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底 层 情 话 从维熙 ①那是今年年初,我收到一个寄自江西...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底 层 情 话

从维熙

①那是今年年初,我收到一个寄自江西农村的快递邮包。我十分惊愕,因为江西没有我的亲友,打开包裹一看,是一块腌肘子。查看快递单,寄件人叫吴成丰。就在同一天,我去值班室取报纸的时候,值班人员又递给我一个包裹,说是一个湖南女孩送来的,上楼找我见我不在,便把包裹放在这儿了。我打开一看,是两条湖南产的鱼干。

②这两件意外的事儿,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快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来自遥远南方的情意,赠物人都是年轻的打工族。

③给我送咸鱼干的女孩,是我们楼下餐馆的服务员,想必是她春节回乡探亲归来,给我带了家乡特产。平日,我常到这个小餐馆独饮,随手带去的报纸和刊物,便顺手送给她。她是湖南岳阳地区的高中生,为谋生到北京来打工,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我想,给她一些报刊能让她与文化相伴,聊以充实枯燥而单调的生活。

④而今,我想她送来的家乡特产,可能是对我的一种答谢吧。

⑤通过邮政快递送来猪肘子的打工者吴成丰在邮件附言中说,年底家里杀了一头肥猪,便邮来刚刚腌好的猪肘,让我尝尝鲜。我想,农村生活相当清苦,杀上一头猪过年,我怎么能接受这沉甸甸的馈赠呢。但是东西已经邮来了,退回去,无疑会伤害他的心,不退回去,那猪肘子让我和妻子如何下咽?妻子想出了一个办法,按快递单上的地址给他家寄去200元钱。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过上几天,那200元钱又被寄了回来,吴成丰在汇款附言里写上了这样的话:“老师,你们关心过我的冷暖,给过我精神上的火光,我家虽然很穷,但不能花你们的钱。”我和妻子都愣住了。

⑥吴成丰是装修队里的一个油漆工,我和他的相识,缘起于去年冬天他为我粉刷书房。那是一个北风呼号的日子,室外温度已然降到了零下10摄氏度,妻子看见小吴只穿着一件单衫,冻得直流清鼻涕,便把我的一件羊毛背心送给了他,让他立刻穿在身上。这个小吴当时挺惹我生气的,他说他不冷,死活不肯收下这件暖身之物,直到我发了脾气。我觉得这个小青年的自尊心强得有点出格,内心深处似乎对社会有某种仇视。于是,我主动找他聊天,他对我倾吐的话,让我对打工族生活之艰辛,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最最让我想象不到的是,他还是个文学迷——他给我带来了他写的两本厚厚的杂记,其中,有对当今诗词的针砭,有对为富不仁者的嘲讽,有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⑦我与他聊写作,谈人生。有一天,我特意到民工们同住的屋子里去看望他,并给他带去一些稿纸和几本书籍。书籍中有我初涉文学时的感悟《文学的梦》,有刚出版不久的长篇小说《龟碑》。在《文学的梦》的扉页上,我特意把英国作家萨克雷在小说《名利场》中的经典之句送给了他:“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我说:“这几句人生格言曾给过我生活的勇气,现在我转赠给你。”记得小吴读了这几句话后,立刻对我说:“这对我太重要了,谢谢你,丛老师!”

⑧我曾问过自己:那么多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打工者,你行善行得过来吗?这显然不现实,然而我的信条是,只要让我碰上了,就不能视而不见,要尽可能地给他们一些温暖。

⑨仔细推敲起来,这似乎是一种精神上的本能,不仅与我出生在农村有关,更与我后来经历过的二十年的底层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如果今天的我突然变成只会向上看天,而不会向下看地的“势利眼”,那就是精神的解体和灵魂的堕落!

⑩如今这样一群看似最不光鲜、微不足道的人,也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有着他们细腻美好的情感,他们的内心充满着爱,这让我更觉得快慰。

但愿城市中的文化人也能“向下看”,更多地关注这些打工族的生存状态。

1.第②段中说“我”感到很快意,原因是_____________

2.从记叙顺序看,第③段属于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

3.细读第⑥⑦段,第⑤段中的句子“你们关心过我的冷暖”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给过我精神上的火光”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1. ①“我”对打工者的关心得到了积极的回应;②“我”看到他们身上的美好情感,为他们内心充满爱而感到欣慰。 2. 插叙 补充交代了“我”平日里经常赠予楼下餐馆的打工女孩报纸刊物这件事,解释了上文“女孩送我两条湖南产的鱼干”这个情节的原因,也表现了“我”对底层人民的关爱。 3. 在寒冷的冬天,“我”和妻子送给小吴一件羊毛背心 在他内心充满仇视之时,“我”转赠萨克雷的经典名言给他 4. 画线句子用感叹句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应关注城市中的打工者,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警醒;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上某些“势利眼”的愤慨;还表达了作者希望城市中的其他文化人关爱底层人物的强烈愿望。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从后文内容可以看出,我高兴的原因可从对打工者的关心得到了积极的回应、看到他们特有的美好品质心里感到欣慰的角度作答。也就是说通过“我”对这件事的感受来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顺序的判断与作用分析。首先明确插叙的作用,然后根据该段内容分析。第三段从内容上看:补充交代了“我”平日里经常赠与楼下餐馆的打工女孩报纸刊物,以此来表现“我”对这群打工者的关爱。从结构上看:照应的前文,解开“女孩送我两条湖南产的鱼干”这一情节的原因,使文章浑然一体。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很明显“你们关心过我的冷暖”,指的是第六自然段:“我”和妻子送给小吴一件羊毛背心;“给过我精神上的火光”指的是第七自然段:“我”转赠萨克雷的经典名言给他。总之,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语境去思考,答出其表面义与深层含义。这里画线的句子处于文章的结尾处,还应从文章的主旨去思考,去理解。“那就是精神的解体和灵魂的堕落”这个句子强烈表达了作者认为自己有必要去关注城市中的打工者,而且责任重大;同时结合前一句话也可以看出,表达了作者“势利眼”的愤慨;这可以说是作者对城市文化人发出的强烈呼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的额头

蒋 平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摘自《天津工人报》)

1.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3.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4.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

 

查看答案

阅读《三峡》,完成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不见

(2)略无

(3)多趣味

(4)林寒涧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沿溯阻/猿则百叫无

B. 虽乘御风,不以疾也/猛浪若

C. 三峡七百里中/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 负势竞/横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___________”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

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使 至 塞 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表明作者轻车简从奉命出使边塞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B. 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C. 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 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但是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呢?”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他是 A ,那个“大名鼎鼎的”红军指挥员,他曾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 

(1)本语段选自《______》,语段中的“他”是_______

(2)1919年因何事他在天津遭到逮捕?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3)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4)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5)曹操《龟虽寿》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