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全文围绕一个...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全文围绕一个“春”字,通过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内容,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B.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曹操写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C.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

D. 《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宋词。

 

D 【解析】 考查文学常识。《天净沙·秋思》是元曲。《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老师喜出望外

B. 翻来覆去地想,仍想不起来把钥匙放在哪儿了。

C. 没人陪奶奶的时候,她就喜欢边做事边絮絮叨叨

D. 这次活动为了顾全大局,使大家各得其所,所以有一小部分人对其不是很满意。

 

查看答案

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朗润   小心翼翼   各得其所   混为一谈

B. 瘫痪   尴尬       烂慢       蛛丝马迹

C. 点缀   搏学笃志   众目睽睽   人迹罕至

D. 荫蔽   岐斜      祷告       恍然大悟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kǎi)       巢(kē)      憔(cùi)     散(chāi)

B. 时(shà)     脸(jiá)       笑(nì)        菡(dàn)

C. (mì)          菜(wā)        难(kān)       确(zuó)

D. (yǎ)          酿(yùn)       黄(yùn)     应(h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名家笔下的人物,或如“藤野先生”般善良平和,或如“我的母亲”般慈爱坚毅,又或如居里夫人般坚定淡泊,或 如“列夫·托尔斯泰”般犀利高贵。每一个人物都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每一个人物都拥有其独一无二的特点。

请以“独一无二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空格处填上人名或称谓;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李良旭

  ①夜色渐浓。肖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批改着语文试卷。肖老师边批改,脸上边露出满意的笑容。她为学生聪明、认真而感到高兴。当她批改到王小朋的试卷时,脸色顿时由晴转阴,只见她在试卷上用力打了个叉,由于用力过大,试卷都被戳穿了,殷红的墨水渗透了试卷的背面。只听见肖老师嘀咕道:“这王小朋也太笨了,这道题我都讲了三四遍了,他怎么还做错?”肖老师情不自禁在试卷的下方写上了一行字:小朋啊,这样一道简单的题你还准备做多少次才能做对?

②试卷发下去了,同学们拿着试卷聚精会神看了起来,许多同学还互相对比着试卷。肖老师下意识往王小朋这边看去,只见王小朋的眼睛紧紧停留在试卷上一动不动,同座位的同学想看下他的试卷,他立刻将试卷合了起来,脸色通红。

 ③下课了,同学们三三两两走出教室,王小朋一个人默默地走到窗前,他目不转睛地眺望着窗外。

 ④不知什么时候,肖老师走到他的身边。肖老师笑道:“在看什么呢?”

  ⑤王小朋看见是老师,用手指着窗外说道:“我在看那树枝上的一只蝴蝶。”

  ⑥肖老师顺着王小朋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然有一只蝴蝶在翩翩起舞。肖老师含嗔道:“这么大了,一只蝴蝶好像也没看过?”

 ⑦王小朋说道:“看到这只蝴蝶,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⑧“什么问题?”肖老师疑惑地问道。

  ⑨王小朋若有所思地回答道:“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⑩肖老师“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她有些揶揄地说道:“你瞎琢磨这个干什么?应该把精力用在为什么老做错题上。

  王小朋自言自语道:“我在想我老做错题和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学会飞行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肖老师一下愣住了,她抬头看着窗外树枝上的那只蝴蝶,好像也陷入了沉思,只听到她也喃喃自语道:“是啊,蝴蝶的翅膀究竟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又是一堂活动课,同学们在教室里有的在做作业、有的在互相交流着……这时,肖老师推门进来了。

 忽然,同学们都停下了手上的事,目光全都投向了黑板,只见肖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一行字: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面面相觑,不知道老师是什么意思,有的还忍不住笑出声来。肖老师开口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同学们听了,立刻纷纷议论开来。有个叫崔子涵的女同学站起来回答道:“我看过《动物世界》,上面好像说过蝴蝶的翅膀要扇动6次才会飞行。”另一个叫许静的同学回答道:“听我奶奶说过,蝴蝶的翅膀要扇动8次才会飞行。”又有一个叫李平平的同学说:“我看过一本科普读物,上面好像说蝴蝶的翅膀要扇动9次才会飞行……”同学们说出各种答案,最多的说蝴蝶要扇动21次翅膀才会飞行。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肖老师心中涌动起一股股暖流。她感慨万千地说道:“谢谢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蝴蝶要飞翔,必须要反复扇动自己薄如蝉翼的翅膀,才能够自由地飞翔。同样的道理,同学们在学习中,有时也需要反复地扇动自己的翅膀,才会避免差错,这是一种阵痛,也是一种必然,任何事欲速则不达。”说到这里,肖老师看了看王小朋,她发现,王小朋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腰杆明显地挺直了许多。

肖老师最后说道:“我也曾经反复扇动自己的翅膀才学会了飞翔,就是到现在,我有时对一个问题,也需要反复思考,才会做出正确的答案。”

同学们会心地笑了。大家伸出两只手,上下摆动着,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扇动着翅膀……

1.根据文义,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主要事件

起因

一道简单的题肖老师讲了三四遍,王小朋还是不会做。

经过

 

结果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肖老师一下愣住了,她抬头看着窗外树枝了沉思

3.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指出并说明理由。

5.文中的肖老师主要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