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拜谒(è) 侥幸(jiǎo) 勾当...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è)      幸(jiǎo)   当(gòu)  虚(xuán

B. 骗(kuāng)  褴)    恣suī)   立(chù

C. 言(zhēn)   亵)    妖ráo)  宽yòu

D. 望(tiào)    阔cuò)   拮)   旁

 

C 【解析】 C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A拜谒(yè)。B褴褛(lǚ)。D阔绰(chuò),拮据(j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       温暖了我的岁月

(二)阅读材料作文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从这首诗中,有人读出了不必踏破铁鞋,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有人读出了若没有追求的过程,也许无法学会珍惜……

请以“学会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如选题目一,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文体自选,诗歌、剧本除外;(3)文章中 不得出现校名、人名。(4)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读书莫忘做笔记

⑴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⑵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⑶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⑷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⑸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⑹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钱锺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⑺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⑻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⑼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从本文看,做读书笔记主要记什么?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处?

3.文章⑶⑷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第⑹段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是一项是(   )

A. 学者、作家都必须作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 时代在进步,作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

C. 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报杂志也越来越多,因此,读书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

D. 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最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手机正在毁掉下一代

(1)手机曾被形容为青少年儿童的“电子保姆”。但如今,不少国家开始向“电子保姆”宣战。日本多数学校发布手机禁令,要求不得携带手机进入校园。英国卫生部门则建议,16岁以下儿童只在十分必要时才使用手机。手机对青少年儿童的伤害正在引起各国的关注。

(2)长时间玩手机,对下一代最直接的影响是视力下降。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三位医生拿自己孩子做了7天实验,结果发现:玩20分钟手机,三名孩子平均视力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玩20分钟平板电脑,泪膜破裂时间与干眼症患者相当。”

(3)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副主任陈有信表示,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荧光屏幕会对眼部造成损伤,手机信号辐射的影响也证据不足,但全球公认的是,长时间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会导致近视发病率提高。这主要与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有关。盯着屏幕时间长了会影响泪液分泌,易导致视疲劳,从而引发或加重近视,也可能让假性近视转变为真性近视。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中小学生的配镜年龄都在走“下坡路”,降幅在2--3岁,配镜度数则不断攀高。另一项调查也发现,我国16--18岁青少年的近视率由1970年的不到1/3上升到如今的将近4/5。

(4)此外,香港理工大学有调查发现,近30%的青少年因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产生了颈痛、肩痛、腕部不适等症状。

(5)专家们认为,处于身心发育重要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如果长时间不当使用手机,还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6)首先,注意力不集中。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说,手机上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会影响青少年儿童的注意力。手机上过多、过猛、过滥的信息轰炸,无法持续和深入的“浅阅读”不利于大脑海马区的发育,对长期记忆不利。这一点在儿童身上体现得比成人更明显。

(7)其次,加大网络成瘾的可能性。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新影曾对2000多名10--18岁的青少年做过一项与网络成瘾相关的调查。她发现,“用电子产品来干什么”与其产生什么影响密切相关。相对来说,用来获取学习资料等信息或进行社交等,不太容易导致问题;用来打游戏则会大大加大网络成瘾的可能。智能手机将游戏从电脑转移到手机上,让玩游戏变得更容易,这无疑会增加部分青少年儿童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8)再次,容易没耐心、攻击性强。李新影说,一方面,丰富的信息能扩大青少年儿童的视野和知识面;另一方面,手机移动互联网也增加了青少年儿童接触各种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机会。经常接触不良信息的青少年儿童,相对更具攻击性,耐心也更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3.选文第(2)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请分析第(3)段中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去掉,说说理由。

5.结合选文内容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提高就是因为他们近距离用眼和缺乏户外活动。

B. 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只会影响人的视力,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其他伤害。

C. 长时间不当使用手机,对儿童和成人的注意力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D. 用电子产品来获取学习资料等信息或进行社交等,很容易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

6.读完选文后,请你对合理使用手机提出两条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用善良的心做底色

(1)天气冷得出奇,寒风咆哮着卷起雪花,升腾起呛人的白烟。

⑵温暖的红砖房里,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柴火在灶坑里噼啪作响,锅上冒着润白的蒸气。我和弟弟早就饿了,眼巴巴地等待着第一锅酸菜肉蒸饺出笼。

⑶这时,有人叫门。父亲出去片刻,带回一个衣着单薄的外乡人来。看上去是个二十多岁的农村小伙子,嘴唇都发青了,显然在风雪中冻了很久。

⑷“这丝棉很好的,你看看。”他说着,卸下肩上的旧麻袋,就要往外掏丝棉。

⑸“别拿了,我不买丝棉。”父亲制止他,“外面太冷,请你进屋暖和暖和。”

⑹“哦,不买啊?这丝棉好,真的很好。”他有些失望,坐在暖和的火堆旁,一时却也并不想挪动。

⑺母亲端上两大盘热腾腾的酸菜肉蒸饺。“你一定饿了,吃几个饺子挡挡寒吧。”母亲看着仍有些哆嗦的他,把筷子递过去。

⑻那人的确是饿了,推辞了一下,便接过筷子狼吞虎咽起来。当他意识到我们一家人还没吃饭时,两盘蒸饺只剩下小半盘。他尴尬地抬起头来,窘迫不安地嗫嚅着:“你们还没吃吧?”

⑼母亲笑道:“还有呢,你要吃饱啊。”

⑽蒸饺的确还有,可那是纯素馅儿的,一丁点儿肉都没放。

⑾弟弟捏了捏我的衣角,嘟起嘴来。

⑿一盘半的蒸饺,对他来说可能也就六分饱,但无论如何他都不肯再吃。

⒀接下来的聊天中,我们知道他是安徽的农民,跟父亲和弟弟一起到北方贩丝棉,没想到折了本。近年关了,打算把剩下的丝棉低价处理,好歹挣回返乡的路费。

⒁“我兄弟的脚冻坏了,他跟我父亲在车站蹲着呢。近几天太冷,没让他们出来,我寻思把最后一包丝棉卖了,今晚就跟他们坐火车回去:”他说。

⒂母亲听了,感叹道:“唉,你们做点小生意,也挺不容易啊。”

⒃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什么,母亲去仓房找了三双半新的棉鞋,还有半袋冻豆包回来,递给这个年轻人说:“我们也不是有钱人家,要不然,就把你这丝棉买下了。这双棉鞋你换上,另两双拿去给你父亲和弟弟穿,北方不比南方,脚冻伤了了不得。冻豆包我们今年蒸得多,你带几个让你的父亲和弟弟尝尝吧。”

⒄年轻人站了起来,拘谨地搓着手,一遍遍地说:“这可咋好呢?我这是遇上好人家了。”

⒅我们把他送出门时,年轻人一眼瞥见院子里一堆锯好的圆木。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两步抢过去,说:“我干点儿活再走。”说着便抡起大斧。母亲正要劝阻,父亲说:“让他干吧。”

⒆寒风中,雪花飘飞,年轻人走了,我家院里。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垛柴火。

⒇弟弟吃了剩下的半盘有肉的蒸饺,玩去了。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觉得温暖而香甜。

(21)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赏心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最温暖人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纯洁真挚的感情。当暮年回首时,最有价值的财富,应是一颗恬淡宁静的心。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一颗善良单纯的心做底色。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⑴段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当他意识到我们一家人还没吃饭时,两盘蒸饺只剩下小半盘。他尴尬地抬起头来,窘迫不安地嗫嚅着:“你们还没吃吧?”

(2)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两步抢过去,说:“我干点儿活再走。”

4.“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觉得温暖而香甜。”吃素馅的蒸饺,还觉得“温暖而香甜”,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文章第⒃段说“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什么”,究竟说了点什么呢?请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写出父亲跟母亲说话的内容。

6.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一段写温暖的红砖房和锅上冒着的白气,更加突出了屋外天气的寒冷。

B. 父亲没有阻止年轻人替我们家劈柴是因为他看到了年轻人善良的心。

C. 选文中,母亲把带肉的饺子给外乡的年轻人吃,可以看出母亲的心地善良。

D. 选文最后一段中,作者说“最珍贵的财富”是“一颗恬淡宁静的心”,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淡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见缞绖(cuī dié)①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赗(fèng)②敛棺椁(guǒ)③皆所未具。公怃(wǔ)④然,即彻⑤宴席,厚赒(zhōu)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①缞绖:丧服。②赗:用财物帮助别人办理丧事。③椁:套在棺材外的大棺材。④怃:失意。⑤彻:通“撤”。⑥赒:通“周”,救济。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去怀乡,忧谗畏讥__________  (2)而或长烟__________

(3)暇日率僚属登楼_________   (4)乃寓居士人于邠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3.甲文中,古仁人有怎样的旷达胸襟?(用原文回答)

4.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语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