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天上的星星 贾平凹 ①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虽然那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天上的星星

贾平凹

①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虽然那是为了使他们更快活,我们也乐意呢;但是,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万想也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了。

②闲得实在无聊极了。四周的房呀、墙呀、树的,本来就不新奇,现在又模糊了,看上去黝黝的似鬼影。天上的月亮还没有出来,也不见星星,昏亮亮的一个大大的天空。我们伤心了,垂下了脑袋,不知道这夜该如何过去,痴呆呆守着瞌睡虫爬上眼皮。

③“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④我们都抬起头来,原本是无聊得没事可做,随便看看罢了。但是,就在我们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分明看得出是有无数个光角儿的。我们就好奇起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颗星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察觉,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呵,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再数亦不可数,一时间,漫天满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给了呢。我们只知道夜晚天上要有星星,但从没注意到星星是这么出现的。那是雨天的池塘霎时浮了万千水泡,还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啊!这些鬼精灵儿,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庭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

⑤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⑥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像是喝醉了酒,刚刚睡了起来,蹒跚地走。接着,就黄了脸,才要看那黄中的青紫颜色,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怎么啦,却发现那些星星怎么就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原是灿灿的笑,变成了弱弱的光。这竟使我们大吃了一惊。

⑦“这是怎么啦?”妹妹慌慌地说。

⑧“月亮出来了嘛。”我说。

⑨“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⑩我们面面相觑,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星星们的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

“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了。”妹妹说。

我们突然又回想起了一切:原来天上并不甚好,月亮睡着了的时候,它才让星星出来,它出来了,就要星星退去。那纷纷扬扬的雪片,五个角的,七个角的,全是薄亮亮的,不就是星星的尸骸吗?或许,就燃起晚霞的大火来烧它们,要不,星星为什么从来就没有叶,没有根,只是那么赤裸裸的星呢?

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

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捞起一些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那水底,有着无数的星星。

“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

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看那哗哗的水流也依然冲不走它们。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偷偷躲藏在那里了。我们就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那里好了。

(节选自《青春美文》)

1.理清选文思路,请将“我们”活动的相关内容按顺序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处。

发现星星——___________——议星星——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第自然段“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这句话的含义。

3.请根据所提供的语境,仿写下面画线的句子。

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花园再也不是冷清的了,花儿们都在那里欢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选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 数星星(或者:看星星、赏星星) 捞星星 藏星星 2. ①在妹妹眼里,月亮比星星大的多;星星害怕月亮跟“我们”害怕大人是一样的。②月亮地位高,有威严。③夜空属于月亮的,就像这个世界是属于大人的一样。(答对两点即给满分,其他回答酌情给分。) 3. 示例:有扮孔雀的, 有吹喇叭, 有拉着手跳舞的。 4. 不满父母那种随意约束孩子自由的行为和态度;同情孩子没有自由的活动空间;希望大人能理解孩子,还给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答对两点即给满分,其他回答酌情给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故事情节概括能力。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解题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仔细阅读文章可以明确:结合“呵,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再数亦不可数,一时间,漫天满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给了呢。”分析是:数星星(看星星);结合“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看那哗哗的水流也依然冲不走它们”分析是:捞星星;结合“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偷偷躲藏在那里了。我们就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那里好了。”分析是:藏星星。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根据上文“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万想也不曾明白的。”在妹妹眼里,夜空属于月亮的,就像这个世界是属于大人的一样。月亮比星星大的多,星星害怕月亮跟“我们”害怕大人是一样的。 3.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本题属于内容格式拟人修辞格式为主的仿写,写出“花”都在干什么。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把握。要求学生通读全文。结合相关内容分析。结合“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万想也不曾明白的。”写出了不满父母那种随意约束孩子自由的行为和态度;结合“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了。”写出了同情孩子没有自由的活动空间;结合“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偷偷躲藏在那里了。我们就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那里好了。”写出了希望大人能理解孩子,还给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 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 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5) ________________,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6) 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可用《三峡》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做具体描绘。

(7)《与朱元思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鱼儿的游弋,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

 

查看答案

诗词赏析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颈联中的“天镜”指______________,“海楼”指______________

2.本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有人认为:诗中无送别,题目中“送别”二字可删。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说说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 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2.作者苏轼在(甲)(乙)两文中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下列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

A.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D.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悬泉瀑布,飞漱间      间千二百里

B. 未复有能其奇者        念无为乐者

C. 自康乐来              不疾也

D. 欲界仙都              水陆草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