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三峡》,完成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阅读《三峡》,完成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不见

(2)略无

(3)多趣味

(4)林寒涧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沿溯阻/猿则百叫无

B. 虽乘御风,不以疾也/猛浪若

C. 三峡七百里中/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 负势竞/横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___________”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

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1. (1)不见曦月(太阳) (2)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3)良多趣味(很) (4)林寒涧肃(肃杀) 2. B 3. (1)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2)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的趣味。 4.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解析】 选自《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 年代:北魏 参考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阙”是一个通假字,必须先点明通哪一个字然后再解释,这样答案才完整;“良多趣味”的意思是“趣味无穷”,“良”是“很”的意思。 2.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断;消失。B项:名词,飞奔的马。C项:在;如果。D项:动词,向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故选B。 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襄”“绝”“良”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使 至 塞 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表明作者轻车简从奉命出使边塞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B. 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C. 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 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但是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呢?”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他是 A ,那个“大名鼎鼎的”红军指挥员,他曾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 

(1)本语段选自《______》,语段中的“他”是_______

(2)1919年因何事他在天津遭到逮捕?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3)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4)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5)曹操《龟虽寿》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于人要保持对自然的    :敬畏自然,遵循规律;人与人的和谐在于人要有一种    的心态:待长辈    、待平辈    、对晚辈谦逊,心胸似海,志存高远。

A. 谦卑谦和谦让谦恭

B. 谦让谦恭谦卑谦和

C. 谦卑谦和谦恭谦让

D. 谦恭谦让谦和谦卑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 小欧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问道:“奶奶,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B. 下楼时,小龙被别人踩了一下,生气地说:“你走路不长眼睛呀,差点把我踩伤了!”

C. 小红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

D. 张老师找小雄到办公室谈话,小雄说:“有什么话赶紧说,我还得回去写作业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