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狡黠xiá 哭丧sàng 襁...

下列加点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xiá        哭sàng       褓qiáng        一黄土póu

B. 形jī         拮据jù         栈桥zhàn         义愤填yīng

C. yē         执ào         恣suī           咬文字jué

D. mái        息zhì        挑tī           廓然无lěi

 

D 【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A项,哭丧sāng,襁褓qiǎng。B项,拮据jū。C项,咬文嚼字jiáo,执拗ni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我以为我读懂了春天,原来,我只知道春天过了是夏天;

我以为我读懂了青春,原来,我只把青春当成一段时间;

我以为我读懂了母爱,原来,我把母爱当成早餐;

我以为我读懂了朋友,原来,我把朋友当成玩伴……

请以《原来我没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本卷中的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树枝与名片

(日)西村寿行

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濑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

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客船货轮往来不断。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的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船有所避让。

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

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吸尽了海上的潮气,感觉更加沉重冰凉。

小船摇荡于波涛中,吃力地在波峰浪谷里跃动。

父亲睡去了,我继续监视着海面。倦怠中,突然发现涌动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定睛一看,一艘彩灯闪烁、装饰豪华的客船迎面开来了,它看见了我举起的红灯,似乎在回避着我们。

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穿戴时髦,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珠光宝气。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一个贵妇人笑着扔下了一截枯萎的树枝,那树枝轻轻落在我的肩头,却像火一样炽烈地灼烧着我的脑海。

我仰视客船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向他们传达着愤懑与烦躁,可他们看不见我的表情,他们无动于衷,专心致志地和彩灯一起装饰着客船。留在我脑海里的,是一种冷艳冷酷的印象。

客船远去了,但它蓄意制造的小山一样的怒涛经久不息地向我们袭来。

我目送着豪华客船消失在黑暗中,不知道它要驶向何方……哦!我想起来了,前面有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呢!那是一座多么辉煌灿烂的都市啊!

刹那间,我感到一阵悲哀,悲哀得想哭。

我是一个有着古铜色粗糙皮肤的贫穷渔夫的后代,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感到无限的悲哀。

⒀20年后,我奇迹般地在那座辉煌灿烂的都市东京居住了下来,我当上了作家。

我是海的儿子。每天晚上,我都要沿着妙正寺河散步,然后带一身水的气息回家去。河水流速很慢,两岸璀璨的灯光悠悠地落在河面上,好似闪烁的银带随风起伏。它唤起了我少年时代的回忆,拽住我的脚步让我伫立岸边久久地凝望。我觉得,河面上粼粼波光竟和20年前我的故乡的河面毫无二致,而其中的一部分似乎还吐露着鲜明的濑户内海以往的气息。

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

当我惊异于冷风的肆虐时,蓦地瞥见河面上荡漾着一条小渔船。渔船上,渔夫正在撒网。和20年前不同的是,渔夫的儿子并没有从事我少年时的工作,他正在为父亲撒网搭着手,他们合力探寻着妙正寺河对城市的奉献。

过了一会儿,那少年开始仰视我了,使我蓦然间处于20年前豪华大客船上红男绿女的位置。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一时间,我以作家的名义深深地体味出底层人民的悲哀是怎样沉重地浸润着从濑户内海到东京妙正寺河的每一段航线!我掏出以作家的身份印制的名片向少年扔去——我想会有那么一天,少年循着名片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我看见,那张名片在昏黄的夜空中飞舞了一会儿随即落到了少年瘦削的肩头。

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5期)

1.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0年前,在小渔船上,(1)_______;现在,少年在小渔船上,(2)_______

2.揣摩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鸟瞰俯视意思相近,可是后一句为什么用鸟瞰而没有沿用前面的俯视”?)

(2)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意到无限的悲哀。(只有一词在表意上有什么作用?)

3.分析第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在文中的作用

4.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这句话的含义,你读懂了吗?请写下你的理解。

附加题(建议先写作文。如果时间有余,可以选做,答对分数加入总分)

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第17段这句话中的西装革履指的是谁?西装革履为何要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请联系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诗中的“天狼”“倾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任重道远    B. 攻之而不胜

C. 日出林霏开    D. 足肤皲裂不知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则名微众寡                        其主不能守

B. 此用武国                          或置酒而招

C. 屏人曰:“汉室倾颓……”           高祖之以成帝业

D. 信义助四海                         出没鲸波万仞中

3.翻译句子

(1)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2)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4.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诸葛亮在对形势情景的分析中,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

B. 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C. 诸葛亮认为,对曹操“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孙权“不可与争锋”。

D. 诸葛亮劝说刘备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王业的基础,待时机成熟,再出兵北定中原。

 

查看答案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行              之所旁丛祠中

B. 乃丹帛曰            得鱼腹中

C. 上使外兵            王侯相宁有种乎

D. 多应者              功为王

2.翻译句子

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对本文解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 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 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 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4.选段再现了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的英雄壮举,上古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则曲折反映了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请比较陈胜和共工这两个人物想象的异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