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小茗同学的一段习作。请根据要求进行评改。 ①春季万物复苏的时候,母亲便拿了...

下面是小茗同学的一段习作。请根据要求进行评改。

①春季万物复苏的时候,母亲便拿了南瓜籽,随同棉花一同种到地里。②不过,南瓜是种在地的最边上的,往往挨着土坡、小沟,并且杂草丛生,十分荒寂。③母亲说:“南瓜倔强得很,这些草儿是争不过它的。”④不几天,南瓜便与棉花一同发芽了,棉花苗黄黄的、嫩嫩的,弱不禁风的样子让人看了就觉得心疼。⑤南瓜秧却是黑黑的,一开始就显示出毫不示弱的勇气。⑥它的生长十分迅猛,让人始料不及,头几天叶子还鸡蛋大小,一晃眼,就变成蒲扇大了,再不注意,就变成巴掌大了。⑦南瓜开花比较早,第一条蔓儿长的时候,花就开了,菊黄色的,在太阳底下耀人的双眼。

(1)第⑥句有一处语序不当,请你修改。

(2)小茗同学将这个片段命名为“最美的味道”,是否合适?说说理由。

 

(1)应改为:一晃眼,就变成巴掌大了,再不注意,就变成蒲扇大了。 (2)不合适,本语段表现了南瓜的勇气、倔强、生长的迅猛等,没有写出它的味道。 【解析】 (1)划线句子是按照事物的长势来写的是,由小变大,“再不注意,就变成蒲扇大了”与“一晃眼,就变成巴掌大了”调换顺序。 (2)题目要与文段内容吻合,此段文字写的是南瓜生长的过程,从发芽到开花,没有写到南瓜的味道,所以“最美的味道”这个题目不合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提琴

[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美好品质的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1)“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打算开一家面包房。在母亲看来这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母亲呜咽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父亲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依然夹着那只琴盒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然后解释道“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突然想,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这是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赞成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上大学。”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一天晚上,父亲问我:“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我说有。“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200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确实母亲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前一天,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从后房出来一位老人,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最后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看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2)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1.阅读全文,分别说说舅舅和母亲处理提琴的过程。

①“舅舅”:__________

②“母亲”:__________

2.阅读文中画线语句,根据括号中的要求答题。

(1)“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2)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请用第一人称写出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

3.小说的第一段说:“它已成为美好品质的象征。”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提琴”象征着哪些美好的品质。(写出三点)。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要坚持的就是: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当然,有时候为了通过考试,或获得资料,有许多书人们不得不读,但这并不是我要谈的阅读。我要谈的阅读,它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指导你如何谋生;不会教授你驾驶船舶的技巧,也不能告诉你如何维修一辆出了故障的汽车。然而只要你真能享受某些书,它们便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的丰富。

许多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如今除了给专门研究的学者之外,并不需要每个人都去读。生活在繁忙的现代,很少人有时间博览群书,除非与他们的生活直接有关的书籍,不论学者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如何,纵然他们一致地加以称赞,如果它不能真正引起你的兴趣,对你而言,仍然毫无作用。别忘了批评家也会犯错误,批评史上许多大错往往出自著名批评家之手。

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

(摘自毛姆《书与你》,有删改)

(材料二)

读杂书至少有以下几种好处:第一,这是很好的休息。泡一杯茶懒懒地靠在沙发里,看杂书一册,欣赏精彩的故事和人物,这比打扑克要舒服得多。第二,可以增长知识,认识世界。我从法布尔的书里知道知了原来是个聋子,从吴其浚的书里知道古诗里的葵就是湖南、四川人现在还吃的冬苋菜,实在非常高兴。第三,可以学习语言。杂书的文字都写得比较随便,比较自然,不是正襟危坐,刻意为文,但自有情致,而且接近口语。一个现代作家从古人学语言,与其苦读《昭明文选》“唐宋八家”,不如多看杂书。这样较易融入自己的笔下。这是我的一点经验之谈。青年作家,不妨试试。第四,从杂书里可以悟出一些写小说、写散文的道理,尤其是书论和画论。包世臣《艺舟双楫》云:“吴兴书笔,专用平顺,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顶接而成。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吴兴书如士人入隘巷,鱼贯徐行,而争先竞后之色,人人见面,安能使上下左右空白有字哉!”他讲的是写字,写小说、散文不也正当如此吗?小说、散文的各部分,应该“情意真挚,痛痒相关”,这样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摘自汪曾祺《岁朝清供》)

(材料三)

叔本华说:读书是拿他人的头脑,代替自己的思想。如果只读书,会使自己的思想不能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我们的头脑中充满了外来的思想,这些外来的思想纷呈堆积,东一块,西一块,好像一堆乱石;不比那由我们自己心中亲切体验发展出来的思想,可以自成一个有生气的、有机体的系统。

叔本华特别强调,天才能多读书并能自如运用书籍中的学问;普通人只读书,反而被书本所拖累束缚,对于社会、人生、自然失去了亲切的了解。

他曾经说,书籍中的知识,譬如武士的盾甲,一个强有力的武士,运用沉重的盾甲,可以自卫,可以攻战;一个能力薄弱的武士担负了一身沉重的盾甲,反而不能行动了

不过人家要问我:我们不去专读死书,又怎么样呢?就看中国周秦时的庄子,我们从他的书中,可知道他每天并非坐在家里死读书,他常常走到自然中观察一切,思想一切,到处可以触动他的灵机,发挥他的妙想。他与自然接近,富于自动地观察,所以也是富于创造的思想的人。

(摘自宗白华《读书与自动的研究》,有删改)

1.对于读书,三则材料分别给我们哪些见解?

2.请分析(材料三)中画线句的论证方法。

3.(材料三)中,叔本华认为“天才能多读书并能自如运用书籍中的学问”,请利用(材料二)为这个观点补写一个论据。

4.下列说法与上面三则材料的表述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读《水浒传》,一定要看看金圣叹、鲍鹏山这些古今学者的评论,严格按照专家指导理解人物和故事。

B. 读《傅雷家书》,不仅可以关注傅雷对子女的关爱,也可以汲取书信中的音乐文学知识丰富文学修养。

C. 读《昆虫记》,在获得昆虫的知识之余,也应该学习法布尔,经常走进自然,观察自然中有趣的事物。

D. 读《简·爱》时,可欣赏到主人公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可试着用这种方法刻画生活中的人和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也。因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注释]①蔡:周代古国名。②上国:国都。③詈():骂。④郁:(忧愁气愤等)在心里积聚。⑤莳:栽种。⑥信(shēn):伸张。

1.用“/”为下面的句子标两处停顿。

迁 于 东 峰 就 石 穴 而 居 之 又 阴 以 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地              何之有

B. 而予亦忘予之居也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

C. 于通都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

D. 之曰 “何陋”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4.作者为什么能在龙场“安而乐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唐]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释]①共传:互相举杯。

(1)“乍见翻疑梦”中的“翻疑梦”三字表现了诗人      的心情。

(2)请赏析“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这一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简·爱》选段,回答问题。

下午三点我离开了沼泽居,四点后不久,我便已站在惠特克劳斯的路牌下,等待着马车把我带到遥远的桑菲尔德去。在荒山野路的寂静之中,我很远就听到了马车靠近了。一年前的一个夏夜,我就是从这辆马车上走下来,就在这个地方——那么凄凉,那么无望,那么毫无目的!我一招手马车便停了下来。我上了车——现在已不必为一个座位而倾囊所有了。我再次踏上去桑菲尔德的路途,真有信鸽飞回家园之感。

(1)说说语段中“我”离开沼泽居的原因。

(2)再次回到桑菲尔德的“我”看见了哪些令人伤心的情景?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