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 A. 李爷爷最终还是决定进城去和儿孙共同生活,只为...

下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

A. 李爷爷最终还是决定进城去和儿孙共同生活,只为了享受天伦之乐

B. 人应该学会负责,你这样李代桃僵地替他承担责任,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他。

C. 这条广告拍得实在太好了,让人看了莫名其妙,久久难以忘怀。

D. 这个案情十分复杂,扑朔迷离,但侦察人员决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个水落石出不可。

 

C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C.“莫名其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用在此句不合语境。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免       旁鹜       断章取意      一代天娇

B. 遵循       恣睢       富丽堂皇      自吹自擂

C. 赃物       亵读       郑重其是      红装素裹

D. 制栽       糜下       彬彬有礼      相得益章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婷(pīn)     摇( yè )      养(rú)      俯拾是(jì)

B. (qù)      守(gè )       户(yí)      揉造作(jiāo)

C. 掠(jié)     言( jiān )    据(jié)     自惭形(suì)

D. 褛(lán)     阔( chuò )    偻(yǔ)      岸沚兰(tīng )

 

查看答案

《那一次,我真__________》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注意:叙述完整清楚、条理清晰、具体生动。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时光的印记

①高中那段时光,我住校读书。高一刚开学不久,父亲和别人合伙做山货生意被骗,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负债累累。住校意味着食宿将成为一笔不小的开销,自从家里生意被骗后,好多时候我都为这笔开销而发愁。还好,学校允许农村来的孩子带米上学,早中晚烧开水的时候帮着蒸一盒饭,每天早中晚我把米洗好,送到锅炉房,等到开饭的时候再花5毛钱打一份素菜,一顿饭也就这样过了。有些时候为了省钱,干脆从家里拿些咸菜……

②小伟与我同年级,但不在一个班。一次在文具店,他主动搭讪我,我们聊得很开心,也就此相识成为朋友,并渐渐成为挚友。

③小伟家虽然住在城里,但中午也在学校吃饭,而且经常蹭我的米饭,他说我的米饭是纯天然的,又是新米。他也不白吃我的饭,每天中午都会打一份好菜。说实在的,我家生活虽然有些拮据,但农村从不缺米,每月多带些也用不了多少钱。

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小伟搭成了一种默契,我负责中午的饭,而他则负责中午的菜。我知道我们之间的经济支出是失衡的,可小伟三年来除了乐此不疲地说米饭香,其余什么都不说。

⑤高中毕业,我考上了军校,小伟考上了广州的一所大学。临开学前,他邀请我到他家玩了一次,他父母对我很热情,还给我买了一套新衣服,让我感激不尽。回到家里,我和父亲把这事说了,并把小伟这三年来与我一起吃饭的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很感激,告诉我小伟是我一生的恩人,要一辈子记住。

⑥第二天,父亲亲自从粮仓里装了两袋新米,要我带着他去一趟小伟家里表示感谢。我高兴地带着父亲去了,可刚到小伟家门口,父亲停住了脚步,把米放在门口转身就走,我被父亲弄得莫名其妙……

⑦晚上,父亲闷闷不乐地坐在院子里,把我叫到身边。我先开口问父亲今天怎么了?为什么不进小伟家的门。父亲顿了好长时间,对我说:“孩子,小伟的父亲我认识,我当初被骗,就是他介绍的一个商人。他当初冒然地给我介绍这个生意伙伴,也不考察,把我骗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打那以后,我再也不想见他。”

⑧父亲的话让我刹那间明白了一切。我说小伟当初怎么主动和我搭讪,后来,又和我一起吃饭,肯定是他父亲安排的,为弥补自己的过失才这么做的。可他这样能弥补对我们家的伤害吗?我站起身跑进屋里,拿出小伟父亲给我买的衣服要烧掉,并大声地对父亲说:“我以后再也不想见到小伟。”

⑨父亲腾地站起身,喝止了我,然后坐下来静静地对我说:“孩子,爸和你说起这个事是想告诉你,大人之间的事和你无关。今天我静静地想了一下,我发现我也有错。小伟的父亲比我强,知道弥补,可我呢,只知道恨。你要做的,就是感恩,小伟用三年的坚持帮他父亲改过,一直照顾你,这是最大的恩德……”听了父亲的话,我没有言语,但内心却有着极大的矛盾。

⑩开学后不久,我接到了小伟的来信,他详细地说出了高中开学那天,他父亲送他上学,看到了我父亲送我上学,然后他的父亲告诉他找机会补偿……希望我不要忌恨他的父亲,人都有错……

⑾那一天,我的脑海里一直翻腾着小伟信里的话语,凌晨起床,快速地给他回信,邀请他有时间过来玩。因为那一夜,我懂得了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心里不要总带着恨,要把更多的感激和感恩融进生活,这是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真谛,也是处事的箴言,这是时光的印记,也是流淌在生命里的故事。

1.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小伟家虽然住在城里,但中午也在学校吃饭,而且经常我的米饭。

(2)父亲腾地站起身,喝止了我,然后坐下来静静地对我说。

2.纵观全文,你看出小伟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3.试从文章的结构方面简要分析第⑩段中“小伟来信”这一情节的作用。

4.联系全文,根据下面的提示,展开合理想象,续写后面的情节。

放寒假了,我刚回到家中,正在与父亲说着小伟给“我”的来信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我打开门,只见小伟和他的父亲提着一大包礼品站在门外……

 

查看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___________(2)去后_____________

(3)相而去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关于本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层次分明,言简义丰,“无信”“无礼”为全篇核心。

B. 文中的元方是一个聪明、理智、明白事理,诚信守时,口齿伶俐,善于言辞的孩子。

C. 文中的友人是一个不守信用、不懂礼貌、但知错能改的人。

D. 这篇文章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诚信是做人之本,自我批评乃处世的基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