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蛙声里的记忆 ①蛙声于我而言,其实是一段童年,是一处故乡...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蛙声里的记忆

①蛙声于我而言,其实是一段童年,是一处故乡。

②我对父亲的记忆,除了他在病榻上让我心痛的一幕幕外,其他大部分的印象,其实也是与蛙鸣有关的。蛙声里的父亲,时常让我忆起,尤其温暖。

③农历谷雨前后,是农村平田育秧的季节,也是蛙鸣正盛的季节。在那个大集体的年代,每到这个季节,老家屋旁顺地势蜿蜒的一坝水田,便成了父亲和生产队里所有男劳力抓生产的主战场。那时的我,年纪尚小,特别贪玩,也总爱黏着父亲,只要看见他披上蓑衣、扛着工具、牵着水牛在小雨里出门了,就会慌忙戴上一顶斗笠,尾随着他而去。父亲在前,头也不回,却能够神奇地知道我就在后面。照例,他会骂骂咧咧地赶我回去,说我不学正事,尽跟着在雨里瞎胡闹,被泥水弄脏得不像个人样。同时,把手里的小竹鞭子朝牛屁股上抽去,水牛就会回过头来幽怨地看我一眼,继续前行。长大后我才知道,父亲并不是真的要赶我回去,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他在内心里是希望且需要我时时刻刻在他的目力范围内晃荡的,只是他又觉得待在家里我会干净些、安全些、暖和些。他这心境,正与现在的我对待自己女儿、他的孙女的矛盾心理并无二样。

④父亲耙田的身姿舒展潇洒。只见他两脚牢牢地立于耙犁之上,身体略微后倾,手牵缰绳,镇定自如地控制着拖耙水牛,就绪后,鞭子一甩,朝远方一声吆喝,哗啦一阵水响,牛、人和耙就在田里劈波斩浪。来来回回,一面平整如镜的水田,顷刻间就在群蛙的鼓噪、加油声中跃然眼前。我在岸上看得如醉如痴,时时冒起要亲自去耙一个来回的冲动,并暗暗地发誓长大后要做一个像耙田的父亲那样挥洒自如的男人

⑤每平整完一片水田,父亲就会上岸,卷一袋旱烟,欣赏着我在引水沟里用茅草梗架起的水车,一边吸着烟一边和我说,你瞧这蛙声叫得密,今年会有一个好收成。然而,岁月留憾。在那个年代,辛勤如斯的父亲,却自始至终没有吃到过一顿饱肚子的大米饭。临终前他想吃的那口米酒,还是母亲找乡亲们讨来的,而他最终还是没舍得吃,让不懂事的我给吃光了。

⑥后来,随着农村改革,这坝水田成了我们家的责任田,还是那一片蛙鸣,为我家送来了一个又一个丰收年。一家人的笑容,在年复一年的蛙鸣声里绽放。

⑦蓦然回首,而今的我,真的是很长时间没有听到过这宁静而亲切的乡村音乐了。没想到,在这月朗星稀的夜晚,在这霓虹灯闪烁的城市,居然还有着如此安静的一隅,能听到浓厚而响亮的蛙鸣。这蛙声,唤起了我对昨天的记忆。天国里的父亲,你是否和我一样听见了这首歌?是否也在歌声里,看见了母亲在老家燃起的那缕炊烟……

1.阅读选文②⑤段,补全下面的表格。

段落

2

3

4

5

主要内容

回忆蛙声中的父亲,倍感温暖。

A

B

父亲盼望有个好收成,却从没吃过一顿饱饭。

 

 

2.选文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④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选文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岁月留憾”?

5.选文多次提到蛙声,有什么作用?

 

1. A:“我”尾随去耙田的父亲,被父亲训斥。B:父亲耙田挥洒自如,“我”十分羡慕。 2. 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干活时身子的舒展潇洒,突出父亲勤劳能干,表达我对父亲的崇拜(钦佩)。 3.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耙田既快又好。(或突出父亲把水田耙的平整的特点。)表达对父亲的赞美。 4. 在那个年代,辛勤如斯的父亲,却自始至终没有吃到过一顿饱肚子的大米饭。临终前他想吃的那口米酒,还是母亲找乡亲们讨来的,而他最终还是没舍得吃,让不懂事的我给吃光了。(用自己的话概括清楚亦可) 5. 蛙声是文章的线索,象征(寄托或承载)着作者难忘的童年,故乡(或生活)的美好,以及对父亲的怀念。 【解析】 1.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选文2—5段,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如第3段写“我”尾随去耙田的父亲,被父亲训斥。第4段写父亲耙田挥洒自如,“我”十分羡慕。 2.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两脚牢牢地立于耙犁之上,身体略微后倾,手牵缰绳,镇定自如地控制着拖耙水牛……”明显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父亲勤劳能干的状态和对父亲的崇拜心理。 3.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哗啦一阵水响,牛、人和耙就在田里劈波斩浪”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父亲耙田既快又好的情形外,还要答出我对父亲的情感倾向。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此题也不例外。答案就在问题的下文,即“在那个年代,辛勤如斯的父亲,却自始至终没有吃到过一顿饱肚子的大米饭。临终前他想吃的那口米酒,还是母亲找乡亲们讨来的,而他最终还是没舍得吃,让不懂事的我给吃光了”。 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回答选文多次提到蛙声的作用。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从结构上看,蛙声是文章的线索,文章中的所有时间都是由蛙声贯穿起来的。从内容上看,蛙声象征着作者难忘的童年,故乡(或生活)的美好。从对主题的意义上看,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爱是一朵无声花

①二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邮局工作。

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

③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我一个人待在办业务的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围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而我,因为最后一个办业务的人也离开了,索性就伏在桌上看起了报纸。

④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雪花。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如此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却颇显单薄,她脸色铁青,一边不断搓着双手,一边哈着气。

⑤老妇人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

⑥我点点头。

⑦“多少钱?”她弱弱地问。

⑧“一毛五一个字。”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若非太紧急太重要的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⑨“嗯。”老太太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愣。接着,又一边摩挲着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⑩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听着外面风雪的呼啸声,我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她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都裂开了巨大的口子。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我提醒了她一句。

老妇人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并且告诉他,妈妈很想他。”老太太说完,自己又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七八个字,是吧?”

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默算一下,还真是。但是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简洁,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老妇人一听,显得很高兴,刚准备点头之际,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您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例如,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妈想你。”

我笑了:“看您说的,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您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我特意地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似乎被我说的“六毛钱”给打动了。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不!”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她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太太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子呢。”

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只觉得,老太太那略微硌人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乌语花香。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原来,我们一直都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思念,是理所当然的,却很久都没有明白,母亲对我们的思念,一直在我们的理解之外,像是一朵潜滋暗长的花儿,一直在无声中惊艳,于沉默中盛放。

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拍打着身上的风雪。

(2)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

4.本文以“爱是一朵无声花”为题,有什么好处。

5.阅读全文,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得到的人生启示。

 

查看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18年3月21日,是第十八个世界睡眠日。其设立是为了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今年的主题是“规律作息,健康睡眠”。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决疲劳。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但现实不容乐观。

中学生对睡眠质量的重视程度

“你家孩子每晚几点睡觉”家长问卷统计表

 

时间

学段

21-22点

22-23点

23-24点

24点以后

初中

20%

39%

24%

 

高中

 

14%

38%

38%

 

(材料二)

中学生的声音

“学习到那么晩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要做到20至21时,自己还要看一些课外书、复习、预习课本知识,这样就到了23时了。同学们都那么努力。自己要不努力就会被落下,我每天都恨不得多学一分钟。没办法,这样的学习氛围让你不得不努力。听讲座的专家说,我们学生的最佳入睡时间是晚上9时到10时之间,并睡足8小时,可我们根本做不到。”付同学无奈地对记者说。

心理治疗师的声音

宁波中学生睡眠时间不够理想,除了跟学业息息相关,还跟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有关。宁波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心理治疗师张子霁就碰到一个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初二学生——十五岁的小李。他迷上了一款手机游戏,越玩越上瘾,每到了晚上,都会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把时间留给手机网游。近日得到凌晨一两点才会睡着。身体非常疲劳的小李,白天上课经常打瞌睡。现在,晚上有玩瘾的学生不在少数。

专家的声音

睡眠对于大脑健康是极为重要的。睡眠不足,会影响人的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充足的睡眠可使人的大脑思维清晰、反应灵敏。如长期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会影响大脑处理事情,导致工作效率或学习成绩下降,还易产生焦躁、忧郁情绪等。生长激素在人熟睡后分泌得多,青少年睡眠不足还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影响身体长高。

(材料三)

睡眠的好坏,与睡眠环境关系密切。在15至24度的温度中,可获得安睡。一般而言,超过70分贝的声音,会引起醒觉或无法入睡,所以,维持较安静的睡眠环境是安眠所必需的。但个体对声音的敏感性是不同的。例如,农村住惯的学生搬入临街的居民楼,对夜晚车辆的行驶声比较敏感,可能会入睡慢或被汽车鸣笛声吵醒。对于光亮度,一般人还是在黑灯的环境里较易进入睡眠状态,可学校宿舍附近有高楼酒店上的广告灯、闪烁的霓虹灯等,也影响睡眠。

1.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简要回答影响中学生睡眠质量的原因有哪些?

2.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2018年3月21日,是世界第十八个睡眠日。其设立是为了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B. 2018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规律作息,健康睡眠。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是: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C. 睡眠环境的要求之一是安静,超过70分贝的声音,就会让人无法入睡,但声音低于70分贝,对不同环境下的青少年睡眠都不会有任何影响。

D. 充足的睡眠除能保证人大脑的健康外,还能使人思维清晰、反应灵敏。对青少年来说,充足的睡眠还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助身体长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

(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湖阴先生,作者的邻里好友。排闼(tà):推门闯入。闼:宫中小门。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竖:童仆。②移时:一段时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反                (2)杨子戚变容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

(2)太丘舍

(3)相而去

(4)元方入门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