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木与散木
叶春雷
①庄子将树木分为两类:文木与散木,文木是有用之木,散木是无用之木。文木因其有用,而夭于斧斤,散木因其无用而养天年。庄子的结论是:做散木,不做文木。
②庄子的观点,对还是不对?很难说。读《庄子》,纠结于对错,有点误会了庄子,我个人的观点,庄子不是要让你相信他,庄子是说,一个问题,我有另一个答案。庄子处处与常识作对,并不是他刻意反常识,而是说,常识之外,还有一种更高的常识在。
③常识是:一个人只有有用,才能在这个世界生存,公司聘用员工,自然是着眼于一个人的“用”,若此人无一技之长,公司凭什么养活他?“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无用的人,等同于一个废物,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更不用说组织家庭为社会做贡献。
④但这种常识,只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在思考问题。我说庄子在宣传一种更高的常识,是想说,庄子看问题,不是从功利主义的观点,而是超出于功利之外。若撇开功利主义的眼光,做一棵散木,也有它的无限受用处。这棵树因为无用,也就不会遭人嫉护。它活在大家的视线之外,也就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它自在,从容。有小鸟为它歌唱,有牛羊同它作伴。不天斧斤,无牵无挂,这样的一棵树,不是很快乐吗?
⑤这世上,文木成就了事功,散木成就了艺术。文木如柱石,支撑国家这座大厦;散木如彩石,增添人生的诗意。陶潜辞彭泽令后,改做了散木,种豆南山带月晚归,从此,中国诗坛有了菊香;清末黄遵宪,曾历任驻日公使,狂美领事,是近代中国闻名于世的外交官,晚年归乡,开始专心做散木,潜心新诗作,成为“诗界革命巨子”。
⑥而当代社会,很可怕的一点,就是价值单一。所谓价值单一,就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强调文木的地位,而轻视散木。如对孩子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强调“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不是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而是要他从小就为做文木,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都散发着浓郁的功利主义气息。很少有家长想到,除了做文木,散木也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⑦就这个意义而言,我想到一本美丽的古书《世说新语》,所谓魏晋风度,也就是散木的风度吧。王子猷令仆人划了一夜的船,清晨抵达好友戴安道的门前,但王子猷过门不入,命令仆人返棹。仆人不解,王言:“吾本乘兴而来,今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⑧这“何必见戴”四字,打破功利主义的局。人生,也就在这打破中,豁然开朗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关于“文木与散木”,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请依据选文概括。
2.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当代社会,很可怕的一点,就是价值单一”一句中,“价值单一”如何理解?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庄子强调人要做散木,是与他追求功利化的人生直接关联的。
B. 公司聘用员工,往往着眼于一个人是否有一技之长,有则用,没有则舍。
C.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体现的是让孩子从小就做文木的思想。
D. 《世说新语》中王子“何必见戴”的魏晋风度,就是散木的风度。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神奇飞书
①莫里斯先生喜欢文字,喜欢故事,也喜欢书。他的人生就是一本他自己写的书,一页接着一页。每天早上,莫里斯都会打开一本小红书,写下他的欢乐与忧伤、理想和希望。
②一个普通的下午,莫里斯专心致志地看着手中那本自己一笔一划写出来的书。突然狂风大作,天空一下子变黑了,风越吹越猛,最后竟形成了强大的龙卷风,莫里斯被卷入风中,伴随着倒塌的楼房,摔在地上。
③世界好像失去了颜色,变得灰暗。望着一片废墟,莫里斯很伤心,不知生活该如何继续。他无力地走着,机械地寻找着自己书中散落的书页,他走着,走着,来到一片空旷的地方,看见一位穿彩衣的女孩从天空飘过,她手里握着一本神奇飞书。
④女孩望着莫里斯,把自己最珍爱的一本小绿书送给了他。小绿书非常友善,带着莫里斯来到一幢散发着古老气息的房子前。
⑤莫里斯缓步走了进去,不计其数的书振动着书页飞着,千万个故事在窃窃地讲着,好像每本书都在轻声发出邀请,小绿书飞过来,停留在莫里的手臂上,自动翻着书页,房间里沙沙声一片,每本书仿佛都有着自己的生命。莫里斯沉醉了,他重又开始了与书相伴的生活。有时候,莫里斯会沉醉在某本书中,一看就是好几天,莫里斯获得了重生!
⑥阳光很好的一天,莫里斯不经意间发现了一本古老的书,它老的已经奄奄一息快要离去了,泛黄的书页开始脱落,突然,生命气息微弱的书四分五裂、一页页飘落下来,如经霜的树叶离开了枝头。莫里斯手忙脚乱,他一页页地拾起来,一页页地重新粘好,可是那本书的生命依然如细沙一样,在他的指缝间流走,莫里斯无奈地望向小绿书,小绿书就站在古老的书落下的位置,不停地走来走去,走去走来,似乎在用它的行走告诉莫里斯什么秘密……莫里斯终于懂了,他将手指放在刚刚粘好的书页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起来,读着读看,他感受到生命的气息一点点地重回古老的书,书重获了生命!
⑦当那本古老的书重又回到书架上的固定位置时,月亮早已爬上树,厚厚的大词典里如常般地飞出最后一个词语:呼噜——呼噜——呼噜——莫里斯才如释重负地翻开他自己的那本书,写下他的欢乐与悲伤、理想和希望。
⑧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
⑨莫里斯的腰弯了,背驼了,脸上爬满了皱纹。不过,书却一点儿都没变,书里的故事,也依然如初。现在,轮到这些老朋友来照顾莫里斯了,就像莫里斯曾经照顾他们一样。每天晚上,书们都把自己的故事读给莫里斯听,莫里斯总是带着笑意入睡。
⑩一个午后,莫里斯写完了最后一页。他抬起头,带着疲惫与甜蜜,发出一声叹息:“我想,我该走了。”
⑪书们很伤心,但他们都知道,这一刻终会来临。莫里斯戴上帽子,拿起拐杖。他走到门口,转过身来挥手告别。“我不得不离开了,我会把你们都放在心上。”他手抚胸口,对大家说。书们纷纷张开书页,带着莫里斯飞了起来,莫里斯重新回到了那片空旷,那是很久以前他们初次相见的地方。
⑫书们沉闷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莫里斯留下了一样东西。“是他的书,他每天都写的小红书。”翻开莫里斯的书,里面写着他的欢乐与悲伤、理想和希望。
⑬书们正开心无比的时候,门外走来一个小姑娘,她惊奇地环顾四周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莫里斯的小红书飞向了小姑娘,落在小姑娘的手臂上,自动翻开了书页。小姑娘读了起来,一个新的故事开始了……
(《神奇飞书》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段,依照要求完成表格。
段落 | ⑤ | ⑥-⑦ | ⑧-⑨ |
情节 | 莫里斯重又始与书相伴 | B______ | 莫里斯老了,得到书们的精心照顾 |
莫里斯的心理 | A______ | 如释重负 | C______ |
2.分析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生命气息微弱的书四分五裂,一页更飘落下来,如经霜的树叶离开了枝头。
3.理解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他抬起头,带着疲惫与甜蜜,发出一声叹息:“我想,我该走了。”
4.选文第⑪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选文结尾“一个新的故事开始了”,故事的主角变了,可故事的内涵没有变,请依据选文分析,故事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没有变?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煎炒宜盘,汤宜碗,参错其间,方觉生色。”器以载道,锅碗盆不只是美食的居所,也折射出中国人的造物意趣和生活美学。清代文学家,美食家曾在《随园食单》里感叹食器之美:“古诗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语是也”从茹毛饮血到“食不厌精”,食物与食器相伴相生,浑然与共,见证了中国人每一次饮食习惯乃至生活方式的改变.
(材料二)
鼎 豆
那些或静默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或常摆于普通饭桌的食器,都曾经见证一场场的欢歌宴饮,也都曾见证纷复杂的时代烟岚。
鼎:美食之源礼器之尊
鼎,中国最古老的烹饪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烹煮和盛贮肉类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出现于商代,一直延用到两汉,乃至魏晋,是青铜器中使用时间最长,变化最多的器皿。中国人常给日用物品赋仪式感,就是一个注解,在两千多年间,从最初的食器演化为权力的象征。
豆:走下祭台 走入庖厨
豆,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同名陶器,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形制像高脚盘豆的功用演化过程与总相反,它原本是用来盛祭用的添,后渐渐用来盛肉与肉羹。高足设计刚好配合了古时跑坐的习惯。
锅:玄铁之朴
铁锅,是传统中国厨房中最重要的炊具。它极朴极素,海纳百食,不错,溜炒煎炸,锅与铲的碰撞是一个神奇的开关,打开了属于家的声音与味道。
筷:大道至简
以水蒸煮的烹法催生了筷子这一中国人独特的取食工具,而筷子的使用也反过来促进了中国人饮食习惯与烹饪技艺的悄然变化筷子取材自然,简洁朴素,凝结了中国哲学之美。
中国人对食物的钟爱早已超越食物本身,深入到食器之中,锅碗瓢盆,一器一物,滋味悠长。
(材料三)网络大数据
八大菜系热度值比较 外卖订单量
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食物与食器浑然与共,见证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B. 目前发现,青铜鼎最早出现于商代,后来,鼎由食器演化为权力的象征。
C. 豆、铁锅等食器的使用,催生了中国人独特的取食工具—筷子。
D. 数据显示,川菜最受欢迎,而早餐,夜宵的外卖订单量都呈增长趋势。
2.请结合选文内容,依照语句特点,补全下面一段话。
①__________,食器彰显饮食文化,一盘一碗,器物见证时代烟岚;溜炒煎炸,②__________,一菜一品,味蕾养饮食习惯;川粤湘兽,菜系无谓排名后先,③__________,外卖促成生活变迁。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舍鱼而取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①其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②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③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普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
(节选自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有删改)
(注释)①害:妨碍。②规饬(chì):以正言劝诫。③馁:丧失勇气。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贵于能改过 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
B. 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C. 亦有薄于孝友之道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 然亦不当以此自歉 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然不害其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2)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但 能 一 旦 脱 然 洗 涤 旧 染 虽 为 底 盗 今 日 不 害 为 君 子 矣
4.(甲)(乙)两文都是儒家的经典作品,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1)(甲)文中孟子认为“贤者”不会像常人那样犯错,“贤者”能够始终践行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乙)文中王阳明认为“贤者”者也会犯错,可贵在于“贤者”能改。由此,王阳明教给学生们的“教条”是__________。(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
野望
王绩①
东皋②薄暮望,徙倚③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④。
(注释)①王绩:隋末唐初诗人,②东皋(gāo):山西东阜村,诗人隐居的地方。③提倚:排。④采薇:古时“采”代指隐居生活。
A. 《钱塘湖春行》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春景的喜爱之情,尾联以“最爱”直抒胸臆。
B. 《野望》写的是山野之景,在萧瑟的秋景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惆怅的情绪。
C. 白诗对“争暖树”,“燕啄春泥”和王诗对“驱返”、“带归”的描写,都充满了动态之感。
D. 白诗和王诗都为律诗,对仗工整,虽语言华美却十分上口,堪称诗歌中的佳作。
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
(2)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3)羹饭一时熟,__________。
(4)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5)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