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多些“无声的联系” 徐文秀 ①春节刚过,不少人回味,这几天只...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多些“无声的联系”

徐文秀

①春节刚过,不少人回味,这几天只与亲人团聚,过得清爽,过得惬意。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也感到,这些年来人与人的交往就像潮水退去一样,渐渐地安静下来了。过去那种两天一小聚、三天一大聚,不是喝酒唱歌就是甩牌搓麻的现象少了,那种拉拉扯扯、勾肩搭背的喧嚣渐渐淡去,人们回到了平静和理性,人与人“无声的联系”多了起来。

②这是一种好现象,正所谓无声胜有声。过去那种热衷于“热线联系”,整天泡在一起推杯换盏,打得火热、走得很近,今天一个同学会、明天一个乡友会等,一言以蔽之,无非就是有所图。正所谓“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无声的联系”可以少些纷扰嘈杂,让心静下来、神定下来;少些“小圈子”“小团伙”滋长的土壤,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净起来;少些精力上的分散,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学习上。

③多些“无声的联系”,是一种静静的(甲)   。“无声的联系”的可贵在于,无论是天涯海角,还是各奔东西,心却在一起,心心相印、守望相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达40年的革命生涯中,相互支持与牵挂,然而他们曾20年身处两地,更多只是一种“无声的联系”。当恩格斯患病时,马克思在给他的信中说:“我关心你的身体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样。”两地一心的守望,志同道合的默契,虽天各一方,但思想和心灵的沟通却始终不断。共同的志向、追求和品质,可以让人与人的交往精神高于物质,无形重于有形,虽远在天边却近在咫尺。

④多些“无声的联系”,是一种稳稳的(乙)   。“无声的联系”并非冷漠无情,当他人身陷困境,能够雪中送炭,敢于挡风遮雨。明代诗人郑少谷与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谋面,却彼此倾慕、互相赠答。郑少谷曾有诗赞王子衡“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诸生”。郑少谷去世时,王子衡哀伤至极,为素未谋面的朋友千里奔丧。人与人的交往,都是平日看似平常,有事时却显非常,患难与共、肝胆相照,既给人力量,又让人温暖。

⑤多些“无声的联系”,是一种默默的(丙)   。“无声的联系”不是忘却,也不是抛弃,而是把记忆和美好存放心里。宋代王安石与孙少述交情极深,孙少述离别王安石时,王安石曾写过一首《别少述》诗为之送行,字里行间尽显彼此间的真诚和友谊。后来王安石到朝廷掌了大权,有好几年孙少述同他没有来往,人们猜测两人之间有矛盾、合不来。等到王安石再度罢相而归、隐居山林,路过高沙,孙少述与其彻夜长谈,依依难舍。这种君子之交诠释出“无声联系”的一种魅力,不因久别而褪色,不因沉寂而荒芜。

⑥“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无声的联系”是一种“淡若水”的表达,逢年过节时,或身患疾病中,或挫折失意之际,一声问候、一句叮咛,都会如春风般温暖,似春雨般滋润。多些“无声的联系”,人与人的关系就多一份纯粹与干净,多一份清澈与明媚,多一份醇厚与朴实,人与人的交往就更加行得稳、走得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以春节时人们与过去不同的交往方式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3.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4.请将下列词语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即可)。

①守护;②守望;③守候

(甲)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

5.本文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请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1.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些“无声的联系” 2.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交代“无声的联系”的含义和人与人之间平静理性交往的社会现象;贴近生活,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首先,从生活中人们不同于以往的交往现象出发,提出论点;然后,运用对比论证,列举了以往的交往方式的弊端,从反面论证了论点;接着,从“多些‘无声的联系’,是一种静静的守望,是一种稳稳的守护,是一种默默的守候”三个方面举例论证,点明观点;最后用“君子之交”回归现实生活,总结全文,强调论点。 4. ②; ①; ③ 5.举例论证;例如第二段中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20年身处两地,但思想和心灵的沟通却始终不断”的例子,论证了“多些‘无声的联系’,是一种静静的守望”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 1.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此文题目可以作为文章的论点。 2.考查议论文开头的作用。议论文开头作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等。文章开头列举人们春节时人们与过去不同的交往方式,起到引出本文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 3.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本文首先列举人们春节时人们与过去不同的交往方式,引出中心论点;然后正反对比论证,分析了以往的交往方式的弊端;接着举例论证“多些‘无声的联系’,是一种静静的守望,是一种稳稳的守护,是一种默默的守候”;最后总结全文,强调论点。 4.考查词语的运用,词语要符合段落句子的语境。甲处根据“心却在一起,心心相印、守望相助。”选择“守望”。乙处“稳稳”不能用来修饰“守候”,乙处选“守护”;丙处自然选“守候”。 5.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文章③④⑤均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⑤段举“宋代王安石与孙少述”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多些‘无声的联系’,是一种默默的守候”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材料一 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材料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

材料三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表

版本

 

总数(篇)

年平均数(篇)

增长率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2013版

69

64

11.5

21.3

79.7%

93.8%

2017版

124

124

20.7

41.3

 

[注]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

(1)阅读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2)小明拿到语文课本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

(3)英才中学将邀请方立成老师来校担任“经典咏流传”大赛的评委,活动时间为2019年3月24日上午9:00,地点在学校的报告厅,请你以该校学生会的名义拟写一份邀请函。

 

查看答案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⑴鲁迅先生为追怀往事写下了十篇散文,书名为____________,其中表现了对庸医误人的愤慨,批判迷信,弘扬科学的开端之篇是_______________

⑵阅读下面名著语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所有的兵都是一模一样的,只有一个稍微有点不同:他只有一条腿,因为他是最后被铸出来的,锡不够用!但是他仍然能够用一条腿坚定地站着,跟别人用两条腿站着没有两样,而且后来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他了。

上面的文字节选自名著《________》中的《坚定的锡兵》,“他”最后被扔进火里化作了一颗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广美丽的自然、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语文是浩hàn大海中的银涛碧浪,是茫茫宇宙中的日月星晨;语文是大自然中的蜂飞蝶舞,是秦砖汉瓦上岁月的印痕;语文是母亲手中递来的温热奶茶,是锁进日记藏心底的秘密……

(1) 广________      hàn_________       藏_________

(2) 第二句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__

(3) 藏匿的“匿”的意思是________

A.隐藏  B.隐瞒  C.隐秘   D.消失

(4) 参照划线句,仿写一个句子:语文是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③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⑤不应有恨,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李煜的《相见欢》中,情景交融地描画深秋的萧瑟与词人的孤寂凄寒之感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

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独取杨花和子规,融情于景。

 

查看答案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一)      在其中

(二)特殊的体验

要求与提示:

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题,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最真实的情感。

②选择题目(一),请将题目补充完整。你可以从“趣”“美”“情意”“做人”中选填,也可以填其他的词语。

③文章不少于600字。

④请注意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