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陈胜、吴广皆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从祠中

B. 乃丹帛曰“陈胜王”              得鱼腹中

C. 上使外兵                        王侯相宁有种乎

D. 多应者                          功为王

2.翻译句子

①失期,法皆斩。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胜在众人因雨逾期而面临被杀厄运之时,决定发动起义,可见他决策的果断。

B. 陈胜能够看出天下百姓对秦王暴政和二世继位的不满情绪,足见他审时的敏锐。

C. 陈胜认为打着扶苏的旗号并依靠项燕的威望就能复兴秦国,足见他谋事的睿智。

D. 陈胜起义前亲自去占卜,置丹书于鱼腹,派吴广篝火狐鸣,足见他处事的周全。

 

1. D 2. ①误期,按照法令是要斩首的。②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边而死的人本来有十分之六七。 3. C 【解析】 1.考查对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编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B项,写/带字的绸条。C项,带领/将领。D项,应该、应当。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皆:全。都。十六七:十分之六七。”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项,“复兴秦国”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为天下                      (《陈涉世家》)

(2)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3)乃丹书帛曰“陈胜”           (《陈涉世家》)

(4)斟酌益                       (《出师表》)

(5)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出师表》)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不正确的两项_________

A.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白居易《观刈麦》)

C.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D.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E.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F.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②过尽千帆皆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

___________________,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

__________________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⑤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⑥疑怪昨宵春梦好, ___________________,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文名句。

①《武陵春》中李清照因人事变故,无限悲苦,以泪代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马快弦急说明战斗激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水浒传》的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看到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再说A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A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①A处的人物是指_________,其主要的性格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简练的语言写出《水浒传》中有关A的另一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                  

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

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

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黑暗阴森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全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

A. ④③①⑤②    B. ③②⑤①④    C. ③①⑤②④    D. ④⑤①③②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历代名家撰写了不少碑文,因此很多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B. 探寻成功者的足迹就会发现,他们的成功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C. 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

D. 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列车的前行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