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翠...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翠屏山赏景。

B. 今晚文艺汇演,芳芳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我差点没认出来。

C. 这次的活动顾全大局,使大家各得其所,所以有一部分人不是很满意。

D. 我们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C 【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C项的成语使用有误,“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与此处的语境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朗润   祷告   混为一谈   美不胜收

B. 瘫痪   绝别   疲倦不堪   花团锦族

C. 点缀   烘托   博学笃志   翻来复去

D. 阴蔽   岐斜   恍然大悟   人声顶沸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guǎng)   倔(jiàng)    酝(niàng)    人迹至(hàn)

B. (hè)      静( mì )    (zhù)藏      波光粼粼(lín)

C. (sǒu)     落(zháo)    清(dèng)     小心翼翼(yì)

D. 笑(lì)      吝(sè)      临(lì)       咄逼人(duō)

 

查看答案

旋律有它的美妙,人们自然会去倾听;教诲有它的启迪,人们自然会去倾听;风雨有它的韵味,人们自然会去倾听。只有善听者,才能采撷到心灵的果实。

以“我在倾听中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请认真书写。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名著片断,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问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1.《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__________态度。

2.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秋韵

宗璞

①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年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起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年陡台阶,眼前会出现一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②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友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③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到的。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一笑。

④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的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

⑤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⑥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吗?

⑦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

不要推却友爱,

不要延迟欢乐,

现在不悟,

便永迷惑。

⑧在这里,一切都有一着落。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摘自《宗璞自选精品集》)

1.第①段中,哪两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记忆中的香山秋色的特点?

2.第②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景物描写句子的表达效果。

(1)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叶,枫叶的红较深。

(2)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

4.作者要寻找的秋韵具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