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难忘的深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

请以“难忘的深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难忘的深情 每次冬天下雪的时候,站在窗边,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仿佛就看到了那个下雪的早晨,那位素不相识的阿姨给予我的那份使我不能忘怀的情与爱。 我体质虚,又很怕冷,一到冬天,母亲总会给我加一件又一件的衣服,有时候恨不得让我裹得像企鹅那样出门。但是,有一天,我仍然顶着个小丑似的红鼻子回家了。 第二天早晨,我有些无可奈何的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迷迷糊糊的套好衣服,带着一脸稀疏的睡意,晃悠悠的出了门。一阵寒风往身上扑来,我顿时清醒了许多,可是头却异常沉重。 路上都是雪,白茫茫的一片,很滑,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路旁的树都有些被压弯了腰。 路好像越来越滑,肩上的负担似乎也越来越重,瞄了瞄手表,琢磨了一下还有多久才记迟到,然后,我无力的靠在路旁的那棵坚强的大树上。过了好一会,隐隐约约传来一个温柔的声音:“同学,你怎么了?”我奇怪的抬起头来,看见一位穿着质朴的阿姨急急忙忙把一辆有些旧的自行车立在路旁,走过来关切的询问着。我又想起了家长和老师们说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在心里掂量着到底要不要理她。 这个阿姨也不在乎我有没有搭理她,径直走过来用手碰了碰我的额头,“你怎么发烧了!”她皱起了眉头,又问:“你是哪个学校的学生?”她发现旁边有和我穿一样校服的人经过,就跑过去问那些赶着去上学的人。她知道了地址,就小心的把我扶起来。 我睁大眼睛看着她,她长得并不美,岁月也悄悄的爬上了她的脸颊,只是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却是一种澄澈的美好。 她小心翼翼的拉我到车旁,又扶好自行车,一边招呼我坐稳,一边使劲按住自行车。看着我坐好后,她就很艰难的跨上自行车,突然后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叫我把围巾戴好,然后就开始奋力的蹬车了。 看着雪地上印出的歪歪扭扭的轮胎印,一股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看着她沧桑而又坚持的背影,泪水在我的眼中沸腾起来。 去学校的路有一个很陡的上坡,阿姨显然承受不了这么重的负担,车速慢了下来。快到校门口的时候,车身突然一歪,我们都摔倒在雪地上。雪越下越大,我越来越冷,但却顾不得那么多,连忙站起来,紧张的问:“阿姨,您没事吧?” 她若无其事的站起来,朝我摆摆手:“没事,我身子骨硬着呢,你快进学校吧。”又转过身,扶起车慢慢向远处走去,腿一瘸一拐的,忘着她离去的背影,望着她背影后纷飞的雪花,我眼里沸腾的泪水差点夺眶而出。那位阿姨远去的背影至今还在我脑海中回荡,那位阿姨关切的眼神让我感到温暖,那位阿姨的举止使我感动,但是,这份雪中送炭般的帮助,这份如母爱般的真情,让我永远铭记。 【解析】 试题分析:作文话题“难忘的深情”。这是一篇感悟亲情友情师生情一类作文。要把这类作文写的感人必须写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文章中一定要有“我”,要写“有我之文”,作文突出了写作主体,就使文章有了生命主体,文章是我在表达我的思考和情感,而不是别人或某个集体借我的嘴在述说。文章在立意上,要有一个鲜明的现实指向,要注意文章的深层目的性,主题要与时代缺少紧密的联系,这样才有价值。特别注意一定要把“难忘”之处写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底 层 情 话

从维熙

①那是今年年初,我收到一个寄自江西农村的快递邮包。我十分惊愕,因为江西没有我的亲友,打开包裹一看,是一块腌肘子。查看快递单,寄件人叫吴成丰。就在同一天,我去值班室取报纸的时候,值班人员又递给我一个包裹,说是一个湖南女孩送来的,上楼找我见我不在,便把包裹放在这儿了。我打开一看,是两条湖南产的鱼干。

②这两件意外的事儿,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快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来自遥远南方的情意,赠物人都是年轻的打工族。

③给我送咸鱼干的女孩,是我们楼下餐馆的服务员,想必是她春节回乡探亲归来,给我带了家乡特产。平日,我常到这个小餐馆独饮,随手带去的报纸和刊物,便顺手送给她。她是湖南岳阳地区的高中生,为谋生到北京来打工,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我想,给她一些报刊能让她与文化相伴,聊以充实枯燥而单调的生活。

④而今,我想她送来的家乡特产,可能是对我的一种答谢吧。

⑤通过邮政快递送来猪肘子的打工者吴成丰在邮件附言中说,年底家里杀了一头肥猪,便邮来刚刚腌好的猪肘,让我尝尝鲜。我想,农村生活相当清苦,杀上一头猪过年,我怎么能接受这沉甸甸的馈赠呢。但是东西已经邮来了,退回去,无疑会伤害他的心,不退回去,那猪肘子让我和妻子如何下咽?妻子想出了一个办法,按快递单上的地址给他家寄去200元钱。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过上几天,那200元钱又被寄了回来,吴成丰在汇款附言里写上了这样的话:“老师,你们关心过我的冷暖,给过我精神上的火光,我家虽然很穷,但不能花你们的钱。”我和妻子都愣住了。

⑥吴成丰是装修队里的一个油漆工,我和他的相识,缘起于去年冬天他为我粉刷书房。那是一个北风呼号的日子,室外温度已然降到了零下10摄氏度,妻子看见小吴只穿着一件单衫,冻得直流清鼻涕,便把我的一件羊毛背心送给了他,让他立刻穿在身上。这个小吴当时挺惹我生气的,他说他不冷,死活不肯收下这件暖身之物,直到我发了脾气。我觉得这个小青年的自尊心强得有点出格,内心深处似乎对社会有某种仇视。于是,我主动找他聊天,他对我倾吐的话,让我对打工族生活之艰辛,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最最让我想象不到的是,他还是个文学迷——他给我带来了他写的两本厚厚的杂记,其中,有对当今诗词的针砭,有对为富不仁者的嘲讽,有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⑦我与他聊写作,谈人生。有一天,我特意到民工们同住的屋子里去看望他,并给他带去一些稿纸和几本书籍。书籍中有我初涉文学时的感悟《文学的梦》,有刚出版不久的长篇小说《龟碑》。在《文学的梦》的扉页上,我特意把英国作家萨克雷在小说《名利场》中的经典之句送给了他:“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我说:“这几句人生格言曾给过我生活的勇气,现在我转赠给你。”记得小吴读了这几句话后,立刻对我说:“这对我太重要了,谢谢你,丛老师!”

⑧我曾问过自己:那么多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打工者,你行善行得过来吗?这显然不现实,然而我的信条是,只要让我碰上了,就不能视而不见,要尽可能地给他们一些温暖。

⑨仔细推敲起来,这似乎是一种精神上的本能,不仅与我出生在农村有关,更与我后来经历过的二十年的底层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如果今天的我突然变成只会向上看天,而不会向下看地的“势利眼”,那就是精神的解体和灵魂的堕落!

⑩如今这样一群看似最不光鲜、微不足道的人,也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有着他们细腻美好的情感,他们的内心充满着爱,这让我更觉得快慰。

但愿城市中的文化人也能“向下看”,更多地关注这些打工族的生存状态。

1.第②段中说“我”感到很快意,原因是_____________

2.从记叙顺序看,第③段属于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

3.细读第⑥⑦段,第⑤段中的句子“你们关心过我的冷暖”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给过我精神上的火光”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的额头

蒋 平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摘自《天津工人报》)

1.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3.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4.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

 

查看答案

阅读《三峡》,完成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不见

(2)略无

(3)多趣味

(4)林寒涧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沿溯阻/猿则百叫无

B. 虽乘御风,不以疾也/猛浪若

C. 三峡七百里中/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 负势竞/横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___________”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

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使 至 塞 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表明作者轻车简从奉命出使边塞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B. 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C. 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 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但是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呢?”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他是 A ,那个“大名鼎鼎的”红军指挥员,他曾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 

(1)本语段选自《______》,语段中的“他”是_______

(2)1919年因何事他在天津遭到逮捕?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