于使蚂蚁成为比其他动物更称职的“植物保镖”的基因、分子机制都知之甚少。此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了蚂蚁保护植物这一互利共生中的分子基础。有一天或许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什么使某些动物在授粉、传播种子等其他互利共生关系中比其他动物表现更好。
(摘自《中国科学报》2017年9月27日,有删节)
注:宿主,也称为寄主,是指为寄生物包括寄生虫、病毒等提供生存环境的生物。
1.请说说标题“基因决定蚂蚁是称职‘植物保镖’”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下列加点词语有何准确性?
⑴主要针对的敌人是植食性昆虫
⑵有一天或许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蚂蚁表达两种基因的水平决定了蚂蚁比其他保镖更称职。
B. 蚂蚁和植物以相互作用的方式使双方都受惠是自然界互利共生现象之一。
C. 之所以称蚂蚁为“宿主”,是因为其进化出被称为虫菌穴的特殊结构,用来收容蚁群。
D. 蚂蚁吃了很多植食性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可以减少这些植物敌人在树上的密度。
度云梯而东,有长松夭矫,雷劈之仆地,横亘数十丈,鳞鬣偃蹇①怒张,过者惜之。余笑曰:“此造物者为此戏剧,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不知如何槎枒轮菌②,蔚为奇观也。吴人卖花者,拣梅之老枝屈折之,约结之,献春③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兹松也,其亦造物之折枝也与?”千年而后,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
(选自钱谦益《黄山游记》)
(注)①鳞鬣,指龙的鳞片和鬣毛。偃蹇,傲慢无礼。②槎枒轮菌,错落盘曲。③献春:新年开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雷劈之仆地:
②过者惜之:
③蔚为奇观也:
④其亦造物之折枝也与: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拣梅之老枝
A.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C.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D. 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3.用“/”画出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每句断一处)
⑴有 长 松 夭 矫 ⑵吴 人 卖 花 者
4.翻译下列句子。
(1)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
(2)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5.下面链接材料和文中划线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链接材料:有一棵破石而出、寿逾千年的古松。它的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是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飞红滴翠记黄山》)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王孙,指贵族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1.请简要分析“掩柴扉”这一动作细节的作用。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或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句把送别时间、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B. 诗的三四句是对朋友的询问和期待,是诗中人“相送罢”后内心情感的流露。
C. 诗的三四句以实写把别后离情未去、盼归之情已上心头的心理表达出来了。
D.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诗语言不作任何雕琢,显得朴素自然,平淡中蕴涵着深意。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新华中学暑期夏令营开展了游长城活动。活动结束,八年级(1)班进行了汇报交流,你也参与其中,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诗中有科学)“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在词中描写了长城从南到北的景象。请从地理学和物理变化的角度说说这种物候现象产生的原因?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表明信息)保护长城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已经成了许多人的自觉。小明在写相关说明文时搜集到一张调查表以作图表说明。
时代 | 原长度(公里) | 现存长度(公里) |
战国 | 600 | 300 |
汉代 | 2200 | 1000 |
明代 | 1400 | 800 |
图表更加直观清晰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报道传意义)小华同学针对这次活动写了一篇广播稿投给学校“湖源”广播台。稿件有一些问题,请帮他完善。
①请用一句话为广播稿拟一个标题。(要求句子的主干成分相对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b处有一个词语不符合广播稿用语,听了音容易误解,请指出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广播稿中a处有动宾搭配不当的语病,请指出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