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7年4月12日19时04分,中国首顆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

2017年4月12日19时04分,中国首顆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意味着中国正式开启卫星高通量时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高通量卫星。根据中国空间探测首席传播专家谢博在《科普中国》、的解释,高通量卫星就是在使用相同频率资源的条件下通信容量比常规通信卫星高数倍甚至数十倍的通信卫星。

这顆卫星发射成功后又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介绍,实践十三号是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其高通量性体现在首次搭載了Ka频段通信载荷,卫星通信总容量达20Gbps(一般宽带传输速率,1Gbps相当于1024Mbps),超过了之前我国研制的所有通信卫星容量的总和。

实际上,高通量卫星,意味着其通信容量比以往卫星有一至两个数量级的跃升。这次实践十三号卫星的通信总容量达20Gbpso这是什么概念?按照常规原有的通信卫星,其所采用的是窄带传输技术,一般通信容量不到10Gbps,容量有限。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介绍,如果说过去通信卫星能传送几十台标清电视节目,而有了实践十三号卫星后,则能同时传送数量更多的4K超高清节目。

谢博介绍,由于实践十三号卫星采用了Ka频段通信,所以它不仅容量大,可传送高清视频,而且能使其卫星用户终端做得较小,从而便于装备、携带和使用,无需单独建网,性价比高。

更重要的一点是,该卫星设计有26个用户点波束,总体覆盖中国除西北、东北以外的大部分陆地和近海近200公里的海域,地面无线网络信号覆盖不到或无法接入光缆宽带的地方。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6000万人参与徒步、骑行、自驾游等户外项目,但因为有些户外地区通信信号差甚至没有,所以时有迷路或失联事件发生。特别是发生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时候,一旦地面固定或移动通信业务发生损毁或瘫痪,就可能因为不能及时、快速、准确地传递灾情信息,而导致损失严重。

据实践十三号卫星工程总师刘方介绍,如果游客或受灾民众配备了实践十三号卫星的用户终端后,可以与卫星建立语音、数据和视频的传输,把途中或灾区的情况第一时间传递出去,为展开敕援提供通信保障,将损失降至最小。

据西安分院负责实践十三号卫星有载荷研制的卫星副总设计师周颖介纟召,“高通量通信卫星可以作为一个信号中转站,通过无线电信号转发使飞机上乘客的手机、电脑等与地面关口站连接。而关口站通过光缆与互联网相连,可以向用户发送上网信号。”

由于飞机在快速移动过程中所处的空间特点,地面互联网中转站要么无法架设,要么无法足量建设,乘客通过地面方式上网并不可行。而实践十三号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周颖称,实践十三号卫星由空间段(卫星)、地面段(关口站)和用户段(终端)构成。同时,采用了天地一体化设计理念,其中一项重要业务就是提供高速“动中通”,通过多波束无缝切换配合机载、车载或船载终端的自动跟踪捕获功能,可以为航空、航运、铁路等各类交通工具上的数以万计乘客彻底改善上网体验。

此外“据周颖介绍,一般而言,一架飞机所需的最大通信容量只有20Mbps,在全部飞机通信容量满负荷的情况下,实践十三号能满足一千架左右的飞机同时L网。未来3年内,随着“机载卫星直播广播电视接收与服务系统”的研发成功,这颗卫星可保证中国2000多架民航客机、3000多辆高速列车和数万艘轮船,实现随时随地高速上网。

(选自“仃之家”.网文,有删改)

〖链接一〗“实践十三号”卫星发射,实现了我国Ka频段高通量卫星的首次亮相。可以预见届时今天我们所诟病的传统Ku速率低、成本高将大幅改善。当然仅仅有Ka高通量卫星仍无法满足类似于民用航空宽带上网需要,机载Ka卫星终端设备,卫地面网络,全球卫星覆盖等问题需要同步解决,才能真正促进航空互联网蓝海迅猛爆发。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二〗“实践十三号”卫星预计4月发射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还是非常值得我们期待的,毕竟技术进步带来未来发展更多可能,畅想如果未来ATG(4G)乃至ATG(5G)成熟,加上Ka卫星普及,天地一体宽带飞行体验将绝对不再是梦想,让飞行生活更美的夙愿终将成真。

(节选自“民航资源网”)

〖链接三〗科技强大,国家必然富强。那些奋战在“实践十三号”科研一线的航天科技人们,用他们的创新思想,展现了新时期下的工匠精神,用中国“智造”来打造属于中国的特色品牌,让广大百姓不但能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暖心服务,而且能享受到创新发展的下的诸多科技红利,中国高新技术同时也助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从而为世界人民谋取更多福利。

(摘自网络,有删改)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高通量卫星实际上就是一个信号中转站,使飞机上乘客手机、电脑等与地面关口站连接。

B. 在使用相同频率资源的条件下,高通量卫星通信容量比常规通信卫星高数倍甚至数十倍。

C. 高通量卫星就是通信容量比以往卫星有一至两个数量级的跃升的通信卫星。

D. 高通量卫星使用后,通信卫星不再将因速率低、成本高等现象而受到诟病。

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之后能保证更多人同时观看超高清电视节目。

B. 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之后可以避免因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而导致损失严重的情况。

C. 目前,即使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也还无法真正促进航空互联网蓝海的迅猛爆发。

D. 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之后可减少户外活动中因通信信号差而导致的迷路或失联事件的发生。

3.请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飞行生活更美好的夙愿终将成真。”

4.请根据材料的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分析实践十三号的应用可以让广大百姓享受到哪些更为优质的暖心服务?

 

1. B 2. B 3. 夙愿是指一向怀着的愿望,平素的心愿,文中是说“实践十三号”终于将实现天地一体宽带飞行体验这一梦想终将实现,表达作者对“实践十三号”升空的期待和激动的心情。 4. ①实践十三号卫星能同时传送数量更多的4k超高清节目;②实践十三号卫星用户终端做得较小,便于装备、携带和使用;③实践十三号卫星的用户终端可以随时与卫星建立语音、数据和视频的传输,为出外旅游提供了安全保障;④实践十三号中可为航空、航运、铁路等各类交通工具上的乘客彻底改善上网体验。 【解析】 1.A原文为“可以作为一个信号中转站”;C从上文看,此项前提条件与B相同,另外“就是”这样下定义式的表述太绝对,此项内容只是高邇量卫星其中一个特征;D原文为链接一“可预见届时今天我们诟病,将大幅改善”。 2.B 项错误,按第8段内容,只能减少因通信信号差不能及时、快速、准确传递信息而导致的损失。 3.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先要知道词语的本义,再要结合语境理解出语境义。“夙愿”本义指一向怀有的愿望。这里是“实践十三号”卫星预计4月发射后天地一体宽带飞行体验将绝对不再是梦想,表达作者的激动喜悦心情。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仔细阅读文章,根据“这顆卫星发射成功后又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可知答案区域在此段一下寻找。“有了实践十三号卫星后,则能同时传送数量更多的4K超高清节目。”“它不仅容量大,可传送高清视频,而且能使其卫星用户终端做得较小,从而便于装备、携带和使用,无需单独建网,性价比高。”“如果游客或受灾民众配备了实践十三号卫星的用户终端后,可以与卫星建立语音、数据和视频的传输,把途中或灾区的情况第一时间传递出去,为展开敕援提供通信保障,将损失降至最小。”“可以为航空、航运、铁路等各类交通工具上的数以万计乘客彻底改善上网体验。”概括提取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乙]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B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段文字写景的作用都是借景抒情,但表达的心情不同,甲文表现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乙文表现依依不舍之情。

B. 甲乙两段蚊子都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角度绘景叙事,从色彩、气味、声响等方面描绘月夜行船和物业归航的画面,表现了浓郁的水乡特色。

C. 甲文中“似乎”“料想”“或者”“也许”这些表示推测的词语,体现了“我”的主观感受,表达了“我”去看社戏的迫切心情。

D. 老渔夫的“喝采”,从侧面烘托了少年的勃勃英姿和划船的高超技艺。

2.甲乙两段划线的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异同?

 

查看答案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从内容上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蒹葭》选自《诗经 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效果,《蒹葭》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极具音韵美。

C.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已经体现出来,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惆怅弥漫于整首诗中。

D. 本诗的每章都写在心上人路远难寻,“伊人”的形象虽然没有进行直接描写,但其身影却依稀可见,给人一种朦胧美。

2.本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罔不因势形(形象)/ 男女衣着,如外人(全,都)

B. 径寸之木(用)/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因为)

C. 神情与苏、黄不(类似)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

D. 右臂支船(同“屈”,弯曲)/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2.翻译下列句子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能开启,具有灵活精巧的特点,说明雕刻技术的精巧。

B. 窗上对联刻的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

C. 细致描写鲁直“如有所语”,佛印“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都是为了说明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

D. 第一、二段运用了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从雕刻材料体积小和雕刻事物繁多的角度说明雕刻者的奇巧。

 

查看答案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初极狭,通人。      才:________________

(2)余人各复至其家      延:________________

(3)日光下,影布石上    澈:________________

(4)左右之              芼:________________

(5)微君之,胡为乎泥中?躬: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有误的一项是____

A.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D.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2)根据课文,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②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④《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远流长,两岸弯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人生活幸福恬适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