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网消息:________ 19日14时28分,聚...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网消息:________

19日14时28分,聚集了近十万人的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霎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面对广场上的半旗向四川汶川地震遇难者致哀,静穆肃立。人群中,有人眼里泛着晶莹的泪花,有人胸前佩着洁白的花朵,有人手捧着簇簇淡黄的菊花,还有许多人握着鲜红的国旗。

广场旁,十里长安街上,鸣笛长啸不止,声声叩击着人们的心。

默哀毕,不知谁高喊了一声“中国万岁”,这从心底发出来的声音,得到所有人的共鸣,大家挥着手、流着泪热烈响应着。“中国万岁!中国加油! ”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从国旗下向着四周荡去,一会儿就传遍整个广场,传向远方。

“汶川,挺住! ” “四川,挺住! ” “中国,加油! ”人们用这些自发制作的小标语,表达着和远方灾区同胞血脉相连的心声。“这一刻我们和那些受灾的人们一起感到痛心,这些天一想到这事儿就忍不住流泪。”专程从家里来广场上参加默哀仪式的王景菊老人禁不住又热泪盈眶。旁边,他老伴杨明志接过话说:“________,愿生者坚强。我们相信,经历了巨大的灾难及与灾难的抗争后,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定会凝聚起更强大的力量,去建设未来更美好的生活。”这一宣告通过电波传向祖国的长 城内外、大江南北、澳门和台湾,传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1.请为这则新闻开头空白处加一句导语,以归纳其主要内容。

2.请根据上下文语境为文中第二条横线处填写一句恰当的话。

3.结合文章内容和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划线部分内容中人们为什么持白花菊花和国旗来参加这次追悼活动。

4.请仔细揣摩文章内容,用原文回答怎样的方式才是对死难同胞最好的哀悼。你同意文中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5.据报道,在四川汶川8.0级地震中,德阳市东汽中学快50岁的教师谭千秋,在地震到来时,果敢而坚毅地张开着双臂趴在课桌上,死死地护着身下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而他却永远地张开着双臂走了……(2008年5月 14日新华网)有人提议,要为谭老师立雕塑,让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设计这个雕塑?请描述一下你所设计的雕塑及意义。

 

1. 十九日下午,首都十万群众在天安门集会表达对死难同胞的哀悼。(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 2. 愿死者安息。 3. 持白花菊花是因为在我国丧葬习俗中有借白花的素淡、菊花的高洁来表达对死者的敬重和哀悼,持国旗是因为借此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4. “凝聚起更强大的力量,去建设未来更美好的生活。” 5. (1)谭千秋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头是昂扬的,目光是仁慈的、两臂青筋暴绽、肌肉凸显,痛苦藏在他的内心。 (2)张开双臂呵护的不止是四个学生,更是祖国的未来。昂扬的头表达的是面对死亡的不屈与不悔。用谭千秋老师的临终身姿做雕塑,必将长久地纯净着人们的心灵,鼓励着民众战胜多种困苦、走向光辉的未来 【解析】 1.本题考查拟写新闻导语。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概括出新闻的内容,一般包括“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等要素,可以用“何时,何地,谁做了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格式概括。要通读新闻内容,找出以上要素。结合关键词句“19日14时28分”“近十万人”“天安门广场”“所有人都面对广场上的半旗向四川汶川地震遇难者致哀”,精炼地整合答案即可。 2.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内容上结合上下文, “愿生者坚强”是对下文“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定会凝聚起更强大的力量,去建设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总结,故填写的句子内容应结合上文“向四川汶川地震遇难者致哀,静穆肃立”的内容,表达对死者的情感;形式上,仿照“愿生者坚强”的结构,运用对偶的修辞,可用“愿死者安息”来补充。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首先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写出白花菊花在我国丧葬习俗中的象征意义。白花素淡、菊花高洁,因此在我国丧葬习俗中持白花菊花意指对死者的敬重和哀悼,结合文章内容“向四川汶川地震遇难者致哀,静穆肃立”,可知持白花菊花意指对汶川地震遇难者的敬重和哀悼;国旗是国家的象征,结合文中“中国万岁!中国加油!”,可知持国旗是为了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发表看法的能力。把问题还原到原文中,找到相关答题区域,定位到最后一段,“经历了巨大的灾难及与灾难的抗争后,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定会凝聚起更强大的力量,去建设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写出了对死难同胞最好的哀悼方式。发表看法,一要结合文章内容,二要联系实际。文中的“四川,挺住!”“中国,加油!”,即表达了四川汶川和全国人民要凝聚起更强大的力量去创建未来的意愿;另外,结合实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种种事迹可知,灾区重建及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也需要所有中国人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回答时,要先明确观点,再说明理由。 5.(1)本题考查设计人物雕塑。设计人物雕塑,其实是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所以设计时要突出人物的事迹和内心情感。突出事迹可以借助人物的动作,本题可结合谭千秋老师“张开着双臂趴在课桌上,死死地护着身下四个学生”的事迹设计其动作,并通过动作体现其承受灾难时内心的痛苦;突出其情感,可以借助人物的面部表情,如要体现谭老师对学生的爱可以设计其仁慈而又坚毅的目光等等。(2)设计人物雕塑,意义在于能够很好的让人们牢记历史,并能够向杰出人物学习,教育后代子孙。所以设计谭老师雕塑的意义不仅在于宣扬他的事迹,更重要的是彰显其精神,给民众以鼓励,启示人们要像谭老师那样临危不惧,不是向困难低头,而是坚定地走向光辉的未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    ,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

(2)巴东三峡巫峡长 ,________。《三峡》

(3) ________,徙倚欲何依。《野望》

(4)晴川历历汉阳树 ,________。《黄鹤楼》

(5) ________,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6)山随平野尽 ,________。《渡荆门送别》

(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

(8)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钱塘湖春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白水书付过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雷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壁。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莱。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时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 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缒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⑦倒行:顺来路往回去。⑧山烧:一说夕阳景象,一说山火。⑨击汰:击水,汰:水波,掬:用双手捧取,珠壁: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二鼓:二更。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折处\辄为潭

B. 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C. 其源殆\可熟物

D.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话。

(1)辄______)    (2)循______)    (3)复______

3.把文中面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2)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入若耶溪

(唐)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轻舟去何疾”和“已到”这几个字,传达出诗人由于舟行迅疾、将入佳境而激起的欢快、惊喜之情。

B. 诗歌的三、四句,描写诗人到达云门山下,在清澈如镜的溪水上轻轻荡桨,畅游山水风光的情景。

C. 诗歌的颔联着重写动态,从鱼鸟、山水和诗人自己的活动中表现一种“空灵”的境界,既清澈、空明,又灵动、有情趣。

D. 诗人在这首诗中之所以着意渲染若耶溪水色的清澈和环境的幽静,正是为了表达自己喜浊厌清、好闹恶静的心境。

2.下面对这首诗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 颈联诗人并未把清溪写成一片死寂,而是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渲染出清溪的幽静。

B. 诗人并没有正面描写溪两岸的青山、绿树、溪花、幽草,而是着意抒写自己同美妙大自然的感应与融合。

C. 全诗抓住一个“幽”字,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若耶溪的静,传达出诗人愉悦、平静、无拘无束的心情。

D. 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使得诗歌富有音韵美。

 

查看答案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笞痕,________,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________,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从墙头殷勤的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

A. 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    修竹森森,天籁细细

B. 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挂在墙上    天籁细细,修竹森森

C. 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    天籁细细,修竹森森

D. 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挂在墙上,修竹森森,天籁细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

②磨难使人进步。

③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建构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 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④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实本身就是一场灾难。

⑤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从字典中删除。

A. ④②⑤①③

B. ②①⑤③④

C. ②④③①⑤

D. ②③④⑤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