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的不亦乐乎

B. 得到警方的通知,黎小姐得知车子失而复得,喜出望外

C. 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D. 他今天早中晚三次反省了自己,真是三省吾身啊。

 

D 【解析】 D项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此题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语法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卖弄清脆的喉咙”中“卖弄”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属贬义词褒用。

B. “夏天的雨热烈而又粗犷”中,“热烈”的意思是“情绪高昂”“兴奋激动”。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这些词语都属于名词。

D. 语境对词的意义起着限制作用,阅读时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摇篮  莲蓬  云霄  荫蔽  人生鼎沸

B. 确凿  书塾  和蔼  贮蓄  截然不同

C. 堆砌  搓捻  惭愧  粗犷  温故知新

D. 宿儒  拼凑  憧憬  静谧  油然而生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máo)   斜(qī)   菜(wā)   脸(jiá)  鲜(xuè)

B. 箩(pǒ)    别(jué)  蝉(tuì)  临(weì)  憔(cuì)

C. 巢(kē)    笑(nì)   脑(suí)  告(dǎo)  菡(dàn)

D. (miǎo)  谷(bǐ)   并(dì)   妹(zǐ)   一时(shà)

 

查看答案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扬起那面执着的风帆,到达他所追寻的“沧海”岸!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心中,同样有着属于自己的一面小小风帆。那面风帆或许是我们童年的梦想、现在的追求……抑或是我们正在享受的亲情、友谊、关爱……抑或是我们心中铭刻的快乐、勇敢、自信……抑或是我们坚守的努力、奋斗、超越……风帆上还可能写着我们所热爱的文学、艺术、运动……扬起那面风帆,你就会跨越那片“沧海”,到达你理想的彼岸……

请以“扬起      的风帆”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何处不相逢。与他人相逢,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与自然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逢,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逢,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一次相逢一份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①要求书写工整规范,600字以上;②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③要有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阅读《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完成下列小题。

①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我们小时候背诵过的诗词,似乎自然而然地就浮现于脑海。

②可见,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这是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这就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因此,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③古人云,“                    ”。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必须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④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在当前古诗文教育中,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填鸭式灌输不仅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⑤比如,我们说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许多孩子只记住了这四个字,但究竟什么叫沉郁顿挫、怎么沉郁顿挫的、为什么沉郁顿挫却一概不知,更不用说再进一步去了解杜甫这个人和他背后的时代。某地考试时,出题人出了一首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明明是赏心乐事,但学生总认为杜甫就应该是沉郁顿挫的,所以强行歪解,硬要把诗意往愁闷失意上引。如此古诗文教育显然与文化传承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⑥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它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就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来说,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但若干年后,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又恰逢中秋之夜,当我们抬头仰望圆月,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诗时,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词的意境和感情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所以,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

⑦当我们从小诵读古诗文、练就“童子功”时,不妨想想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显摆炫耀、获得关注,为了提高成绩、寻求加分,还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体验,为了让传统文化得以血脉相传?恐怕后者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就个人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成长在一个美的环境中,用古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民族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接续古人的思绪,继承先人的智慧,让古今文化互联互通,从而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自信。

⑧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在诗书雅乐的环境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在我们心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如此,中华文化才有十足的底气,才能生生不息。

(2017年2月16日《人民日报》)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4.请为选文第③段空格上补充一条道理论据。

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全文,说说你的感悟。

(链接材料)《挑战不可能》第三季总决赛,90后“闪电听算”姑娘王桐晶终极挑战,令人叹为观止的“人脑极速算盘”,随机20位加减“听算”惊呆现场评委,并最终夺得冠军。王桐晶6岁接触珠心算,9岁进入国家珠心算培训中心,练到18岁。刚开始她是成绩最差的;6年后,她成为最优秀的;18岁,她得了世界比赛冠军,为国家立下一等功!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成就了她超乎年龄的沉稳淡定和叹为观止的速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