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雨飘落时,那种清冷是柔和的,...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雨飘落时,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B. 国庆期间,高速路上的堵车长龙让人叹为观止

C. 中秋佳节,全家人月下围坐,共享天伦之乐

D. 人类肆意践踏自然,地球终将毁灭,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B 【解析】 B项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褒义词,与语境明显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B. 朗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与你印象中的冬天有何不同?

C. “我推你出去走走,孩子!”她总是这么说。

D. 史铁生的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语文的天地多(    )多彩!开学一个月以来,我们在绿草如yīn(    )的春天里嬉戏,在热烈粗犷的夏天里欢笑,在静(    )miǎo(    )远的秋天里漫步,在自然平静的冬天里沉思。

 

 

 

 

 

 

 

 

 

 

 

 

 

 

 

 

 

 

 

查看答案

写作。

请以“温暖的记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酒醉似的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鲁迅先生散文集________中的_______。看电影和匿名信事件这两件事促使我做出了_________ 的决定。

 

查看答案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魏得强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一只空瓶子的温暖阅读答案。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写下表。

人物

事件

心理反映

女儿

把空瓶子放到垃圾箱旁

 

爸爸

捡回瓶子

女儿                                                                                                                 

女儿

 

爸爸惭愧

 

 

2.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3.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

4.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5.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