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小题。 挥手 ①我想起人生路上的三次远足,都是父亲去送我的,...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小题。

挥手

①我想起人生路上的三次远足,都是父亲去送我的,他站在路上,远远地向我挥动着手,伫立在路边的人影由大而小,一直到我看不见……

②第一次送别是我小学毕业,我考上了一所郊区的住宿中。那是60年代初,我才14岁,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没有离开过父母。父亲送我去学校报到。公共汽车在郊区的公路上疾驰,他望着窗外绿色的田野,表情变得很开朗。我感觉到离家越来越远,便忐忑不安地问:“我们是不是快要到了?”父亲没有直接回答我,指着窗外翠绿的稻田和在风中飘动的林荫,答非所问地说:“你看,这里的绿颜色多好。”他看了我一眼,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肩胛,又说:“你闻闻这风中的味道,和城市里的味道不一样,乡下有草和树叶的气味,城里没有。这味道会使人健康的。我小时候,就是在乡下长大的。离开父母去学生意的时候,只有12岁,比你还小两岁。”父亲说话时,抚摸着我的肩胛的手始终没有移开,“离开家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季节,比现在晚一些,树上开始落黃叶了。”父亲用很轻松的语气,谈着他少年时代的往事,所有的艰辛和严峻,都融化在他温和的微笑中。

③那天父亲陪我报到,又陪我找到自己的寝室,帮我铺好了床铺。然后,他要回去了。在校门口,父亲拍拍我肩膀,又摸摸我头,然后笑着说:“以后,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开始不不习惯,不要紧,慢慢就会习惯的。”说完,他就大步走出了校门。我目送着父亲的背影。校门外是一条大路,父亲慢慢地向前走着,并不回头。我想,父亲一定会回过头来看看我的。果然,走出十几米远时,父亲回过头来,见我还站着不动,父亲就转过身,使劲向我挥手,叫我回去。

④父亲第二次送我,是“文化大革命”中了。那次,是出远门,我要去农村“插队落户”。当时,父亲是“有问题”的人,境况不太好,他送我到离家不远的车站。那天,是我自己提着行李,父亲默默地走在我身边。快分手时,他才讷讷地说:“你自己当心了,有空常写信回家。”我上了车,父亲站在车站上看着我。他的脸上没有露出别离的伤感,而是带着他常有的那种温和的微笑,只是有一点勉强。车开动了,父亲一边随着车的方向往前走,一边向我挥着手。这时我看见,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⑤父亲第三次送我,是我考上大学去报到那一天。这已经是1978年春天。父亲早已退休,快70岁了。那天,父亲执意要送我去学校,我坚决不要他送。父亲拗不过我,便让步说:“那好,我送你到弄堂(小巷)口。”还没有走出弄堂,我发现他的脚步慢下来。回头一看,我有些吃惊,帮我提着一个小包的父亲竟已是泪流满面。我连忙问:“我是去上大学,是好事情啊,你干吗这样难过呢?”父亲一边擦眼泪,一边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可是,我想为什么总是我送你离开家呢?我想我还能送你几次呢?”说着,泪水又从他的眼眶里涌了出来。这时,我突然发现,父亲花白的头发比前几年稀疏得多,他的额头也有了我先前未留意过的皱纹。父亲是有点老了……

⑥现在,每当我一人静下心来,面前总会出现父亲的形象。他像往常一样,对着我微笑。他就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向我挥手,就像许多年前他送我时,在路上回过头来向我挥手一样……有时候我想,短促的人生,其实就像匆忙的挥手一样,挥手之间,一切都已经过去,已经成为过眼烟云。然而父亲对我挥手的形象,我却无法忘记。

(作者:赵丽宏,有删改)

1.选文为什么以“挥手”为题?

2.文中三次送别的地点分别是“校门口”“离家不远的车站”“弄堂”,这说明了什么?

3.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他看了我一眼,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肩胛……

4.品味父亲临别时的话语,说说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你自己当心了,有空常写信回家。”

(2)“我想为什么总是我送你离开家呢?我想我还能送你几次呢?”

5.总观全文,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1. 送别时父亲的“挥手”让儿子终生难忘,它凝聚着父子间真挚的情感,也是行文的线索。 2. 说明了送别的路程越来越短,送别时父子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3. 动作描写,父亲用温柔的动作来安抚儿子的不安,表现父亲体贴和关爱。 4. (1)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牵挂,惦记着他的平安。 (2)日渐衰老的父亲在分别时,对儿子极为不舍和强烈感伤。 5. 结尾扣题,与前文呼应,既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抒发儿子对父亲的挚爱与怀念。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文章叙写了父亲与自己差别时的三次“挥手”,所以,挥手是贯穿文章的叙事线索;“挥手”饱含着父亲对“我”的爱,凝聚着父子间真挚的情感,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以“挥手”为题,设置了疑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用“挥手”作题目。据此理解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叙写了父亲三次送“我”的情形:第一次,是“我”第一次离开家进入初中校园,一直将“我”送到校园里,为“我”做好安排,在校门口分手;第二次,父亲送“我”去农村“插队落户”,将“我”送到车站的分手;第三次,是年近70的父亲送“我”上大学时,送“我”到“弄堂”,脚步便慢了下来。说明了父亲送“我”的距离越来越短,一方面说明“在”长大,另一方面说明父亲越来越老,身体越来越差。暗示了“我”与父亲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3.试题分析: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语句“他看了我一眼,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肩胛……”运用的是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具体叙写了父亲用温柔的动作来安抚“我”忐忑不安的心情,表现父亲对“我”的关爱之情。 4.试题分析:考查语言描写的表达作用。作答可以从语言与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关系、语言与人物的思想精神的关系、语言与人物的身份地位的关系、语言与表现主题的关系等方面,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1)语句“你自己当心了,有空常写信回家”是父亲送“我”去农村“插队落户”,将“我”送到车站的分手时所说的话,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惦记着儿子路上的平安,也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牵挂。(2)语句“我想为什么总是我送你离开家呢?我想我还能送你几次呢?”是年近70的父亲送“我”上大学时,送“我”到“弄堂”时所说的话,从中可以看出年老体衰父亲内心的伤感,也表达了父亲对儿子不舍和关爱。据此理解作答。 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作答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结尾部分的文字一般来说,结构上有总结、照应前文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抒发情感的作用。如果是特殊的结尾形式,委婉含蓄,意在言外,能引发读者的想象或思考。文章的结尾再次回想起父亲“挥手”差别的情形,结构上,与前文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上,总结全文,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抒发儿子对父亲的怀念,深化了文章中心。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小题。

①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②“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③“可以抄一点。”

④“拿来我看!”

⑤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1.请给选文叙述的内容拟一个小标题。

2.第⑤段线句,藤野先生看作者的讲义,最能体现“全面”的词语是_____;最能体现“细致”的词语是_____;最能体现“始终如一”的词语是_____

3.选文通过记叙藤野先生的言行凸显他怎样的品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小题。

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1)舜于畎亩之中

(2)空乏其身

(3)人恒

(4)出则无国外患者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渔者歌曰

B. 必先其心志/何而不平

C. 其筋骨/上自

D. 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 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说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 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由个人到国家,逐层推进,思路清晰严密。

D. 文章运用排比句式,形成无可辩驳的气势,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之北镇剪纸。

(剪纸知识)

(1)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北镇剪纸的特点。

医巫闾山地区满族人的原始崇拜活动中往往用树皮、兽皮剪刻诸神形象,这种活动历年相沿成习,最后发展成为一种剪纸艺术。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剪纸欣赏)

(2)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寿》)

(2)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塞外大漠雄奇壮丽的风光。

(6)《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与朱元思书》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异曲同工之妙。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第一次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

B. 埃德加·斯诺在陕北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对毛泽东的介绍最为详尽。

C. 《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是法布尔耗尽一生的精力研究昆虫而与下的传世佳作。

D. 法布尔向读者介绍了蝗虫、天牛、蟋蟀、蜘蛛等昆虫,他揭秘螳螂“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