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记游白水岩 苏轼 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记游白水岩

苏轼

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③击汰:拍击水波。亦指划船。④馀甘:即橄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其源殆可以______

②折处为潭______

与过饮酒______

影颓然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2)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3.对选文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虽短,却将父子两人一整天的游览活动具体而真切地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B. 选文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顺序,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C. 选文善于抓住特征写景,“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八字,江水湍急、澄澈之态尽出。

D. 苏轼又被贬惠州后写了本文,含蓄表达了奇山异水也排遣不了自己内心郁闷之情。

 

1. ①使……熟(煮熟) ②就 ③再;又 ④看(回看) 2. (1)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处百丈瀑布。 (2)(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3. C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本题注意: ①句意为: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熟,煮熟。 ④句意为:喝醉了酒回头看自己的影子。顾,回头看。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词语:中流,中游。掬,用双手捧。②重点词语:雪:像雪一样。雷:像雷鸣一样。都是词类活用。 3.C:“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八字,写的是江水拍岸,不是写江水湍急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又有一百丈的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瀑布泻入潭里溅起的水花)像雪在飞,(水声)像雷鸣,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佛的痕迹吧。 傍晚回去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我从不同角度)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翻过了几座山,到了江边,此时山中月亮出来,我们在江中心划船,用双手捧着碧玉般的月影回到家已经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喝醉了酒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苏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作答。

客晓

清·沈受宏

千里作远客,五更思故乡。

寒鸦数声起,窗外月如霜。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寒鸦数声起,窗外月如霜”的画面。

2.诗的三、四两句写景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班级要举行“喜迎猪年”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对下图中书法作品的字体和用笔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上是楷书,笔画平直,书写时一笔一画独立完成,用笔多有提拔,字形方正端庄。

B.右上是行书,用笔连贯,笔画常有钩挑和牵丝,字形富于变化。

C.左下是隶书,蚕头燕尾,撇捺收笔时往往向上挑起,字形稍有扁宽。

D.右下是草书,往往以符号代替偏旁,笔画飞动,连绵缠绕,纵横奔放。

(2)请为“一年春作首”选择最恰当的下联,以构成一幅具有浓郁猪年特色的春联(    )

A.亥猪拱福门    B.百业农为基    C.六畜猪为先    D.猪岁喜盈门

(3)中国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也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中国剪纸艺术造型质朴、生动有趣。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许多方面。请从构思和寓意角度对下面的剪纸作品进行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关于“如何阅读现代诗歌”,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______

A.要注意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现代诗歌一般是分行书写的,而且必须押韵。

B.要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与日常语言相比,更为精炼优美,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C.要把握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诗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诗人总会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传达出独特的情感。

D.要体味诗歌的情感。可以说,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

(2)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在古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小说经历了不断的丰富和拓展。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众多不朽的名著。

B.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C.《智取生辰纲》在结尾才点明“智取生辰纲”的计策,这样安排,采用了补叙手法,使文章集中凝练,生动有趣,造成悬念,比直陈其事,更具有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

D.刘姥姥是《红楼梦》里让人眼前一亮的人物。刘姥姥共三次进大观园,教材中节选部分是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个熟语现在常用来比喻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

(3)《水浒传》是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称为“回目”,用以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如《水浒传》第十五回的回目是:“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请根据《水浒传》第七回的内容梗概补全回目。

(内容梗概)

花和尚鲁智深终于用武力制服了众波皮,泼皮们便买来酒牵来猪请鲁智深饮酒。酒后鲁智深将院中垂杨柳连根拨起,众泼皮惊服后每日请智深饮酒演武。鲁智深便作东还席,席间给众泼皮使禅杖。豹子头林冲在墙外看见喝彩,两人结为兄弟。

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调戏林冲之妻。林冲见是高衙内,虽然恼怒,但忍了。鲁智深来助,林冲忍让。老都管引富安和林冲好友陆谦见高太尉,定下了陷害林冲的计策。林冲接到高俅的信,要他去白虎堂等,还要他把宝刀带上。林冲到了白虎堂,高俅却说林冲带刀闯入白虎堂,将他抓了起来,还收了他的刀,就这样林冲中计被擒。

(回目名)花和尚倒拔垂杨柳,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

①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③《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答题卡上默写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溪而渔        身其境

B. 山间之朝      色苍茫

C. 杂然而前者    推出新

D. 野芳而幽香    百百中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西南诸峰      其真无马耶(《马说》)

B. 云归岩穴暝    人不知不愠(《论语》)

C. 山间四时也    予尝求古仁人心(《岳阳楼记》)

D. 负者歌途      告知帝(《愚公移山》)

3.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C.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D.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 第②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千变万化,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C.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极度消沉的表现。

D. 第③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是为了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