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

(甲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文)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矣。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②俟:等待 ③讽诵:出声朗读,抑扬顿挫的诵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  ____          (2)泯然众人矣  ____

(3)主编《资治通鉴》  ____  (4)俟能讽诵乃矣  ____

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为一时之名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邑人奇之    B. 不能称前时之闻

C. 或以钱币乞之    D. 卒之为众人

3.翻译下列句子: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1. “以宾客之礼相待”或“以------为宾客” 消失 曾经 停止 2. B 3. 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就能终身不忘。 4. 仲永天资过人,但因其父“不是学”,最终“泯然众人矣”司马光幼时担心自己的记忆不如别人,于是勤奋学习,结果“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可见,一个人能否成才,天资不是决定因素,后天学习才是关键。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宾客”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例句“为一时之名臣”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A项是“代词”;B项是结构助词“的”;C项是“代词”;D项是语气助词。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者:……的人;乃:于是,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写句子:

我是清凉的小溪,总想滋润干涸的土地;我是勇敢的雄鹰,总是向往辽阔的天空。

我是___________,总______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总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2)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3)父利其然也,__________________不使学。

(4)东市买骏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市买长鞭。

(5)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7)李杜诗篇万口传,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选项中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现代

B. 《伤仲永》——王安石——北宋

C. 《丑小鸭》——一安徒生——丹麦

D. 《最后一课》——都德——英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 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 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C. 李爷爷种的辣椒基本上全卖完了

D. 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惟妙惟肖的艺术品。

B. 庆祝“元旦”的晚会上,两个同学表演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的开怀大笑。

C.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D. 为了实现心中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