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的额头 蒋 平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的额头

蒋 平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摘自《天津工人报》)

1.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3.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4.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

 

1. (示例)(1)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病痛;(2)母亲的额头布满汗水、喜悦、忧伤;(3)母亲揉拍前额缓解劳累;(4)母亲用额头为孙女诊断病痛。(答对三点可得满分) 2. “阳光灿烂”指阳光光彩夺目的样子。在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开心快乐、幸福的神态。 3.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妈妈额头上的皱纹比作年轮,比作树林,生动形象地写出妈妈的额头记录下了她对子女的疼爱,为家庭生活辛劳的付出,以及“我”对妈妈的爱(或感恩之情)。 4. 文中的妈妈是一个关爱儿女、勤劳能干、任劳任怨、默默付出的人。父亲的关爱让我感受最深。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尤其是他厚实的背给了我安全感和幸福感。小时候,我在父亲的背上尽情欢笑;现在,父亲仍然用他厚实的背为我遮风挡雨。(能围绕所感受到的亲人们的关爱来答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语言要简洁。 2.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理解其深层含义。“阳光灿烂”本义指阳光明媚,天气很好,在这里形容的是母亲的神态,表现出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快乐。 3.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可以从内容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还要写出表达的情感。“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纹路如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子女、对家庭的无私奉献,表现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三峡》,完成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不见

(2)略无

(3)多趣味

(4)林寒涧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沿溯阻/猿则百叫无

B. 虽乘御风,不以疾也/猛浪若

C. 三峡七百里中/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 负势竞/横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___________”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

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使 至 塞 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表明作者轻车简从奉命出使边塞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B. 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C. 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 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但是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呢?”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他是 A ,那个“大名鼎鼎的”红军指挥员,他曾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 

(1)本语段选自《______》,语段中的“他”是_______

(2)1919年因何事他在天津遭到逮捕?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3)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4)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5)曹操《龟虽寿》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于人要保持对自然的    :敬畏自然,遵循规律;人与人的和谐在于人要有一种    的心态:待长辈    、待平辈    、对晚辈谦逊,心胸似海,志存高远。

A. 谦卑谦和谦让谦恭

B. 谦让谦恭谦卑谦和

C. 谦卑谦和谦恭谦让

D. 谦恭谦让谦和谦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