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材料一)2017年12月15日晚,北京国家游泳中...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材料一)2017年12月15日晚,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这座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标志性的“双奥”场馆,又一次见证了奥林匹克历史性时刻: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在此揭开了神秘面纱,正式亮相。

北京,这座将成为全球首个夏季、冬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东方文明古都和现代国际大都市,又一次为奥林匹克大家庭奉献了出色的会徽,这必将成为精彩、非凡、卓越的北京冬奥会和北京冬残奥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冬梦”(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

“飞跃”(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会徽)

(材料二)2016年7月31日,北京冬奥组委从长城发出邀请,面向全球征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方案。

会徽设计征集工作在2016年11月30日16时截止,征集工作历时4个月,共收到设计方案4506件。据悉,设计方案分别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13个国家。来自专业设计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设计方案达到3198件,占总数的71%。通过北京冬奥组委官方微博参与和关注会徽征集活动的人数超过700万。

(材料三)会徽专家评审委员会主席蒋效愚表示,这次会徽设计方案征集呈现出                      、专业性强三大特点。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征集时,有很多作品是非专业人士提供,体现出国人对祖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的热情参与。而这次专业人士特别多,不仅得益于北京冬奥组委在之前的精心筹备,更反映出随着中国的发展,许多优秀设计师涌现出来,特别是经过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洗礼,设计师普遍对奥林匹克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蒋效愚还介绍,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同步征集设计,采用统一设计语言,是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的要求,同时也是近年来几届奥运会和残奥会、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设计潮流,平昌冬奥会和东京奥运会都采用了此方法。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会徽评选过程中感受到两个鲜明特色。第一,冰雪运动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元素的结合,是这次会徽设计的总体趋势和普遍特征;第二,冬奥会会徽实际上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精神的体现,笔墨当随时代,而设计也当随时代,会徽的设计、色彩的运用、字体和图形的结合,都有一种对中国时代发展的由衷表现。

在反复比较、认真筛选之后,中外评审从入围复评的作品中选出了10件设计方案,并进行打分排序。中外评审在评审过程中达成了高度的共识——会徽主题一定要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艺术形式具有中国特色,创意设计突出冰雪主题,易于国际传播。经过投票,801号作品在10件入围作品中获得总分第一名,这就是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的原型。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新闻内容。(不超过40字)

2.观察(材料二)的两幅会徽,简要谈谈它们各自的特点。

3.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将材料三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会徽专家评审委员会主席蒋效愚表示,这次会徽设计方案征集呈现出_____________、专业性强三大特点。

4.下列对“冬梦”和“飞跃”的设计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两个会徽除拥有“BEIJING2022”字样外,还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

B. 这两个会徽设计色彩非常明快,整体上动感十足,是一个时代文化精神的体现。

C. 这两个会徽同步征集设计,采用统一设计语言,符合多年来奥运会会徽的设计潮流。

D. 这两个会徽将冰雪运动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元素的结合,易于国际传播。

5.结合(材料三),说说会徽的特色。

 

1. 12月15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在“水立方”正式亮相。 2. “冬梦”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艺术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生动自然。“飞跃”通过“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同时形象化地表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 3. 数量多 来源广 4. C 5. ①冰雪运动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元素的结合,是这次会徽设计的总体趋势和普遍特征;②冬奥会会徽实际上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精神的体现,笔墨当随时代,而设计也当随时代。 【解析】 1.此题考查概括新闻内容的能力。拟写新闻内容要求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特别是人物和事件突出出来。如果是一段,要关注第一句;如果是两段,要关注第一段。可以采用“人物(单位、组织)+事件”的形式概括。如:12月15日晚,“冬梦”和“飞跃”在“水立方”正式亮相。 2.此题要求解答两幅会徽的特点。可先观察两幅会徽,第一幅“冬梦”中以“冬”字为主体,结合了中国传统书法,“冬”字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艺术巧妙结合起来,既体现了冬奥会以人为主体,以中国传统书法为载体的特点,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这个冬奥会举办的年份,更显生动自然,容易被人记住。“飞跃”会徽中以“飞”字为主体,“飞”字可体现出动感和力度,以此巧妙地将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且将冬残奥会的特殊运动器械融入会徽,更显特色。 3.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由2016年11月20日,开始征集投稿到30日结束,短短十天共收到设计方案4506件,可知数量多;由“设计方案分别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13个国家”一句,可知来源广。 4.此题考查对会徽的鉴赏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C项中的“同步征集设计,采用统一设计语言”是“近年来”的“设计潮流”,而不是“多年来”。 5.说说会徽的特色。首先要读懂材料三的内容。此题比较容易,可提取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会徽评选过程中感受到两个鲜明特色作答。也就是分析整理“第一,冰雪运动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元素的结合,是这次会徽设计的总体趋势和普遍特征;第二,冬奥会会徽实际上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精神的体现,笔墨当随时代,而设计也当随时代,会徽的设计、色彩的运用、字体和图形的结合,都有一种对中国时代发展的由衷表现”两句,即可答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夏水

(2)属凄异

(3)晓雾将

(4)未复有能其奇者。

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余秋雨先生在《三峡》里写道:“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在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他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挨不上……”这和甲文中哪句话印证?请具体分析。

4.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甲文重在突出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给人以迥乎不同的阅读感受:夏天的动人心魄、春天和冬天的沉静优美,秋天的肃杀,凄婉。

B. 乙文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既表现了对奇景无人能欣赏的惋惜,又暗含自己能领悟山水真谛的得意之情。

C. 同为写猿鸣甲文用“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乙文用“猿鸟乱鸣”突出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 甲、乙两文绘景有异曲同工之妙。甲文中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与乙文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都是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出美景的。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崔颢)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为土灰。 (《龟虽寿》曹操)

(3)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4)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渡荆门送别》李白 )

(5)_____________________  ?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其二)》刘桢)

(6)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望》王绩)

(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8)《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1)第一次接触周恩来,斯诺对他的印象是怎样的?

(2)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____

A 、国民革命军北伐            B 、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 、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 、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山城重庆,长江流韵。为了让同学们走进长江校园网要开展守护母亲河网络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妙语点评〗

校园网编辑为新栏目搜集了长江沿线的新闻资料,并拟定了两个栏目名称,请你选择一个,并简述理由。

新闻资料:重庆万州栽种中山杉破解世界级生态环难题,库区消落带变身沿江水上森林;重庆江北区将彻底解决长江水域的餐饮船污水、生活垃圾直排污染江河的一系列问题;重庆云阳从源头截污防治长江水污染:人工湿地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统一收运处理农村生活垃圾。

栏目名称:A.重庆在行动     B.让一江碧水向东流

〖妙笔生花〗

校园网为此次主题活动题写了一段优美的卷首语,表达对长江的赞美。请你根据已有的部分完成这段诗意的表达,使语意连贯,语段结构完整。(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券首语:遥远唐古拉山脉,是你的脊梁;千里洞庭,是你的双眸;                         。你一路历经沧桑,在浅滩中缓慢摸索,在暴雨溢漫的洪流中勇往直前。虽然遍体鳞伤,虽然百转千回,你却在                             。

〖妙语解惑〗

在校园网的评论区,几位同学正在热烈讨论,看完以下同学的发言,你会怎样给丁同学留言?

甲同学:我家就在长江边,听说前两天不少餐饮船被拆了。

乙同学:太好了,早该拆了。我经常看见船上有人往水里扔垃圾,那水太脏啦!

丙同学:这些餐饮船确实有碍观瞻,与重庆这座“网红”城市太不搭调了。

丁同学:我表姐家在那里经营鱼庄十几年了,凭什么说拆就拆呀?

你的留言: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程度

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 ①②③⑥④⑤    B. ①③⑥④⑤②    C. ③①④②⑤⑥    D. ③⑥⑤①④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