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大子问之曰:“大雀独③不得何也?...

    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大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注)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致:表示转折,相当于“却”。④全身:保全身体。⑤阶:同借”,凭借。⑥戆(gàng)愚⑦败:祸乱,祸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大雀黄口/流飘荡

B. 孔子顾弟子日/此之大丈夫

C. 而以所从祸福/天子

D. 黄口贪食而得/寒暑

2.文章借罗雀者之口,说明善惊者远害、贪食而易得的道理,孔子借此教育其弟子要

 

1. A 2. 以所从为祸福并慎其所从 / 慎重选择他所跟从的人 / 亲长者远小者 / 不要仿效年少者的 鲁莽愚蠢/多借鉴长者的经验 【解析】 1.A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都是“跟从”之意。B前者“对……说”,后者“叫做”。C前者“变成”,后者“被”。D前者“容易”,后者“更替,交换”。 2.文言文重要信息的提取。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孔子教育其弟子的内容可提取“以所从为祸福并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两句分析。意思分别是慎重选择他所跟从的人和亲长者远小者。告诫不要仿效年少者的鲁莽愚蠢,多借鉴长者的经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清照的《渔家傲》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想象抒发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和向往。

B.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小见大,以江东二乔的命运影射国事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

C. 孟子善于用对比来说理,在《富贵不能淫》中,用妾妇之道”对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指出他们顺从君王意志的本质。

D. 《春望》一诗融情于景,抒发了杜甫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查看答案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孟子》二章)

这些人怎么能够称为大丈夫呢?

B.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派人表示感谢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C. 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汤问》)

你也太不聪明了!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二章)

这之后就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已而细柳军。              之:到,往。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B. 两岸连山,略无处。         阙:同“缺”,缺口                  (《三峡》郦道元)

C. 所以动心性。              忍:使坚忍                         (《孟子》二章)

D. 以顺为者,妾妇之道也。     正:正确                           (《孟子》二章)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zēng)不能损魁父之丘                                              (《列子汤问》)

B. 丈夫之(guàn)也                                                   (《孟子》二章)

C. 我报路长(jiē)日暮                                                (《渔家傲》李清照)

D. (kōng)乏其身                                                     (《孟子》二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因此,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螳螂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把它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它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可怜的蝗虫害怕极了,胆qiè(     )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儿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名其妙地靠近了螳螂。它居然如此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看来蝗虫要bīn(    )临死亡了,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1.根据选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qiè________            bīn_______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根据句子的语气分类,“螳螂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一句属于陈述句。

B. “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名其妙地靠近了螳螂”一句中,“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充当的句子成分是状语。

C. “完全成功”“精心安排”“心理战术”短语类型一致。

D. “它”“浮虏”“目光”“心灵”都是名词。

3.节选文段出自法国作家的优秀科普著作______,作者在这段文字中用____________的手法揭开了昆虫世界的一个奥秘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