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
(1)_______________,匹马戍梁州。(《诉衷情》)
(2)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____。(《竹枝词》)
(4)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5)其余则熙熙而乐。_______________!(《捕蛇者说》)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心中的明灯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这才是真正的
请自选角度,补全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______和_______,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_________为线索,甲文段按________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_______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
4.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学霸为啥总说自己“没考好”
鲍安琪
①前段时间有一名学霸上了热搜,他以为自己高考考得很差,准备复读,结果上了清华。网友纷纷表示,周围的学霸貌似都是这样,考完说“没考好”,分数出来却很高。学霸真的是因为虚伪才说“没考好”吗?
②来自康奈尔大学的两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65名大学本科生为30个笑话的好笑程度评级,对比专业的喜剧演员的答案,得出各自的评分,以此测试这些学生的幽默感。此外,这些受试者还被要求为自己排名。结果得分最高、排名最好的那些人,却认为自己仅比平均水平高一点点,觉得自己表现得不怎么样。
③再结合逻辑能力、语言能力的实验,他们发现,那些有能力的人,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高估他人的能力。因此,学霸们可能只是没有想到其他人比自己差。
④这种认知偏差现象被称为“达克效应”,常被用来解释人们自我评估的偏差。一些真正有才干的人,当接到一项事实上很难但在他们眼里却很简单的任务时,往往会误认为这个任务对所有人来说都很简单。
⑤那些知识和技能明明都更出色的人,自信心却可能跌到谷底。因此,说不定学霸们打心底觉得自己排名不会太高,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高估了他人,觉得大家都很厉害……
⑥上述实验还有一个更有名的结果,测试中最不能辨认什么是有趣的人,反倒认为自己高出平均水平、表现得非常好。
⑦一个人只有在真的具备某种能力、了解这种能力是什么时,才有办法对自己是否掌握这种能力做出精确的评估。那些不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因为不了解这种能力究竟是怎么回事,也就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欠缺。
⑧能力较低的人,往往会高估自己在此领域的能力,而且难以发现自己高估了自己。高估自己且不自知,是“达克效应”更广为人知的一部分。越无知的人越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因为他们连自己有多无知都不知道……
⑨医院里总有一些患者,觉得自己比医生还专业。有些人对一些领域也不是很了解,却喜欢装作很懂的样子,侃侃而谈。越是知识渊博的人常常越谦逊,越是无知的人往往越自大。
⑩整个“达克效应”逻辑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于,你首先要具备该领域的相关能力和知识,才能判断出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水平如何。
⑪这有点类似于“夏虫不可语冰”,夏天生死的虫子,从未见过冰,所以你没办法跟它聊冰的事。有时候你没法说服父母,是因为他们没有和你一样的经历和体会,只会对自己的观点深信不疑。
⑫如何进行更准确的自我评估呢?“达克效应”的提出者给出了解法办法:归根到底,需要提升自己在某个领域的能力,获得更多知识,才能发现自己哪儿做得不好,评判出自己的水平究竟如何。
⑬所以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有道理的,拥有更多知识,至少使人更有能力审视自己。对于能力比较强的人们来说,多收集信息、了解他人的水平也是一个办法,以免妄自菲薄。
⑭知识就像一个圆圈,圆圈之内是你已掌握的知识,而圆圈之外就是未知的世界。你已掌握的知识越多,你的圆圈就越大,接触到的未知的范围也就越广。所以,还是要多读书。
1.本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分析第④段和第⑨段画线处运用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3.结合②—⑨小节说说“达克效应”包括的两个方面的现象。
4.我们应该如何克服认知偏差?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过年
春节快到了,丈夫计划趁年假带我去洛杉矶,和长住美国的儿子、丈夫的姐妹们一起过年。我这才蓦然惊醒,又到了“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的时节。
自母亲去世后,一直低落几近麻木的情绪,因为丈夫的体恤,心里激起一圈圈有些陌生的受宠感,荡漾着层层朦胧的暖意。但一想到家有失智的老父亲,这快乐又短暂得如春梦朝云,消失得无影无踪。
母亲病重住院的时候,刚巧兄弟们都不在台湾,我只能把失智的父亲暂时安顿在自己家,以方便照顾。办完母亲的丧事,所有回台参加丧礼的亲人,无人开口讨论失智的老父亲后续长期照顾的问题,父亲就留住在我们家,快一年了。
丈夫虽然和父亲关系很好,但到底受传统思想影响,并未料到岳丈会长期住在女婿家,因此他留在书房里的时间就越来越长。
我看在眼里,硬着头皮,找个丈夫不在身边的空当,偷偷打电话给经济条件很好、当总经理的弟弟,探探口风。至于兄嫂,因为已移民美国,太远了,似乎无法要求他们分担责任。
果然不出我所料,弟弟在电话那头吞吞吐吐,说抱歉不能接父亲小住,只能分担父亲的生活费。
放下电话后,但觉黄昏时分的人世间显得特别荒芜,也再次确认父母和儿女的缘分各有长短,各有亲疏,不可强求。只是从此,我在丈夫面前就有了难言的亏欠。我好像热锅里的一条鱼,被一把铁铲翻来覆去地煎着。
有一次,我已经答应丈夫去看场好久没看的电影,偏偏在出门时,迎面看到端坐在客厅沙发上无所事事的父亲。他的眼神中透露出要跟我们一起外出玩耍的天真,又像是要我留下来陪他讲故事的企盼。我假装看不见,匆匆逃出家门。
走到停车场,坐入丈夫的轿车里,我脑海里却一再浮现父亲那渴望的眼神……我内心开始挣扎,该做个好女儿,还是该做个好妻子? 汽车引擎的轰鸣声让我慌乱,眼看车子就要启动了,我的手还放在门把上左右移动。
最后我不敢看丈夫的脸,匆匆丢下一句“对不起”,就跳下车,取消了和丈夫的约会,也取消了自己的好心情。
我回到父亲身边,重新扮演起职业保姆的角色,这才想起丈夫一直困在与老岳丈拔河的阴霾里。
很想和丈夫去美国的我,自我安慰地想:母亲在世的时候,每年除夕夜,兄弟们都会和父母起过,虽然母亲过世了,想父亲还在,平日他们不来,年假总会来见见父亲。于是,我就放心地计划赴美与儿子团圆。
就在我即将离开台湾的前一周,兄弟俩分别打电话来说,他们都另有安排,不回家过年了。
窗外万里晴空不可能打雷,我却在电话中听到雷声。这雷声将我震到计划之外,我愣在当下,手中听筒已是对方挂断的忙音,嗡嗡作响,我却不知该如何拼凑完整的自己。难道俗语所说的“母死路头断”竟是真的?
怎么只一年之差,家,就萧条冷清成这样?和母亲才天人永隔不久,年,就过成这样?没有人要守住、留恋这原生的家了?
家散了,孤单的父亲该由谁来守护?
即将出远门的我,内心忐忑不安,但在父亲面前,只轻描淡写地说:“我们要去香港办点事,过几天就回来。”
我判断,看不懂月历与钟表的父亲,已迷失于时间的魔幻之中,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只要我们完全不提“过年”这两个字,父亲应该就会用“平常心”,过着跟“平常”一样的日子。我期望他不会发现怎么在过年时分,自己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虽然如此,临走前,我还是带着外籍看护去附近的一家餐馆,把年夜饭定好,并嘱咐看护,在除夕夜,虽不说过年,却一定要带父亲来“吃馆子”。
安排好这些,我心一横,把失智的父亲和什么事都搞不清楚的外籍看护留在家里,悄悄地在父亲睡觉的时候,充满内疚与不舍地乘机赴美了。
在美国停留十天,每天打电话确认父亲平安无事。十天后,回到家,打开大门,一眼就看到父亲表情呆滞,正无聊地在客厅里踱着方步,神情中透着憔悴与孤单。我心虚地和父亲打招呼。
父亲听到声音,面孔慢慢转过来,认出是我之后,马上展现出天使般的笑颜。一个老人,却像个孩子看到自己母亲般兴奋。父亲急切地走来,用力拉起我的手,有些口齿不清地说:“你刚新婚嘛,大过年的,当然要去香港夫家拜见翁姑。我不怪你,不怪你把我一个人留在家啊。”
原来,失智的老父亲什么都知道,一生压抑自己总为别人着想的他,竟然还用剩下不多的智慧与记忆力,用力编织出这时空错乱的故事,来安慰自己,更安慰已结婚三十多年,公婆都去世的我。
我激动又惭愧地甩开手边的行李,冲上前去,紧紧搂着我深爱的老父亲,泪水如溃堤黄河,一发不可收拾:“对不起!爸爸,我真对不起您啊!求您原谅我这不孝的女儿!”
把行李拉进房间的丈夫,不知何时走到我身边,拍着我因悲伤、自责而哭得颤抖不已的肩膀说:“太太,放心吧,以后只要爸爸在,我们过年绝不远游,永远陪爸爸在家过年!”
后来,我的兄弟都回来和失智的父亲一起过年。我的眼泪流得更多了,只是这回都是感恩的泪水。
(作者蔡怡,摘自《烤神仙》,有删减。)
1.以“过年”为线索,梳理文章主要情节。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味文中划线的句子。
3.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我”的品质特点。
4.文中下面这两段话作者发出了一连串的疑问,请根据你的理解来回答。
怎么只一年之差,家,就萧条冷清成这样?和母亲才天人永隔不久,年,就过成这样?没有人要守住、留恋这原生的家了?家散了,孤单的父亲该由谁来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