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解中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某学校开展 了以“读书 ...

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解中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某学校开展

了以读书   与交流为主题的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一部分活动情况,

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活动任务。(12)

(1)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活动小组就此对3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

如下。(4)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                

二是                 

(2)为了积极倡导好读书,读好书,学校举行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启动仪式。会上,主持人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段话: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这段话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都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的感受。现在请你以阅读为对象,就莎士比亚的这一段话进行仿写。(4)

答:               

(3)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学生反应不一,展开了辩论。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4)

正方:                                              

 

(12分) (1)(4分)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的计划,随意性比较强;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积累和思考的习惯。(每点2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2)(4分)参考示例:阅读是成长者的催化剂。童年缺少阅读,就犹如种子缺少沃土;少年缺少阅读,就犹如禾苗缺少雨露。(内容恰当,前后有内在联系计2分;句式一致计1分;有文采计1分) (3)(4分)参考示例:我认为增设“图书角”很有必要。首先,阅读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设置“图书角”能够便于我们利用机动时间进行阅读;其次,合理而有序地摆放完全可以让“图书角”有一席之地,而且增设“图书角”更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至于遗失和损坏,只要我们制定相应的图书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这点是不用担心的。(明确观点计1分,反驳有针对性计3分) 【解析】 1. 2. 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注释)  ①烟暝:烟霭、云气。②棹:船桨。③编阑:挡栏,赶栏。

1.这首诗写了夏季_______时分的乡村景象,突出了乡村这个时候________的特点。

2.请简要分析“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所营造的意境。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甲] [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小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解狐,人名)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日:“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 选自《祁黄羊去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⑵悉以

⑶遂用之,国人称

⑷外不避仇

2.与“其谁可而为之?”语气相同的一句是

A.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C. 此为何若人?

D.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⑵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对《去私》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 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

B. 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

C. 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恩怨的优秀品质。

D. 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善于听取采纳他人正确意见的优秀品质。

5.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缺少阅读的民族,“穿越”不远

①“五一”小长假,你是怎么过的——是宅在家里看“宫斗”连续剧,还是赶在门票继续上涨之前去了某个热门景点去扎堆儿?

②每次长假、短假,总有许多人会选择出游。在“黄金周”缩水之后,每每也总有人精心计算、早早在网上发布攻略,怎样利用上双休日和一点带薪休假,让假期延长,以便可以将游程安排得更远,欧美、东南亚、非洲,如今在每个中国的节假日里几乎满眼皆是令当地笑逐颜开的中国观光客们。

③“行万里路”,对中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以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而言,渐渐成了现实,甚至是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这固然意味着进步,值得激赏。但这一句话的另一半,“读万卷书”的现实反应,却着实令人忧虑。

④几天前的第十七个世界读书日,有一项权威性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显示高达九成受访者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一般”,六成以上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九成国民不读书或很少读书,这样的调查结果,相信不会是“自谦”,而是现实读书状况的真实反映。环顾我们周遭,甚至就是我们自己,除了在某些特殊时期,为了应对考试或工作之需而紧急“恶补”读书之外,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究竟有多少时间花在了阅读上?还有,有多久没有进书店买过一本书了?

⑤答案恐怕多少有些令人沮丧。原本遍布各大街区的“新华书店”已逐渐收缩远去,即使留下,也大多蜕变成了中小学生教辅书的专卖店;虽然中国国民手机消费世界领先,公共场所专注盯着手机方寸天地的人越来越多,但据调查,人们手机阅读的内容主要是网络小说、穿越小说等,读者集中在年轻人和学历较低者——电视荧屏上,胡乱穿着历史衣服、满眼勾心斗角和争风吃醋的“穿越剧”走红,恰与这种阅读取向相应和。除了教导“办公室政治”和人际权谋之外,既逃避现实,又缺乏基本历史常识,更多低俗、不健康内容,这样的网络阅读即便呈上升之势,也不能带来欣悦。

⑥“读书日”一时的热闹已成过去,国民的不读书、浅阅读仍在继续。当我们慨叹一些国民精神世界贫瘠苍白、缺少理性思考能力,身在价值多元、信息混杂的环境中很容易陷入偏激、盲从、冲动时,我们是否想到,它可能正是缺少了静心阅读的结果。

⑦在全社会重新倡扬读书风尚,尤其是重视低端大众性读物的内容质量,将全年都当成读书日而不是某一天,认真策划一些贴近大众的阅读活动,应该被放到关乎民族未来、关乎社会建设根本的高度上去认识和重视。一个民族的精神要由贫瘠入富足,一个社会要重建起理性秩序、理想信念和稳定价值观,培养阅读习惯,无疑都是一条便捷而有效的路径。对于中华民族、中国社会,这正是当务之急。

⑧没了书香与理性的时代,纵然可以凭着孤勇或幻想暂时“穿越”,终究也只能在现实功利念头里盘桓,行之不远。朋友,在忙着 “行万里路”之余,还请稍读几本书。

(2012年05月02日人民网,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列举“五一”小长假的事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说:据调查,人们手机阅读的内容主要是网络小说、穿越小说等,读者集中在年轻人和学历较低者——电视荧屏上,胡乱穿着历史衣服、满眼勾心斗角和争风吃醋的“穿越剧”走红,恰与这种阅读取向相应和。 这句话中的“这种阅读取向”指什么?

4.阅读下列链接材料,联系本文文意,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以色列有句老话:“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这句话出自《圣经》,以色列人以此激励自己,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新华网)

材料二: “在学校里,阅读要跟没完没了的习题做斗争,走出校门还要跟各种遥控器做斗争。”杭州天长小学副校长、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蒋军晶说。

(2012年5月4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指出:“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个个体在精神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这一重复,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

(2012年1月6日《人民日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阳光下的含笑花

①那一年流浪在外,历尽了挫折失意,最后终于踏上了列车,回家。然而所剩的钱只能买半程的车票,我只好走到哪里算哪里了。坐在火车上我已身无分文,夜色迷蒙,疲惫使我困倦,饥饿却让我清醒,那份折磨难以描述,我坐在那里木然地看一本很久以前买的杂志。车厢里的人大多沉睡着,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没有睡,也拿着一本书在看,书名叫《爱的教育》。

②时间慢慢地流逝着,手中的杂志已不知翻了多少遍,车窗外天已蒙蒙放亮。过道上已有服务员推着小车叫卖各种早点。身旁的中年妇女买了一瓶矿泉水,我看着杂志,努力不去想那些美味的食品。低头一瞥发现那中年妇女把找回的一把钱随意地塞在口袋里,外面还露出一半来。我的心忽然狂跳起来,随之而来的诱惑迅速占领了我的意识。我相信自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钱拿过来,可又不愿因此让生命受到丑恶的玷污。然而饥饿像一个恶魔占据着我的身心,此时此刻金钱的诱惑实在太大,那念头压也压不住。天已大亮,有阳光照射进来,人们都打着哈欠醒来,我想我应该动手了,这也许是最后的机会了。

③我把手伸过去,由于紧张竟碰到了中年妇女的胳膊,她转过身来,微笑地问:“有什么事吗?”

④我一时惊呆,好久才怯怯地说:“阿姨,你口袋里的钱快要掉出来了。”

⑤她笑了笑,把钱装好后连声向我道谢,然后便和我闲聊起来。看我手拿杂志,她便问我是不是喜欢读书,我点头,她把自己手中的书递过来,问我是否读过,我惭愧地摇头,她宽容地笑笑。我忽然有了一种亲切的感觉,六月的阳光照在脸上,让我欣喜自己没有在洁白的青春岁月中留下污点。

⑥快到中午的时候,火车停靠在一个美丽的小站。这是一个小镇,每家的门前都开满了一种细密的小花。身旁的阿姨在这里下车,她走了几步又折过来,把那本《爱的教育》放在我手上,说:“送给你,没事的时候读一读!”说完便含笑而去。

⑦我翻开书,里面夹着两张五十元的钞票,我的眼泪涌出来。忽然,车窗外递进来一大把花,正是那阿姨,我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她略胖的身影已消失在出站口的人群中。我低头看那花,正是外面四处开遍的那种,金黄色,灿烂而芬芳,淡淡的香气弥漫了整个车厢。

⑧乘务员走过来,告诉我这叫含笑花,它在这个镇上开得最多最美。手捧这些含笑的花朵,忽然觉得人间的爱并不遥远,就像这些阳光下的小花,平凡地开遍小小的角落。

⑨以后的日子,我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温暖的感动,真诚地去对待每一个人,因为那些含笑花常摇曳在我心底最温柔的角落。

1.文章第一段写“坐在火车上我已身无分文”,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文中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3.请对文中的中年妇女的形象进行分析。

4.说说你对文章标题“阳光下的含笑花”含义的理解。

5.文章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_____________ ,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 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____________,左右芼之。(《诗经•关雎》)

__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⑥在中考动员会上校长引用李白在《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大家要在关键时刻努力拼搏,为了美好的明天坚持奋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