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约是誓言,约...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约是誓言,约是承诺,约是一种心灵的期盼。时空广阔,心灵悠远,让我们相约知音,相约自然,相约人生……

请以“我与           相约”为题,写一篇文章。(横线空格处可填“老师”“月亮”“梦想”“真诚”等词语)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字数在500字以上。

⑵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我与明天的自己相约 我与明天有个约定:长大后我要成为一名科学家。 金勾勾,银勾勾,一百年,不许变!是它一直指引着我在前行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克服着种种困难。 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有只狮子不停地奔跑,但是前方却没有猎物。有人问它为什么要奔跑,狮子说:“我只有跑得比猎物快,才能获得食物。”同样,一只小鹿也在独自奔跑。有人问它为什么奔跑,小鹿说:“我只有跑得比其他鹿快才能不被吃掉。” 这个故事时时刻刻告诉我:不论你是强者还是弱者,只有把握好今天,先行一步,不断地努力,练好本领,超越他人,明天你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我看过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匆匆》,文中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察觉他去的匆匆了,伸了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朱自清所说的“他”,就是今天的分分秒秒,稍不注意,“他”就会悄然流逝。 只有把握好今天,我和明天的约定才会不失约。早上我要早早的起床,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吃完早餐读英语。我将准时的赶到教室,一切以学习为中心,专心致志的听老师讲课,勤于思考,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有空我就要到图书室看书,查阅科学上的资料。晚上我要按时睡觉。另外每天我要坚持锻炼一小时,快快乐乐炼身体。用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坚强的体魄去拥抱我的明天。今日的事情今日毕,决不拖到明天。 一天24个小时,今天也是24个小时,所以把握今天,就是把握24个小时;把握一个又一个的今天,就是把握一个又一个的24个小时。把握一个一个的24个小时,就是把握一个又一个的今天。只有把握了一个个的今天,才能把握人生,明天的约定才会如期到来,如期的实现。 每个站点都有风景 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无尽的挫折,无穷的坎坷和无限的苦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不应该仅仅重视结果,更重要的是咀嚼生命中的每一个过程。 初春,冰雪消融,大自然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严冬的那些落叶又给新发芽儿的大树增添了不少养分。爸爸要带我去看望住在大山里的奶奶,我们坐上车向那美丽的乡村田野进发。一路上,我尽情欣赏着车窗外的美丽景色,心中有说不出来的欢畅。终于,汽车停了下来,我以为已经到奶奶家了,就急忙跳下车去。可是眼前却是一段蜿蜒不平的山路,爸爸说山路弯弯曲曲的,很不平整,所以车开不过去,我们只有走过去了。可是这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啊!我极不情愿地牵起爸爸的手,走上这条蜿蜒曲折的小径。 小径虽窄,却回旋曲折。我仅仅走了一小会儿就累得蹲在地上,不愿起来。忽然我发现在这杂草丛生的石板缝间长着一株小巧娇嫩的红色小花,小小的花瓣整齐地排列在花蕊的四周,花瓣上面还挂着一滴晶莹剔透的露珠.我不禁兴奋地叫起来,爸爸,快来看! 爸爸过来看了看,告诉我说:“花之所以能生长起来,是因为它经历了不懈奋斗的历程.你才走了这么一点的路就喊累,这样下去何时才能成功啊!你不是常说过程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吗?”我听了若有所思.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小花也随着风微微摆动,好似也同意爸爸的观点.我站起身来勇敢地迈过崎岖的山路向着前方走去。 一路上,山路上的风景吸引着我,在路途中我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波折,但是我都顽强地站起,因为我相信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 终于奶奶家到了,我不禁兴奋地大喊:“噢!”山谷中也传来我的回声.好似对我获得成功的肯定.我的心顿时舒畅了许多。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坎坷与艰辛,但只要不懈追求,勇往直前,你终究会在通向成功的路上发现那些美丽的风景。最终你也会感谢过程,因为它不光带你获得了成功,也教会了你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可填内容很多,如:大自然、名著、音乐、自信、绿色等词语。“相约”互相约好;经过商量而定好。补全题目,选取过去生活中最能引发自己感情的事件来写,写做之时,要深入思考:和什么“相约”?“我”的收获和感悟是什么?对“我”的成长有何影响。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流水账式地记录下过去生活中的某一个让自己感情受到触动的细节。还要注意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语言也要生动感人。无论写什么内容,主题都应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传递。 (2)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写作时要注意抓关键词。“每个站点都有风景”可拆分为“每个”“站点”“风景”,“每个”最好可以表现出成长路上的几个关键点,当然也可截取某几个特定时间,但应在结尾处做相应的升华。“站点”是指材料中的“栖息处”“落脚点”“终点”“起点”,即提醒学生应选取人生路上的关键时间节点。“风景”则为全文的写作重点,它既可指现实中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又代表着生活中激励你的某些精神或温暖人心的小片段。“每个……都”明确了成长过程中的美好不是偶然出现,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持续出现的普遍现象。写作时应当体现成长的每个阶段,经历的多件事情都有美好有意义的体验和收获。扣住这一关键词,在写作上就要落实于写两件及以上的事例、或一个事例中两个及以上的阶段。本文可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写作过程中,可适当挖掘“风景”的深层意义,凸显其感悟上的内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在“无纸时代”,读纸质书

祝勇

①现在,读纸质书的人少了,手机阅读者却在增加。对此,写书的人感受最深,因为书的发行数早已不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壮观。对于一位写作者呕心沥血的文字,人们已经无暇顾及,这将写作者推向前所未有的尴尬位置,高纯度的文本也日益变成写作者的“独语”。

②“书”这个词,原本是指一本具体的书,就是《尚书》——中国第一部历史文献集,后来意义变宽,指所有的著作。生活要人们去挣扎、奋斗,因此,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高浓缩的书房,在见缝插针的地铁里读一读手机上的文字,也不失为一种温暖的抚慰。现在手机上的书算不算书,我不知道。假若让我决断,我认为手机上的书不叫书,只有纸质书才是书。我认同手机阅读的便捷,同时担忧手机阅读的轻浅化和碎片化。我相信载体的变迁,必定带来内容的变化。当年我们古老的文字在甲骨、青铜、竹简、布帛、纸页上不断转移,与之伴随的必定是语言和内容的变化。比如青铜器上的文字必然是精简的,所记内容也一定是国家大事,所谓“祀”与“戎”,也就是祭祀和战争。当文字转移到纸页上,化作诗词、书札、文章,书写才自由自在,才成为一种均等的权利,抒情、议论也才成为可能,并蔓延出灿烂的文学史,有了我们浩大、辉煌的纸上文明,像王羲之《兰亭序》、李白《上阳台帖》、苏轼《寒食帖》,还有9亿字的《四库全书》。

③当书从纸页转移到电子屏幕上,改变的绝不仅仅是外壳,而是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网络呼唤点击量,因此造就了“标题党”,而一些沉静的、意蕴深藏的文字,显然是不适合手机阅读的。手机的书库中当然也可以下载各类经典,但有谁会在手机上读黑格尔、韦伯、陈寅恪、钱钟书?

④有人说,纸的时代已然过去,就像甲骨时代、青铜时代终将过去一样。但我仍顽固地认为,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

⑤文字需要阅读,文化则需要抚摸、感受、相融。我们的文字,从来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碰触到的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显示屏,更应该是温润的纸页——那是我们的文化,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纸从自然中来,带着生命的气息,牵动着汉字的呼吸筋脉,与我们的生命血乳交融。

⑥“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都依托纸而存在。书的艺术,实际就是纸的艺术。抽去一张纸,美就会被抽空,文化也会被肢解。

⑦当然,我们还没有到悲观的时候。我们看到,书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在各大城市不断进驻黄金地段。像诚品、言几又、方所、西西弗这些品位高尚的书店也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书店的老印象,让阅读和选购变得更加轻松、时尚和舒适,在书店里翻书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最近为拙著《故宫的隐秘角落》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我惊讶地发现,来聆听我回溯历史、讲述故宫的,居然多是年轻读者——在电子时代长大的一代,对阅读,尤其是纸质书的阅读,竟然有着天然的好感。

⑧读纸质书,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因为这样的阅读,让我们的思想沉静、深入,体验文明的纯美与辉煌。这样的阅读是可贵的,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

(选自2017年4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在作者看来,手机阅读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2.如何理解第②段中的“均等”一词?

3.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作者为什么坚定地认为“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钟霄的第九年

王璐琪

①我们画室有一名特殊的学生,在大家只有17岁的时候,他已经26岁了。

②所有的人都在准备美术高考,他也在准备,据说,这已经是第9年了。在艺术生的群体中,他这样的情况很常见。

③他曾经在墙上画了一幅画,只处理了一半画面,另一半像是被人撕掉了,还卷着纸边,所有的人都以为这是一幅贴在墙上的残破画。那天老师来的比较晚,他到画室后巡视了一圈,然后生气了。“昨天的值日生是谁?怎么这里还贴着一幅破……”他抬起手摁住墙的一瞬间愣住了,手指放在上面很久没有拿下来,再回过头的时候,老师目光直视着他,说:“钟霄,别再考了!我聘你当画室老师,做我的副手。”

④全班目光齐刷刷盯着他,我崇拜地看着他。他没有回答,依然专注地挥舞着手里的画笔。我坐的位置刚好在他的侧面,清楚地看到他捏笔的手腕一抖,一块颜色画歪了。谁都知道他要考全国最好的美术学院,因为他不肯将就别的。关于那所北方的美术学院,大部分人是不敢奢望的,包括我。

⑤我们画室在一栋破旧的七层高的居民楼里,那段时光非常快乐,一群孩子肆意地在残破的墙上涂鸦。一栋即将被拆除的旧楼,被我们装点的犹如“卢浮宫”,格外美丽。

⑥我们最喜欢的地方是这栋楼的天台,几个伙伴常常三三两两在天台眺望月亮,谈论着明天的梦想。在我们谈天说地的时候,他一定要带着一个速写本,把我们的形态画在纸上。只有提起那所梦想中的美术学院时,他才会插上一两句话。

⑦美术高考前夕,画室里只听得见笔划过纸面时的沙沙声。忽然有一位同学喊到,“钟霄,外面有人找你。”那是一个年迈的老人,头发几乎全白了,脸晒得土黄,穿着一身蓝色的衣服,背着一个布兜。看见钟霄出来,老人黯淡的脸上现出一丝笑容,犹如点了一盏灯。他们站在画室门口,说了很长时间的话,老人几次把布兜交到他手里,钟霄都不接,硬推回去。这样僵持了一会儿,老人生气了,一跺脚,他才勉为其难地接了过来。

⑧待他回来后,我问他,“那是你爷爷?”他面无表情地说:“是我爸,他知道我明天要考试,给我送庙里求来的馒头,说是吃了耳聪目明,一准儿能考上大学。”后来,我转身拿铅笔时,发现他正在默默地流泪,我同情地看着他。

⑨这一年,他没有参加考试,做了老师的副手。他坚持了九年,却在第九年的时候放弃了,我很吃惊。而这一年,我却意外地收到了他梦想的那所美院的录取通知书。所有人都过来祝贺我,他也不例外,那张单薄的纸,被他摩挲了好多遍,“真羡慕你,真的,羡慕你。”他复读机一样,反复讲,反复说,像是在对我说,也像是在对他自己说。

⑩“你为什么不再试一试呢?”我问他。他为难地笑笑:“我怕今年考上了,家里拿不出学费。任性考了那么多年,是该给家里挣点钱了。等攒够了钱,我再考。”我想尝试着安慰他,却发觉自己词穷了。

⑾高考后,画室被拆除了,我们的“卢浮宫”倒塌了。

⑿再去看他时,他气色好了很多,已经成了老师的合伙人。他邀请我去画室看一看。上了顶层后,我震惊了:顶层的墙壁上,全是孩子们的涂鸦,极像当年我们的“卢浮宫”,尤其是天台。他站在一片彩绘前对着我笑,既像从前那个执著的青年,又像一个全新的人。“虽然没有考上那所美院,可美院现在会请我讲课,也值了……”他谈起自己的事业,开始滔滔不绝。不远处有学生喊他,他去学生那里指导了。

⒀我沿着彩绘墙慢慢地走,忽然发现在一个角落里,有一幅残破的速写画,走近一看,我笑了,又是他的恶作剧,让人误以为是贴上去的。可是当我看完速写画和画旁边的彩绘时,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那是六、七个少年坐在天台上看月亮,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半空,唯独他,一手拿着画笔,两只眼睛却看向我们。速写画旁边,有那么一个真人比例大小的彩绘,是个蓝色的阿凡达。她手持长矛,满脸警戒的神情,忠心耿耿地守护着他们的潘多拉星球,以及我们曾经的“卢浮宫”。

1.请阅读选文,在表格A、B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事 件

“我”的心情

钟霄被老师肯定

A

钟霄放弃高考

B

钟霄请我参观画室

震惊

 

 

2.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⑦段划线句进行赏析。

3.文章第4段写到:“我坐的位置刚好在他的侧面,清楚地看到他捏笔的手腕一抖,一块颜色画歪了。”请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钟霄当时的心理活动。(要求:至少使用一个成语,50字左右)

4.文章第⒀段写到,“我”看完钟霄画的内容时,怎么也笑不出来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笑不出来的原因。

5.文章写的是—段钟霄的人生经历,作者却以“我”的口吻来写,请问“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口技》,完成后面小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语(    B. jiàn    C. 屋许许声(    D. 欲先走(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宾客大宴___________

(2)中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___

(3)不能其一处也___________

(4)几欲先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4.文章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抄写在下面(一处即可)。

 

查看答案

古诗词阅读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__________这一历史遗物,以小见大,题咏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战例,这个战例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 好不好?为什么?

 

查看答案

用诗文原句填空。

⑴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⑷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⑹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

⑺《天净沙·秋思》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漂泊异乡的游子孤寂凄楚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