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 “与众不同”真是个很棒的词,我们常常把它理...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

“与众不同”真是个很棒的词,我们常常把它理解为“特别”,其实它还意味着值得人们品评。

请以“与众不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

时间这个冰冷却又公平的家伙,你无情,他就无意;可你有求,他就给你。人生原来就这样被年、月、时,一尺、一寸,一分地度量着。人生又像一支蜡烛,每时都在做着物与光的交易,但是总有一部分蜡变成光热,另一部分变成了泪滴。

要求:①请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打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与众不同 人因性格,才变得与众不同。 乐观、好动和激情是我的个性标签,那么就让我来给你讲讲我三大标签的含义吧。 “这次的测验你考的怎么样?”一同学满脸惆怅的对我问道。只见我不慌不忙地把成绩单拿给他看,还笑嘻嘻地问他是怎么个情况,只见那家伙骤然眉开眼笑,把我弄得却不知所以然来。而后他又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问我说:“是谁让你有的这么多欢乐,考的这么差你竟然还若无其事,嘻嘻哈哈的没个正经,我还真是佩服你啊!”“哎呀呀,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我可是乐天派的,怎能因为这点芝麻小事而烦恼呢。再说了,孰能无过啊。”说完,看到这一脸写着“愁”的死党嘴角也弯了起来。 这就是我的第一大标签,这是我的乐观。 关于好动这一方面吧,只是一般般啦。偶尔吗会在男生打球时在旁边抢抢球,在球场上这跑那跑。还有上课时可能会给老师添点小麻烦,和同学在下边稍微过几招等等。至于别的也就没什么了啊,所以你看,我在百分之六七十方面还是个乖巧可爱的好女孩吧。 话说回来,好动这一标签并不是我自己封的。是那些惨遭我迫害的同学们封的,不过还是漠然接受了,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吗。 “青春啊,燃烧吧!”我又在大喊着,不出所料,果然,那一群异样的眼光带着几十万伏特的电压向我射来。其实这些对我早已是家常便饭了,因为我每次要做点自己认为很振奋的事情的时候,我都会靠这个口号来让自己更加充满激情。凭这一点,我也遭受了不少的打击,还好我够坚强啊,所以又有人称“打不死的小强”。 正值青春,人生若没有激情,一切都索然无味。所以我的人生就是甘酿,够烈、够味道。 这就是一个21世纪的女孩。我的性格乐观、好动,同时又充满激情。我就是与众不同。 【解析】 试题分析:(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与众不同”。材料中对“与众不同”作了诠释:是“特别”和“值得品评”的意思。作文前,首先要确定“与众不同”的对象是什么?这就要求先把题目具体化成写作对象,如:与众不同的人、事、物、景、情、理。然后要把写作对象具体化成写作材料,如写人,可以具体到神态与众不同、行动与众不同、语言与众不同、性格与众不同等。还要把写作材料具体化成细节,如生气的眼神与众不同、肩膀的动作与众不同、说话的腔调与众不同等。最后要用语言对细节进行具体化,即具体的描写。写作中,要在具体化的过程中不断理清材料脉络,清楚认识写作对象在哪些点上与众不同,使得文章内容具体、切题。还要在具体化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地理解材料的意义,使文章能给人与众不同的感受、启发。从而完成文章的立意和构思。选择符合题意且“特别”和“值得品评”的素材,抒写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作文。体裁上,可叙可议,选择最能驾驭的体裁作文。(2)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主要围绕着“时间”和“人生”来阐述的。从“时间这个冰冷却又公平的家伙,你无情,他就无意;可你有求,他就给予”强调时间的公平和无私;“人生又像一支蜡烛,每时都在做着物与光的交易,但是总有一部分蜡变成光热,另一部分变成了泪滴”在于强调人生由时间组成,抓住时间可发挥“光和热”,而浪费时间只能流下悔恨的泪。据此,这篇文章可从“时间”与“人生”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立意:如珍惜时间,成就光彩人生;时间留给有准备的人等。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抒写人生的认知和感悟作文。体裁上,较适合写议论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木与散木

叶春雷

①庄子将树木分为两类:文木与散木,文木是有用之木,散木是无用之木。文木因其有用,而夭于斧斤,散木因其无用而养天年。庄子的结论是:做散木,不做文木。

②庄子的观点,对还是不对?很难说。读《庄子》,纠结于对错,有点误会了庄子,我个人的观点,庄子不是要让你相信他,庄子是说,一个问题,我有另一个答案。庄子处处与常识作对,并不是他刻意反常识,而是说,常识之外,还有一种更高的常识在。

③常识是:一个人只有有用,才能在这个世界生存,公司聘用员工,自然是着眼于一个人的“用”,若此人无一技之长,公司凭什么养活他?“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无用的人,等同于一个废物,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更不用说组织家庭为社会做贡献。

④但这种常识,只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在思考问题。我说庄子在宣传一种更高的常识,是想说,庄子看问题,不是从功利主义的观点,而是超出于功利之外。若撇开功利主义的眼光,做一棵散木,也有它的无限受用处。这棵树因为无用,也就不会遭人嫉护。它活在大家的视线之外,也就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它自在,从容。有小鸟为它歌唱,有牛羊同它作伴。不天斧斤,无牵无挂,这样的一棵树,不是很快乐吗?

⑤这世上,文木成就了事功,散木成就了艺术。文木如柱石,支撑国家这座大厦;散木如彩石,增添人生的诗意。陶潜辞彭泽令后,改做了散木,种豆南山带月晚归,从此,中国诗坛有了菊香;清末黄遵宪,曾历任驻日公使,狂美领事,是近代中国闻名于世的外交官,晚年归乡,开始专心做散木,潜心新诗作,成为“诗界革命巨子”。

⑥而当代社会,很可怕的一点,就是价值单一。所谓价值单一,就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强调文木的地位,而轻视散木。如对孩子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强调“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不是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而是要他从小就为做文木,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都散发着浓郁的功利主义气息。很少有家长想到,除了做文木,散木也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⑦就这个意义而言,我想到一本美丽的古书《世说新语》,所谓魏晋风度,也就是散木的风度吧。王子猷令仆人划了一夜的船,清晨抵达好友戴安道的门前,但王子猷过门不入,命令仆人返棹。仆人不解,王言:“吾本乘兴而来,今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⑧这“何必见戴”四字,打破功利主义的局。人生,也就在这打破中,豁然开朗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关于“文木与散木”,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请依据选文概括。

2.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当代社会,很可怕的一点,就是价值单一”一句中,“价值单一”如何理解?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庄子强调人要做散木,是与他追求功利化的人生直接关联的。

B. 公司聘用员工,往往着眼于一个人是否有一技之长,有则用,没有则舍。

C.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体现的是让孩子从小就做文木的思想。

D. 《世说新语》中王子“何必见戴”的魏晋风度,就是散木的风度。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神奇飞书

①莫里斯先生喜欢文字,喜欢故事,也喜欢书。他的人生就是一本他自己写的书,一页接着一页。每天早上,莫里斯都会打开一本小红书,写下他的欢乐与忧伤、理想和希望。

②一个普通的下午,莫里斯专心致志地看着手中那本自己一笔一划写出来的书。突然狂风大作,天空一下子变黑了,风越吹越猛,最后竟形成了强大的龙卷风,莫里斯被卷入风中,伴随着倒塌的楼房,摔在地上。

③世界好像失去了颜色,变得灰暗。望着一片废墟,莫里斯很伤心,不知生活该如何继续。他无力地走着,机械地寻找着自己书中散落的书页,他走着,走着,来到一片空旷的地方,看见一位穿彩衣的女孩从天空飘过,她手里握着一本神奇飞书。

④女孩望着莫里斯,把自己最珍爱的一本小绿书送给了他。小绿书非常友善,带着莫里斯来到一幢散发着古老气息的房子前。

⑤莫里斯缓步走了进去,不计其数的书振动着书页飞着,千万个故事在窃窃地讲着,好像每本书都在轻声发出邀请,小绿书飞过来,停留在莫里的手臂上,自动翻着书页,房间里沙沙声一片,每本书仿佛都有着自己的生命。莫里斯沉醉了,他重又开始了与书相伴的生活。有时候,莫里斯会沉醉在某本书中,一看就是好几天,莫里斯获得了重生!

⑥阳光很好的一天,莫里斯不经意间发现了一本古老的书,它老的已经奄奄一息快要离去了,泛黄的书页开始脱落,突然,生命气息微弱的书四分五裂、一页页飘落下来,如经霜的树叶离开了枝头。莫里斯手忙脚乱,他一页页地拾起来,一页页地重新粘好,可是那本书的生命依然如细沙一样,在他的指缝间流走,莫里斯无奈地望向小绿书,小绿书就站在古老的书落下的位置,不停地走来走去,走去走来,似乎在用它的行走告诉莫里斯什么秘密……莫里斯终于懂了,他将手指放在刚刚粘好的书页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起来,读着读看,他感受到生命的气息一点点地重回古老的书,书重获了生命!

⑦当那本古老的书重又回到书架上的固定位置时,月亮早已爬上树,厚厚的大词典里如常般地飞出最后一个词语:呼噜——呼噜——呼噜——莫里斯才如释重负地翻开他自己的那本书,写下他的欢乐与悲伤、理想和希望。

⑧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

⑨莫里斯的腰弯了,背驼了,脸上爬满了皱纹。不过,书却一点儿都没变,书里的故事,也依然如初。现在,轮到这些老朋友来照顾莫里斯了,就像莫里斯曾经照顾他们一样。每天晚上,书们都把自己的故事读给莫里斯听,莫里斯总是带着笑意入睡。

⑩一个午后,莫里斯写完了最后一页。他抬起头,带着疲惫与甜蜜,发出一声叹息:“我想,我该走了。”

书们很伤心,但他们都知道,这一刻终会来临。莫里斯戴上帽子,拿起拐杖。他走到门口,转过身来挥手告别。“我不得不离开了,我会把你们都放在心上。”他手抚胸口,对大家说。书们纷纷张开书页,带着莫里斯飞了起来,莫里斯重新回到了那片空旷,那是很久以前他们初次相见的地方。

书们沉闷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莫里斯留下了一样东西。“是他的书,他每天都写的小红书。”翻开莫里斯的书,里面写着他的欢乐与悲伤、理想和希望。

书们正开心无比的时候,门外走来一个小姑娘,她惊奇地环顾四周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莫里斯的小红书飞向了小姑娘,落在小姑娘的手臂上,自动翻开了书页。小姑娘读了起来,一个新的故事开始了……

(《神奇飞书》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段,依照要求完成表格。

段落

⑥-⑦

⑧-⑨

情节

莫里斯重又始与书相伴

B______

莫里斯老了,得到书们的精心照顾

莫里斯的心理

A______

如释重负

C______

 

 

2.分析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生命气息微弱的书四分五裂,一页更飘落下来,如经霜的树叶离开了枝头。

3.理解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他抬起头,带着疲惫与甜蜜,发出一声叹息:“我想,我该走了。”

4.选文第⑪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选文结尾“一个新的故事开始了”,故事的主角变了,可故事的内涵没有变,请依据选文分析,故事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没有变?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煎炒宜盘,汤宜碗,参错其间,方觉生色。”器以载道,锅碗盆不只是美食的居所,也折射出中国人的造物意趣和生活美学。清代文学家,美食家曾在《随园食单》里感叹食器之美:“古诗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语是也”从茹毛饮血到“食不厌精”,食物与食器相伴相生,浑然与共,见证了中国人每一次饮食习惯乃至生活方式的改变.

(材料二)

   

鼎                       豆

那些或静默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或常摆于普通饭桌的食器,都曾经见证一场场的欢歌宴饮,也都曾见证纷复杂的时代烟岚。

鼎:美食之源礼器之尊

鼎,中国最古老的烹饪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烹煮和盛贮肉类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出现于商代,一直延用到两汉,乃至魏晋,是青铜器中使用时间最长,变化最多的器皿。中国人常给日用物品赋仪式感,就是一个注解,在两千多年间,从最初的食器演化为权力的象征。

豆:走下祭台  走入庖厨

豆,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同名陶器,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形制像高脚盘豆的功用演化过程与总相反,它原本是用来盛祭用的添,后渐渐用来盛肉与肉羹。高足设计刚好配合了古时跑坐的习惯。

锅:玄铁之朴

铁锅,是传统中国厨房中最重要的炊具。它极朴极素,海纳百食,不错,溜炒煎炸,锅与铲的碰撞是一个神奇的开关,打开了属于家的声音与味道。

筷:大道至简

以水蒸煮的烹法催生了筷子这一中国人独特的取食工具,而筷子的使用也反过来促进了中国人饮食习惯与烹饪技艺的悄然变化筷子取材自然,简洁朴素,凝结了中国哲学之美。

中国人对食物的钟爱早已超越食物本身,深入到食器之中,锅碗瓢盆,一器一物,滋味悠长。

(材料三)网络大数据

   

八大菜系热度值比较                外卖订单量

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食物与食器浑然与共,见证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B. 目前发现,青铜鼎最早出现于商代,后来,鼎由食器演化为权力的象征。

C. 豆、铁锅等食器的使用,催生了中国人独特的取食工具—筷子。

D. 数据显示,川菜最受欢迎,而早餐,夜宵的外卖订单量都呈增长趋势。

2.请结合选文内容,依照语句特点,补全下面一段话。

__________,食器彰显饮食文化,一盘一碗,器物见证时代烟岚;溜炒煎炸,②__________,一菜一品,味蕾养饮食习惯;川粤湘兽,菜系无谓排名后先,③__________,外卖促成生活变迁。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舍鱼而取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者乎?亦有薄于孝友道,陷于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普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

(节选自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有删改)

(注释)①害:妨碍。②规饬(chì):以正言劝诫。③馁:丧失勇气。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贵于能改过                    岂他人之哉(《送东阳马生序》)

B. 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者乎    独其道(《富贵不能淫》)

C. 亦有薄于孝友道                策不以其道(《马说》)

D. 然亦不当此自歉                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然不害其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2)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但 能 一 旦 脱 然 洗 涤 旧 染 虽 为 底 盗 今 日 不 害 为 君 子 矣

4.(甲)(乙)两文都是儒家的经典作品,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1)(甲)文中孟子认为“贤者”不会像常人那样犯错,“贤者”能够始终践行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乙)文中王阳明认为“贤者”者也会犯错,可贵在于“贤者”能改。由此,王阳明教给学生们的“教条”是__________。(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查看答案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①王绩:隋末唐初诗人,②东皋(gāo):山西东阜村,诗人隐居的地方。③提倚:排。④采薇:古时“采”代指隐居生活。

A. 《钱塘湖春行》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春景的喜爱之情,尾联以“最爱”直抒胸臆。

B. 《野望》写的是山野之景,在萧瑟的秋景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惆怅的情绪。

C. 白诗对“争暖树”,“燕啄春泥”和王诗对“驱返”、“带归”的描写,都充满了动态之感。

D. 白诗和王诗都为律诗,对仗工整,虽语言华美却十分上口,堪称诗歌中的佳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