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苏东坡悼念亡妻王弗写了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苏东坡悼念亡妻王弗写了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这短短七十个字,它带给我们什么?不过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欲言又止的文字,文字里幽渺的意象,意象所激起的朦胧的感觉,使你停下来叹一-口气,使你突然看向窗外倏然灭掉的路灯,使你久久地坐在黑暗里,让孤独笼罩,与隐藏最深的自己素面相对,你心中是否也有这样一个无法释怀的人,或一件刻苦铭心的事,你是否也有着与作者相似的孤寂与伤感...这样一首词有没有带给你片刻的慰藉,原来生死永隔的苦痛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痛彻心扉;或是当头警醒,萌生出怜取眼前人的觉悟呢?文学是我们生活的倒影。

请你结合上述文字,说出文学对你的心灵或你的生活的影响,自拟标题,写出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点和姓名。

 

无法释怀的殇 与爷爷曾经相处的快乐以及最后的离别,一直是我无法忘却的伤痛。 约莫是三月初吧,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息还未退却,爷爷却因为脑血栓而住进了医院,生命岌岌可危。噩耗袭来,全家都沉浸在悲痛欲绝的氛围中。爷爷是家族中最德高望重的人,也是我儿时最亲近的人。岁月真的是一个魔鬼,曾经在我心目中老当益壮的爷爷却也被它折磨成这样!我仍记得一个月前那些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时光,仍记得儿时爷爷教我在记事簿写下一行行歪歪扭扭的字时的情景,仍记得平日里爷爷对我的悉心教诲……往事仍旧历历在目,可却因为爷爷的病而变得模糊。看着躺在病床上、紧闭双眼的爷爷,我不禁痛心疾首。眼泪在脸上肆虐,却怎么也洗刷不掉我内心的悲痛和懊悔。快乐的往事一齐涌上心头,却早已被褪成了心酸的记忆。 小时候,爷爷常带我去公园看树。他说树无论四季都守护着底下的小草。春天,它用枝叶“过滤”豆大的雨点,而把露水给予小草;夏天,它为小草遮蔽烈日的阳光,提供舒适的环境;秋天,它把落叶洒下,让小草有充足的养料茁壮成长;冬天,它用高大的身躯抵挡凛冽的寒风和飘雪,教会小草在逆境中变得坚强。长大了,叛逆的我却再也不愿投入爷爷的怀抱。我的心开始独立,甚至有些目中无人,以至于有时不愿在周末到叔叔家与“老气横秋”的爷爷一起聊天谈心。所有的这一切,都成为了我无法释怀的伤痛。四月初,爷爷确诊为脑瘫,被转送至老家继续进行治疗。我却因为学习而不能给爷爷送行,也没有经常问候在那边的爷爷。 爷爷呀,请您原谅我这不肖孙吧!可如今仍是植物人的爷爷,又怎能听见我的万分懊悔呢? 【解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首先,要认真读懂材料,把握住材料的主旨。第二,要适当使用材料,既不能避开原材料,另辟蹊径,信马由缰,又不能死死抠住原材料不放,永远放不开手脚。第四、要按要求写作。材料作文一般都是由材料和要求两个部分所组成。审题时不仅要吃透材料,还必须看清具体要求,严格按照试题的“指令”进行写作,切忌不看要求就匆匆下笔。第五、选好角度。一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擅长写的文体)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选择自己最易写了的、最好把握的、有话可说的、有事可写,有情可扦的角度人手。从小处着手,从小处着笔,以小见大。这则材料的中心句就是“文学对你的心灵或你的生活的影响”,读了哪部作品?作品的哪个人物和故事情节,让你无法释怀,因为自己从作品中自己读出了作者相似的孤寂与伤感;或是得到了片刻的慰藉;或是对照自己,突然警醒,萌生出珍惜眼前人的觉悟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一本好书,为我们点亮一盏灯。为了了解大家的文学赏析能力,引导大家更深刻地理解好的作品中人物形象,帮助大家形成正确的三观。学校准备开展”读好书,做好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你们小组结合这个主题,想要了解书对同学们成长的影响,请设计出4个调查问题。

2.你们小组的佳明说:“中考在即,时间紧迫,哪里有什么闲工夫读书啊?真不明白这个活动有什么意义?”你觉得他的想法不太对,于是你对他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文学---白杨树的湖中倒影

龙应台

①为什么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macht 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在我自己的体认中,这就是文学跟艺术的最重要、最实质、最核心的一个作用。

②我不知道你们这一-代人熟不熟悉鲁迅的小说?没有读过鲁迅的请举一下手? (约有一半人举手)鲁迅的短篇《药》,讲的是一-户人家的孩子生了痨病。民间的迷信是,馒头沾了鲜血给孩子吃,他的病就会好。或者说《祝福》里的祥林嫂;祥林嫂是-一个唠唠叨叨的近乎疯狂的女人,她的孩子给狼叼走了。

③让我们假想,如果你我是生活在鲁迅所描写的那个村子里头的人,那么我们看见的,理解的,会是什么呢?祥林嫂,不过就是一个让我们视而不见或者绕道而行的疯子。而在《药》里,我们本身可能就是那一大早去买馒头,等看人砍头的父亲或母亲,就等着要把那个馒头泡在血里,来养自己的孩子。再不然,我们就是那小村子里头最大的知识分子,一个口齿不清的秀才,大不了对农民的迷信表达一点不满。但是透过作家的眼光,我们和村子里的人生就有了艺术的距离。在《药》里头,  你不仅只看见愚昧,你同时也看见愚昧后面人的生存状态,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在《祝福》里头,你不仅只看见贫穷粗鄙,你同时看见贫穷下面“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文学,使你“看见”。

④我想作家也分成三种吧!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  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这是三个不同层次。

⑤文学与艺术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在这种现实里,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还有直觉的对“美"的顿悟。美,也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

⑥……能够完整的背出一阕词?讲我最喜欢的词人苏东坡好了。谁今天晚上愿意为我们朗诵《江城子》? (骚动、犹豫,一男学生腼腆地站起来,开始背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 (学生忘词,支吾片刻,一位白发老先生朗声接下:“明月夜,短松岗。”热烈掌声)

⑦你说这短短七十个字,它带给我们什么?它对我们的价值判断有什么作用?你说没有,也不过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欲言又止的文字,文字里幽渺的意象,意象所激起的朦胧的感觉,使你停下来叹一口气,使你突然看向窗外倏然灭掉的路灯,使你久久地坐在黑暗里,让孤独笼罩,与隐藏最深的自已素面相对。

⑧但是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如果鲁迅的小说使你看见了现实背后的纵深,那么,一首动人,深刻的诗,我想,它提供了一种"空"的可能,“空”相对于“实”。空,是另一种现实。我们平常看不见的、更贴近存在本质的现实。

⑨假想有一个湖,湖里当然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这一排白杨树当然是实体的世界,你可以用手去摸,感觉到它树干的凹凸的质地。这就是我们平常理性的现实的世界,但事实上有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不称它为“实”,甚至不注意到它的存在。水边的白杨树,不可能没有倒影,只要白杨树长在水边就有倒影。而这个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树干,而且它那么虚幻无常:风吹起的时候,或者今天有云,下小雨,或者满月的月光浮动,或者水波如镜面,而使得白杨树的倒影永远以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质感出现,它是破碎的,它是回旋的,它是若有若无的。但是你说,到底岸上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还是水里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然而在生活里,我们通常只活在一一个现实里头,就是岸上的白杨树那个层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层面,而往往忽略了水里头那个"空”的,那个随时千变万化的,那个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

(10)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

1.结合①-④段内容,思考作家是如何通过文学作品“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2.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具体阐述“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

3.请你结合文章,给出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

4.请你给出一一个符合作者心中伟大作品的例子(文中出现的作品除外),并简要分析其伟大之处。

 

查看答案

填空。 

(1)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孟子>两章》)

(3)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鉬麂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魔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左传》宣公二年)

注:①腼:er(二声),煮;  ②畚:ben(三声),簸箕;   ③会: 随会,即士季;   ④宣子:赵盾;  ⑤鉬麂:Chu(二声)ni(二声),晋国力士。

1.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晋灵公不      君:为君之道

B. 观其丸        辟:通“避”,躲避

C. 问其故,而之  患: 担忧

D. 使鉬麂之      贼:偷窃

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A.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B.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C.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D.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灵公是个无道的昏君,一心享乐,不听臣子的劝谏。

B. 晋灵公非常残暴,将烹饪失误的厨子杀死装在簸箕里,派人抬着尸体从朝廷上走过。

C. 赵盾、士季是国之忠臣,勇于指出君主的不当行为。

D. 鉬魔奉命去到赵盾家,迫使赵盾撞死在槐树上。

4.将文言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饮水与健康

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溫所必须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  

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    

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1.下列有关水对人的重要性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三天没喝水会导致死亡。

B. 喝足够的水,可以使我们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

C. 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人体机能运作所必需的物质。

D. 水是血液系统的一部分,有助于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

2."下列对“饮水与健康”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喝足够的水,可以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预防感冒。

B. 水对人体有安神镇静的作用,在心情烦躁时多喝水,可以平复心情。

C. 为了保证睡眠质量,老年人应养成睡前勤喝水的习惯。

D. 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喝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

3.下列有关补充水分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我们每日必须饮用2560毫升左右的矿泉水。

B. 我们每天也可以从食物中获取所需的水分。

C. 我们每天需要用200毫升的水杯喝6-8杯水才足够。

D. 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我们还要比平常多喝400毫升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