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王本道 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王本道

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的院落,东西两侧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未动声色,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天来了!

说来有些怪异,这株蒲公英生长在庭院东墙下一排木制围栏与甬道牙石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有暇时常于清晨和傍晚在庭院里散步,不经意地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暮春之时,日渐壮硕的叶片在清晨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及至初夏,一场场细雨洗过的庭院里,姹紫嫣红,铺青叠翠,蒲公英的几层叶片中间,长出了纤细的枝茎,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来。那丝丝缕缕的花瓣组成的黄花,直径不足半寸,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如同用圆规精心画出的圆,开得自然洒脱,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频送幽香,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不落寞,不悲观,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细微的清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不消几天光景,阵阵微风之中,洁白的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借着风力飞向遥远的天际……

想到这株蒲公英十年来与我的缘分,我不禁对它生出深深的怜爱之情。资料显示,蒲公英属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含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可食用、药用。《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性平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巧笑倩兮,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上世纪的1963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G老师四十出头的年纪,中等身材,面目清癯,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G老师与我们同去。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同学们在乡下的一日三餐都十分简单。为了丰富餐桌,劳动之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野地里采集野菜,G老师也参与其中。

那时的春天,原野上的野菜种类很多,尤其是蒲公英随处可见。采集其间,师生谈笑着,常有人提出一两句唐诗宋词向老师请教。当时还没有人料到两年后会出现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所以,高中毕业后的理想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等等。G老师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后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长进步。我此前的学生不乏青年才俊,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永远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

他指着眼前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又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G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校后,G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自选作文题。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G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可与众多的奇花异草同日而语,但是蒲公英也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年年岁岁,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夏日,绿肥红瘦之际,又要将栉风沐雨培育出的无数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多少年过去了,这株蒲公英散放出的“小伞”都飞向了何处?它们会在哪里停留驻足?细想起来,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坡地、湖畔、田野、贫瘠的荒漠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作为“老三届 ”中最年长的一届,半个世纪前他们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但庸常不是庸俗,庸常只是平常,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着,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在不怨不尤之中,也保持着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由此,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春日里,清晨的阳光已经流泻出丝丝暖意,阳光下的这株蒲公英,细小的叶片正闪烁着淡绿柔美的光晕。年复一年,每当春风拂面之时,我都会在庭院那熟悉的地方搜寻它的倩影,而它也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如约而至,在那里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

(2)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2.请从修辞方法角度对“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3.文章主要写蒲公英,为什么还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

4.纵观全文,G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5.怎样理解文章标题“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含义?

6.G老师认为“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1. (1)这里指蒲公英像和“我”约好了一样发芽抽青。(2)这里指蒲公英像在无人探问的情况下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2. 示例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叶片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示例2: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蒲公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可爱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3. 示例: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蒲公英生命力顽强,乐观.朴实的品质。 4. 围绕“学识渊博;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育人有方”回答出两点即可。 5. 示例:表层含义是指“我”与蒲公英在庭院相遇。深层含义是指“我”(“我们”)与“蒲公英”一样,庸常但不庸俗,努力奋斗,平和,乐观,心怀温暖、感恩和爱。 6. 阐明观点,说出理由。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分析文中的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上下文找到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⑴“如约而至”本指按着约定准时到达。结合语境中的“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如约而至,在那里发芽抽青”,可知该句中的“如约而至”指的是蒲公英像和“我”约好了一样发芽抽青。⑵“无人问津”本指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结合语境中的“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可知该句中的“无人问津”指的是蒲公英像在无人探问的情况下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2.试题分析:此题主要是赏析语句运用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需要结合语句分析出修辞的表达效果以及表现的人物的情感。“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这句话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锯齿般细小的叶片”,将蒲公英的叶片比作锯齿,“正朝我微笑呢”,将蒲公英人格化,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张勃)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喜欢的20个经典动漫形象中只有1个来自中国。孩子们对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西方童话角色往往耳熟能详,对孟姜女、田螺姑娘等中国民间故事人物却知之甚少。可以说,中华民间故事在当代生活中已严重失落。

是因为中华民间故事不够精彩吗?显然不是。中华民间故事数量众多,既有神话、传说,又有童话、生活故事,这些故事既承载着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又包含丰富的历史、生产生活知识,也蕴涵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人生信念等。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早就诞生了西方经典童话的原型故事。比如,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人段成式记载的《叶限》中,就包括后母虐待、神力帮助、集会出彩、以鞋验身、嫁与王公等情节,与《灰姑娘》的故事如出一辙。清人黄之隽记载的《虎媪传》,则是典型的“狼外婆”类型的故事,它比《小红帽》的情节更加复杂,传递的文化信息更丰富,却鲜为人知。大量散见于古人笔记、野史中的民间故事,运用活泼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演绎感人的故事,讴歌善良和智慧,鞭挞凶残和虚伪,不仅能滋养心灵,还在潜移默化中奠定最初的是非善恶观。

故事精彩却难逃失落,与今人的挖掘功夫欠缺有关。鲁迅的《故事新编》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所以,所以,挖掘民间故事绝不是“小儿科”!当前许多民间文学专家,往往重研究而轻实践,不愿意在搜集、编纂故事这样不算科研成绩的事情上花费精力。缺少了学者提供的“原材料”,出版商又多以利润为终极诉求,于是五花八门、各种版本的《伊索寓言》《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霸占了童书的柜台,我们自己的民间故事却愈加罕见。此外,西方童话之所以在我国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在于综合运用了多种媒体,顺应了从口耳相传到听觉、视觉、触觉、生活日用相互影响的时代变化。美国迪士尼公司在这方面用力颇多,他们对民间故事进行的创新性开发,不仅有效输出了自己的价值观,也赢得了口碑,赚得了巨额的利润。相比之下,我国在综合运用多媒体传播、开发民间故事方面还缺乏好的做法。

为此,中华民间故事的发扬光大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勠力同心、有所作为。比如,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全社会对民间故事的关注,加大对民间故事传承、传播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民间文学专家应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在数量庞大的中华民间文学作品中筛选出一些优秀作品,并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改编,形成一些作品集。还可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组织民间故事讲述、表演大赛等,广为宣传。

中华民间故事的“失落”,不仅会使我们坐失这一领域的话语权,也浪费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面向世界,协同努力,讲好自己的故事。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已经刻不容缓,否则将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

(选自《人民日报》)

(链接一)

一对老夫妇依靠侍弄葡萄园过日子。他们对独生子疼爱无比。但渐渐长大的独生子只知道吃喝玩乐、挥金如土,从来不懂得侍奉双亲,更不用说营业谋生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把儿子叫到跟前,叮嘱说:“孩子,我在葡萄架四周埋了一千两银子,我死后,你把它刨出来。但是要记住,千万不要伤到葡萄根。”为了得到那笔遗产,小伙子遵照父亲的遗嘱小心地翻动葡萄园里的土地,不知疲倦。直到秋收的季节到来时,他刨完了最后一架葡萄,一锭银子都没有找到,却收获了满架的葡萄。他终于体会到父亲的遗嘱的用意。这是一个世代流传的“浪子回头”主题民间故事,体现父母对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子女人生发展的积极引导以及家庭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支持作用。从中华民间故事中撷取和阐释父母教导步入歧途的子女改过自新的主题,我们发现,对现代的父母及被教育的青少年来说是可资借鉴的民间智慧。

(选自《从“浪子回头”故事谈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

(链接二)

随时代发展,传统的民间故事讲述形式除了对一些老人还有些许吸引力外,已难觅年轻听众的身影。但在政府的扶持下,一些地方仍延续着面对面讲故事的传统。比如,在浙江省余杭区政府支持下,讲故事、听故事的传统得到了发展,当地的“美丽洲故事会”活动不仅讲述口口相传的传统民间故事,还包括那些富有时代气息、反映当代生活的新故事。不仅挖掘了一批优秀的民间故事讲述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培养了人民讲故事、听故事的习惯,从而促进了民间故事讲述的传承和创新。在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下,许多原本需要面对面交流的生活内容如今已逐渐“网络化、虚拟化”,民间故事的讲述空间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转移了阵地。而且对民间故事的保护也应该转换思路,讲故事并非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民间故事的唯一形式,利用民间故事的内容对其进行新的艺术表达,从而形成其现代价值的转化,如改编成电影、动漫等,这类保护方式应该被推行和提倡。

摘自网络《如何传承保护民间故事?》有删改)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白雪公主等西方童话故事传递的文化信息更丰富,因而中国孩子更喜欢阅读西方童话故事。

B. 中华民间故事体裁多样,精彩而且数量众多,积淀传统文化又包含各种知识与道德观念。

C. “浪子回头”故事中小伙子提回父亲遗嘱用意,积极地翻动葡萄园里的土地,收获满架葡萄。

D. 传统民间故事讲述形式只对一些老人有吸引力,年轻听众不感兴趣,已经没有延续的必要。

2.下列对“链接二”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则材料主要提出保护民间故事的方式既可以讲故事,也可以拓展讲述空间和转换保护思路。

B. “美丽洲故事会”活动使讲故事听故事的传统得到发展,也促进民间故事讲述的传承和创新。

C. 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使许多原本要面对面交流的生活内容逐渐“网络化、虚拟化”。

D. 保护和传承民间故事的唯一方式是利用新的艺术表达民间故事的内容,形成其现代价值。

3.对上述材料中关于“中华民间故事”的观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民间故事早就诞生了西方经典童话的原型故事,且价值丰富,应想办法传承。

B. 中华民间故事因历史学家不愿意搜集,传承方法单一,商人因利推出西方童话而“失落”。

C. 中华民间故事的发扬光大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专家、传统媒体、新媒体等戮力同心。

D. 中华民间故事的传承已经非常迫切,因为这与国家中华文化的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密切相关。

4.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美国迪士尼公司在这方面用力颇多,他们对民间故事进行的创新性开发,不仅有效输出了自己的价值观,也赢得了口碑与巨额的利润。相比之下,我国在综合运用多媒体传播、开发民间故事方面还缺乏好的做法。

5.“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已经刻不容缓,否则将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解释“兜鍪”和“坐断”的意思。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陈胜、吴广皆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从祠中

B. 乃丹帛曰“陈胜王”              得鱼腹中

C. 上使外兵                        王侯相宁有种乎

D. 多应者                          功为王

2.翻译句子

①失期,法皆斩。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胜在众人因雨逾期而面临被杀厄运之时,决定发动起义,可见他决策的果断。

B. 陈胜能够看出天下百姓对秦王暴政和二世继位的不满情绪,足见他审时的敏锐。

C. 陈胜认为打着扶苏的旗号并依靠项燕的威望就能复兴秦国,足见他谋事的睿智。

D. 陈胜起义前亲自去占卜,置丹书于鱼腹,派吴广篝火狐鸣,足见他处事的周全。

 

查看答案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为天下                      (《陈涉世家》)

(2)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3)乃丹书帛曰“陈胜”           (《陈涉世家》)

(4)斟酌益                       (《出师表》)

(5)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出师表》)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不正确的两项_________

A.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白居易《观刈麦》)

C.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D.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E.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F.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②过尽千帆皆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

___________________,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

__________________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⑤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⑥疑怪昨宵春梦好, ___________________,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文名句。

①《武陵春》中李清照因人事变故,无限悲苦,以泪代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马快弦急说明战斗激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