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长风...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扬起那面执着的风帆,到达他所追寻的“沧海”岸!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心中,同样有着属于自己的一面小小风帆。那面风帆或许是我们童年的梦想、现在的追求……抑或是我们正在享受的亲情、友谊、关爱……抑或是我们心中铭刻的快乐、勇敢、自信……抑或是我们坚守的努力、奋斗、超越……风帆上还可能写着我们所热爱的文学、艺术、运动……扬起那面风帆,你就会跨越那片“沧海”,到达你理想的彼岸……

请以“扬起      的风帆”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何处不相逢。与他人相逢,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与自然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逢,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逢,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一次相逢一份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①要求书写工整规范,600字以上;②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③要有真情实感。

 

(1)范文: 扬起理想的风帆 理想这个早已司空见惯的主题,却是人生不可忽视的字眼。也许,人生也因为拥有理想而焕发光彩。从此刻开始,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起航! 理想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从每一个人呱呱坠地开始,它就在人的心里萌芽,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它也在不断的变化,而对于这变化万千的理想我们也应当巧妙的应对,实现理想将会是每个人生命价值的体现,。尽管理想因人而异。每个人对它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但是,我相信实现理想还有一个共通的因素,也正是这个因素它将会是让理想之船能够扬帆远航的原因,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伟大的理想成为实现。又有多少已经成为实现的理想这我们带来了益处美国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当中发明了一千多种物品,给我们带来了光亮,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努力着,拼搏着,他的理想成为了现实,这是毋庸置疑的,他的理想被成千上万的人认可,理想是现实的,也许有人的理想被疑,被人轻视更有些认为那些理想只存在于梦里。可是,只要努力顽强的拼搏便可以主梦幻变为真实,每个人确立的理想不同,更有属于个自的选择和态度,走不同的道路将会有不同的结果,但是应当相信只要全力以赴,脚踏实地便可以美梦成真。 理想的存在让人生更加精彩,让理想的风帆高高扬起,让我们在人生的海洋中遨游,而这一条航线也将是生命之中最具有色彩的路程,它不会一帆风顺的,一路上的暗潮汹涌,会将脆弱转换为坚强,不经历过困难与挫折的成功,有谁稀罕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追求理想的道路不会是平川,而是充满着坎坷与荆棘,当自己走出这片低谷时,便可以看到理想之花在眼前绽放。“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理想的实现,就像真金白银的获取,只有战胜无数的困难,改变克服无数不利现实才能实现,放眼世界,不是只有名人的事例才让人感触,平凡的人拥有的理想一样绚丽。理想是最珍贵最具有特色的,它的精彩有人认为在成功的那一刻,但我以为实现理想的过程最美,回望时,看到那些被自己踩在脚下的挫折和自己付出的汗水,这个过程是最珍贵的,蝴蝶破茧而出只有奋斗过才能展翅高飞,而这时光将会是一生中重要的经验。 理想好比一艘船,在茫茫海上不知驶去的方向,让我们将它的帆高扬,让风吹动我们的心,让我们共同驶向大海中心向困难挑战,成为最后的强者。 (2)范文: 一次相逢一份暖 只要人活着,总会感觉有些事温暖着自己的心。虽不至于时刻拿出来回温,每每不经意想起,总能感受到那份美好。 我是一个记忆差到无话可说的孩子。总会把身边的一些重要的东西弄丢。元宵前夕,我拉着弟弟的手兴高采烈地出门了。到底是最重要的节日,何况又是城里,街上人流如潮。我拉着他流连于各个店铺。我心满意足地走出礼品店时,发现我身边的没了。我立马慌了神,赶紧往回找,正当我万般焦急之时,忽然听到有人叫我。我回头一看,弟弟正站在桥对面,旁边是那个礼品店的店员。我赶忙跑过去,摸着他的头不停地说“对不起”。店员拉我到一边对我说:“你不能说把他弄丢了,我对他说你去给他买吃的了。”我愣住了,顿时心生敬意。一个成年人能站在孩子的角度,顾及孩子的感受,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受被丢弃的阴影,这是多么不易。我紧拉着弟弟的手,向她道谢。她微笑着向我们告别,虽然春寒料峭,心里却是暖暖的。那抹天使般的微笑,一直存在我的脑海中。 南通的黄梅时节素来多雨。因顾及交通,我们投身了一家小旅店。老板娘用南通话跟我们交谈,帮我们提着行李,让我们感觉很温暖。第二天,窗外便是大雨如注,刚走到停车处,便发现昨日还空旷的地方停了一辆红色轿车,我们只好折回旅店。“这里不是交通便捷么?怎么会这样?”我忍不住向老板娘抱怨。老板娘看了看外面的雨,叹了口气。我们只好在大厅等着车主过来。老板娘怕我们着急,拿了报纸全我们打发时间,可是,过了很久,迟迟不见车主的身影。这时,大家都坐立难安。忽然老板娘提议说可以给交警大队打电话,让他们帮忙寻找车主。她还打电话向广播台求助,让主持人帮忙寻找。终于,车主在接到电话后匆匆赶来。他当即向我们表示歉意,说下次不会再让这种情况发生。我们也向老板娘表示感谢,对于素相识的人,她想尽办法帮助我们,对我们照顾有加。虽然不是高档酒店,但她依然对客户尽心尽责,让我们感受到别样的温暖。 温暖只是一瞬间的感觉,但它以许多种不同的形式让你感觉到它的存在,让你领略它的美好。那些人虽只是初次相逢,却如久别的亲人。那些事,温暖着我的心,让我在未来的生活更有勇气,更坚定地走下去。 【解析】 作文标题(一)“扬起 的风帆”。“风帆”是“船”的动力系统,行船海上,“扬帆”便具有了“准备”“鼓劲”“展望”的寓意,船的目的在于行驶,在于面对“风浪”。有的风是“顺风”,借力打力,事半功倍。有的风是“逆风”,调整自己的“风帆”,挫折也是动力,打击也蕴藏生机!什么可以作风帆呢?文题提示我们的是“理想”“快乐”“勇敢”“自信”。看了看,都是概念。而且都是“积极的概念”,是某种品质。也有“感恩之情”“真挚友爱”,这提示我们选材范围也涵盖到了“情感类作文”。看到这个,一部分同学心里就有数了。怎么“扬”?不要忽视作文对于这个词的表述和展现,乍看起来“扬”和“帆”是个组合,但是实际上这篇作文考查的更是一个主动的“扬”的过程。在亲情友谊的感召下,鼓起了继续前行的勇气,并有了克服困难的力量,这是一种“扬”;被一个善意感动,并由衷感受到“传递”的意义,这也是一种“扬”;在兴趣的指引下开始了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付诸实践,踏上一条求索之路,这更是一种“扬”。 作文标题(二)“一次相逢一份暖”。这个题目涉及的关键词有三个,分别是“一次”“相逢”“暖”,针对这三个词,我们不妨作如下的分析:“一次”,既可以指横向上的一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数量上的“一次”,也可以指具有相同经历的纵向上的“几次”,所以在审题时可以考虑这“一次”;“相逢”,根据词典上的解释,应该是指彼此遇见,多指事先没约定的遇见,但是如果仅仅写这方面的内容,那就使得内容太狭隘了,所以这里的“相逢”就不仅仅是与人的相逢,也可以是与物的相逢等。不仅如此,“相逢”的内容应该是写作的重点,考生应该把绝大部分的篇幅放在“相逢”上;“暖”,应该是文章中心之所在,文章是否能够有思想、有深度,关键在于“暖”的把握。比如可以写与“人”的相逢,可以写与“音乐”的相逢,可以写与“诗歌”的相逢,可以写与“大自然”的相逢,还可以写与“动物”的相逢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完成下列小题。

①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我们小时候背诵过的诗词,似乎自然而然地就浮现于脑海。

②可见,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这是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这就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因此,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③古人云,“                    ”。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必须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④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在当前古诗文教育中,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填鸭式灌输不仅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⑤比如,我们说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许多孩子只记住了这四个字,但究竟什么叫沉郁顿挫、怎么沉郁顿挫的、为什么沉郁顿挫却一概不知,更不用说再进一步去了解杜甫这个人和他背后的时代。某地考试时,出题人出了一首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明明是赏心乐事,但学生总认为杜甫就应该是沉郁顿挫的,所以强行歪解,硬要把诗意往愁闷失意上引。如此古诗文教育显然与文化传承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⑥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它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就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来说,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但若干年后,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又恰逢中秋之夜,当我们抬头仰望圆月,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诗时,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词的意境和感情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所以,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

⑦当我们从小诵读古诗文、练就“童子功”时,不妨想想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显摆炫耀、获得关注,为了提高成绩、寻求加分,还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体验,为了让传统文化得以血脉相传?恐怕后者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就个人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成长在一个美的环境中,用古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民族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接续古人的思绪,继承先人的智慧,让古今文化互联互通,从而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自信。

⑧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在诗书雅乐的环境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在我们心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如此,中华文化才有十足的底气,才能生生不息。

(2017年2月16日《人民日报》)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4.请为选文第③段空格上补充一条道理论据。

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全文,说说你的感悟。

(链接材料)《挑战不可能》第三季总决赛,90后“闪电听算”姑娘王桐晶终极挑战,令人叹为观止的“人脑极速算盘”,随机20位加减“听算”惊呆现场评委,并最终夺得冠军。王桐晶6岁接触珠心算,9岁进入国家珠心算培训中心,练到18岁。刚开始她是成绩最差的;6年后,她成为最优秀的;18岁,她得了世界比赛冠军,为国家立下一等功!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成就了她超乎年龄的沉稳淡定和叹为观止的速度。

 

查看答案

阅读王秋珍的《想偷一本书》,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想偷一本书已经很久了。

②它就放在我们办公室一位同事的桌上。每天,我都能看见它。那天蓝色的封面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可是,它寂寞地呆在桌上,从来没人去翻一翻。

③有一次,我看见同事拿起了它。我正暗暗为它高兴,却分明看见我的这位漂亮的女同事,只是用书扫了扫椅子上的灰尘。别的同事走过来走过去,总是低着头忙忙碌碌。那个叫手机的玩意成了大家的最爱。谁会留意一本书呢?

④慢慢的,我看见书的封面由蓝色变成了灰色。我还看见有好几次,漂亮的女同事把刚盛了水的杯子搁在它的上面。书的封面留下了一个圆圈,还带着褶皱,好像一个可怜的孩子歪着嘴巴在哭泣。

⑤我只想把它偷回家。

⑥可是,一想到偷,我的心就像要跳出胸膛。从小,爸爸就教育我,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偷大偷小都是贼。因此,我一天天地看着它,看着办公室来来往往的同事,一直不敢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

⑦可机会还是来了。

⑧那天,我打了一段文字,抬起头,蓦然发现办公室里居然只有我一个人。我按捺住狂跳的心,悄然起身,来到漂亮女同事的桌前。(A)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突然,一个声音从天而降:“你想干嘛?”我的身子斜了斜,差点跌倒。我刚想回答,却听见那人继续在说:“好啦好啦,就你会耍贫嘴。我很忙,没空和你扯东扯西的。”说话间,我看见漂亮女同事飘逸的长裙在办公室里舞动了几步,倏地飘出去了。

⑨我,终于把书偷到了手。虽说窃书不算偷,我却感觉脸上有无数只蚂蚁在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文明的我居然会和“偷”这么不文雅的字站在一起。

⑩回家后,我拿出软毛巾轻轻地擦拭封面,又拿出吹风机吹那个固执的圆圈。最后,我把书的封底朝上,放在桌上,再压上了一条厚重的红木小方凳。

⑪次日,我把书拿出来,它又变成了端正的模样。(B)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⑫我洗净双手,拿出偷来的书一页一页地翻起来。看着它们,我仿佛又走进了老时光。我看到了自己在养花种菜,在夕阳下徜徉,在厨房的油烟里战斗……

⑬是的,这是我写的书。每一个字,都像芬芳的花,让我驻足,流连。

⑭出版社只给了我50本样书。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当初,漂亮女同事听说我出书了,就第一时间向我祝贺并要书。没想到,她要的只是一份客套。

⑮是的,只是一份客套。漂亮女同事一直把书放在桌上,从来不曾翻上一篇。如今,她和我的其他同事们一样,一有空就刷微信看网络碎片聊明星八卦,根本没有注意到桌上少了什么。那本曾被她扫过灰尘垫过杯子的书,好像从来都不曾出现过。

⑯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这个忙碌的时代,真的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吗?当初,我壮着胆子把书偷回来,只是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啊。

⑰某天,我终于点开一位微友问道:“你说大家喜欢读什么书啊?”“什么?书?”微友抛出两个问号,继续道,“谁还看书啊?”

⑱我仿佛听见了她在手机前的笑声。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6年第8期,有改动)

1.“我”为什么要偷漂亮女同事的书?

2.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A)处: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B)处: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酸酸甜甜”一词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3.第⑩段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⑯段说“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我”为什么会感到不安?

5.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材料一)人们在手机上花费太多时间,已经影响到了家庭的功能、社会的交往。不只是孩子,还包括被撇在一旁的老人,乃至于同卧一床的另一半,更不要说饭桌旁边的朋友、办公桌对面的同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人民日报》

(材料二)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2016年手机阅读率达到66.1%,已经连续8年增长。《人民日报》

 

查看答案

默写。

(1)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醉翁亭记》中与它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渲染出一片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许浑的《咸阳城东楼》虚实结合,写晚眺近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商山早行》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甲)诗首联中“      ”“      ”和(乙)诗首联中“      ”“      ”透露出遭贬谪的愤慨之情。

(2)两首诗都含蓄地表达了空有一腔热血而遭贬谪,抱负无法施展的愤懑之情,但又有不同,请具体写出两首诗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饥饿之余,好弄笔墨。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张岱《陶庵梦忆序》,有删改)

(注释)①駴駴(hài):令人惊异的样子。②愕窒:愕,陡然一惊的样子;窒,指窒息。③引决:自裁,自杀。④视息:观看和呼吸,即指活着。⑤罄:空,净尽。⑥举火:指生火做饭。⑦鸡鸣枕上:在枕上听见鸡叫。⑧犹事雕虫:这里指写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小舟[撑(船)]    B. 饮三大白(尽力)

C. 旧见之(所以)    D. 忆即之(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旧见            忆即书

B. 姓氏            居庙堂之高则忧

C. 余强饮三大白别    思不学则殆

D. 湖中得更有此人    且置土石

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相与步于中庭。    B. 更有痴似相公者。

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 独往湖心亭看雪。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

5.(甲)(乙)两段文字中都提及一个“痴”字,结合文段,分别说说你对两段文章中“痴”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