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千字文》,理想的古代篆书 ①启功先生评价千字文说“...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千字文》,理想的古代篆书

①启功先生评价千字文说“以天地玄”为起句的《千字文》,名头之大,用之广,在成千累万的古文、古书中,能胜过它的,大约是很少很少的。除了用作识字课本外,古代一些规模较大的典籍经常以《千字文》中的字为顺编号,足见《千字文》的影响力。那么,《千字文》为何被视作最想的书呢?

②作为一本书,《千字文》的首要功是教孩子认字。《三字经》《百家姓》都是可以与《千字文》齐驱的启蒙读物,同为蒙书,三字经共1068个字,比千字文的1000字还多68字,但一些常用字几乎每个都能重复出现20次左右,而《千字文》中的字基本上都不重复。《百家姓》倒是很少重字了,只有个别姓会重复,但一来它只564个字,二来它所提供的字很多都只是姓,并非常用字,有些字孩子们可能一生都用不上。但《千字文》不仅字不重复,而且这一千个字还多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及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使用率很高,用它来识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除了识字之外,《千字文》也很适合积累词汇。《三字经》主要着眼于阐发道理,不但不避重字,而且也几乎没有太多词汇,而《千字文》中的词汇却极为丰富,书中有许多古今常用的成语,如寒来暑往、知过必改、空谷传声等等。四字一句的体数,使得千字文意丰深远,简洁而有表现力;于记,几乎每句部可以作为成语使用。

④大多数人想不到的一点是,《千字文》还是学习书法的范本。由于《千字文》集中了常用的一千个互不重复的汉字,加上行文优美典雅,更要的是它的产生与书圣王羲之有密切关系,所以,它无心插柳地成为了历代书法家最为青睐的书写对象,古代大部分著名书法家都写过《千字文》,从书法教育、熏陶的角度看,没有任何启蒙书能提供比《千字文》更丰富全面的书法范本了。

⑤此外《千字文》所提供的知识也比别的启蒙读物要宽广和系统,能够帮助初学习典故,基是历史人物与事件。全文从自然环境说起,再到远古历史、个人修养、历史地理、制度文化等,主题清晰,举向文理一脉相承,层层进,几乎是句句引经,字字用典,非常严谨完整。

⑥另外,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面、学会做人的道理,在这些方面《千字文》比那些枯燥空泛的说教要有力得多。

(文/李小龙,有删改)

1.《千字文》除了孩子认字,积词汇外,还有哪些功用?请分条括概括。

2.为什么选择《千字文》孩子认字最实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请析第③段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第④段的加点词请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1.①是学习书法的范本②学习典故,熟悉历史人物与事件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会做人的道理。 2.《千字文》中的字不重复(字的总量多);字的使用率高。 3.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把《三字经》和《千字文》中词汇的情况进行比较,列举了《千字文》中的成语,具体地突出《千字文》适合积累词汇。 4.“大部分“表范围,指大多数,/说明古代很多著名书法家都写过《千字文》,但并不是所有著名书法家都写过,/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围绕题目要求,分段梳理,找到相关段落或句子,很容易找到第③段除了识字之外,《千字文》也很适合积累词汇。④段根据“没有任何家书能提供字丰富全面的书法本了。”概括出适合练习书法;根据第⑤段概括出学习典故,熟悉历史人物与事件;第⑥段“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面、学会做人的道理”。 2.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不难看出词题目对应的是第②段,仔细阅读第②段的内容,《千字文》孩子认字最实用的原因:是常用字多,而且这一千个字还多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及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使用率高。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句中将《三字经》与《千字文》进行比较,表明运用的是作比较。结合整个句子来看,通过比较,从而突出了《千字文》适合积累词汇的特点。 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大部分”是指“很多”“大多数”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但不表示是全部,如果删去,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彭浪

[北宋]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晩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南下避难途径彭浪矶的时候。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涛布衣家贫,谓妻韩氏曰:“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但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及居荣贵,贞慎俭约,虽爵同千乘,而无嫔媵。禄赐俸秩,散之亲故。

初,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节选自《晋书山涛传》)

(注释)①:山海,弦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之一②三公:古代中央三种最高的合称③():待变令:两县,:赠送,推检:审问查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散之票故                 故患有所不避也

B.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军霸上                     军细柳,以备胡

D. 不欲异于时                 达于汉阴

2.文面流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涛乃取丝付烹/积年全印/封如初

B. 乃取丝付/积年/印封如初

C. 涛乃取丝/付积年/块印如初

D. 乃取/付积年尘/印封如初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面划线的句子。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山涛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行、张仪岂诚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翻译下列加点字词:

(1) 岂不大丈夫哉

(2) 妾妇

(3) 天下之广居

2.用现代汉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孟子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反驳景春的观点,气势非凡、义正词严。

 

查看答案

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随着网结的迅速普及,网络用语也随之发生。②品对庸俗暴戾、浮夸恶搞的网络用语应予以抵制。③网络用语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满足了紧张忙碌的现代人放松身心的需要。④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也出现了不少庸俗恶劣的网络用语,严重影响了网络交友空间里人们价值观的走向。⑤规范使用网络语言很重要。

(1) 第①句中有一处句子成分不当,请写出你的修改建议。

__________

(2) ②③④句语意逻辑有问题,三排序应为___________。(只写号)

(3) 请把第⑤句的陈述句改或祈使句,使语气更强烈。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______________!(茅盾《白杨礼赞》)

(2)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4)轻舟短西湖好,绿水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5)杜甫在《春望》中用张的手法表达战乱时对妻儿强烈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面对锦江山中国美,我们常常同醉于自然的意趣,心中感慨万千却难以表达,正如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