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填空。
(1) 寄书长不达,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
(3) 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4) 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
(5) 当我们登临山顶环视祖国美丽的风景时,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这一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行路难(其一)》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理想仍在,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九(1)班决定开展“会诗词·咏经典·信中国”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会诗词)
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甲)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乙)
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
甲: 乙:
(咏经典)
《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
(信中国)
央视《信·中国》节目曾播放茅台酒厂首席酿造师严刚写给孙儿们的一封信,信中要求孙儿们“做人如做酒”……其间,主持人朱军讲述了一段往事,1954年,周恩来总理总结日内瓦会议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是“两台”: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不少于两点)
阅读艾青诗歌《冬天的池沼》,回答问题。
冬天的池沼
-----给Wi
冬天的池沼,
寂寞得像老人的心 ──
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
冬天的池沼,
枯干得像老人的眼──
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
冬天的池沼,
荒芜得像老人的发──
像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发;
冬天的池沼,
阴郁得像一个悲哀的老人──
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老人。”
(注)《冬天的池沼》写于1941年1月。原稿题目下有注为“---给Wi”。。据《长编》所记,1939年11月,诗人与前妻张竹如婚姻终结。而在此前的1939年6月20日艾青已经与韦嫈(yīng)女士结为伴侣,题注中的“Wi”自然是韦嫈了。
(1) 请你根据此诗的写作时代背景和原稿题目下的注释,分析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2)请你仿写诗歌。
这首诗共有四节,请你模仿前三节诗的句式和意象特点。展开联想或想象,在第三节后再写一节。(前三节与第四节是总分关系,加一节后,让前四节与最后一节依然构成总分关系。)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愁》的作者是艾青,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情怀。
B. 《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的作品,选自《朝花夕拾》。
C.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借代是很常见的手法,例如“千里共婵娟”中“婵娟”代指“月亮”,“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代指“史册”。
D. “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词语。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左迁”一词。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 《红海行动》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下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
A. 李爷爷最终还是决定进城去和儿孙共同生活,只为了享受天伦之乐。
B. 人应该学会负责,你这样李代桃僵地替他承担责任,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他。
C. 这条广告拍得实在太好了,让人看了莫名其妙,久久难以忘怀。
D. 这个案情十分复杂,扑朔迷离,但侦察人员决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个水落石出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