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野姜花 林清玄 在通化市场散步,拥挤的人潮中突然飞出来一股清气,使人...

现代文阅读

野姜花

林清玄

在通化市场散步,拥挤的人潮中突然飞出来一股清气,使人心情为之一爽。循香而往,发现有一位卖花的老人正在推销他从山上采来的野姜花,每一把有五枝花,一把十块钱。

老人说他的家住在山坡上,他每天出去种作的时候,总要经过横生着野姜花的坡地,从来不觉得野姜花有什么珍贵。只觉得这种花有一种特别的香。今年秋天,他种田累了,依在村旁午睡,睡醒后发现满腹的香气,清新的空气格外香甜。老人想:这种长在野地里的香花,说不定有人喜欢,于是他剪了一百把野姜花到通化街来卖,在一小时内就卖光了,老人说:“台北爱花的人真不少,卖花比种田好赚哩!”

我买了十把野姜花,想到这位可爱的老人,也记起买野花的人可能是爱花的,可能其中也深埋着一种甜蜜的回忆;就像听一首老歌,那歌已经远去了,声音则留下来,每一次听老歌,我就想起当年那些同唱一首老歌的朋友,他们的星云四散,使那些老歌更显得韵味深长。

第一次认识野姜花的可爱,是许多年前的经验,我们在木栅醉梦溪散步,一位少女告诉我:“野姜花的花像极了停在绿树上的小白蛱蝶,而野姜花的叶则像船一样,随时准备出航向远方。”然后我们相偕坐在桥上,把摘来的野姜花一瓣瓣飘下溪里,真像蝴蝶翩翩;将叶子掷向溪里,平平随溪水流去,也真像一条绿色的小舟。女孩并且告诉我:“有淡褐色眼珠的男人都注定要流浪的。”然后我们轻轻的告别,从未再相见。

如今,岁月像蝴蝶飞过、像小舟流去,我也度过了很长的一段流浪岁月,仅剩野姜花的兴谢在每年的秋天让人神伤。后来我住在木栅山上,就在屋后不远处有一个荒废的小屋,春天里月桃花像一串晶白的珍珠垂在各处,秋风一吹,野姜花的白色精灵则迎风飞展。我常在那颓落的墙脚独坐,一坐便是一个下午,感觉到秋天的心情可以用两句诗来形容:“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记忆如花一样,温暖的记忆则像花香,在寒冷的夜空也会放散。

我把买来的野姜花用一个巨大的陶罐放起来,小屋里就被香气缠绕,出门的时候,香气像远远的拖着一条尾巴,走远了,还跟随着。我想到,即使像买花这样的小事,也有许多珍贵的经验。

有一次赶火车要去见远方的友人,在火车站前被一位卖水仙花的小孩拦住,硬要叫人买花,我买了一大束水仙花,没想到那束水仙花成为最好的礼物,朋友每回来信都提起那束水仙,说:“没想到你这么有心!”

又有一次要去看一位女长辈,这位老妇年轻时曾有过美丽辉煌的时光,我走进巷子时突然灵机一动,折回花店买了一束玫瑰,一共九朵。我说:“青春长久。”竟把她感动得眼中含泪,她说:“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没有人送我玫瑰了,没想到,真是没想到还有人送我玫瑰。”说完她就轻轻啜泣起来,我几乎在这种心情中看岁月蹑足如猫步,无声悄然走过,隔了两星期我去看她,那些玫瑰犹未谢尽,原来她把玫瑰连着花瓶冰在冰箱里,想要捉住青春的最后,看得让人心疼。

每天上班的时候,我会路过复兴甫路,就在复兴南路和南京东路的快车道上,时常有一些卖玉兰花的人,有小孩、有少女,也有中年妇人,他们将四朵玉兰花串成一串,车子经过时就敲着你的车窗说:“先生,买一串香的玉兰花。”使得我每天买一串玉兰花成为习惯,我喜欢那样的感觉——有人敲车窗卖给你一串花,而后天涯相错,好像走过一条乡村的道路,沿路都是花香鸟语。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东部的东澳乡旅行,所有走苏花公路的车子都要在那里错车。有一位长着一对大眼睛的山地小男孩卖着他从山上采回来的野百合,那些开在深山里的百合花显得特别小巧,还放散着淡淡的香气。我买了所有的野百合,坐在沿海的窗口,看着远方海的湛蓝及眼前百合的洁白,突然兴起一种想法,这些百合开在深山里是很孤独的,唯其有人欣赏它的美和它的香才增显了它存在的意义,再好的花开在山里,如果没有被人望见就谢去,便减损了它的美。

因此,我总是感谢那些卖花的人,他们和我原来都是不相识的,因为有了花魂,我们竟可以在任何时地有了灵犀一点,小小的一把花想起来自有它的魅力。

当我们在随意行路的时候,遇到卖花的人,也许花很少的钱买一把花,有时候留着自己欣赏,有时候送给朋友,不论怎么样处理,总会值回花价的吧!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2.在作者淡淡的叙述中,读者走进一个个花一样纯美的故事,这些故事被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演绎得精致动人。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三个故事。

3.花香脉脉,情思袅袅。捧读全文,我们嗅到了作者心田上的缕缕花香,在与花有关的美好回忆中,流淌着作者哪些美好的情思呢?

4.下列句子极富表现力,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赏析。

(1)在通化市场散步,拥挤的人潮中突然飞出来一股清气,使人心情为之一爽。

(2)我把买来的野姜花用一个巨大的陶罐放起来,小屋里就被香气缠绕,出门的时候,香气就像远远的一条尾巴,还跟随着。

5.第六段“记忆如花一样,温暖的记忆则像花香,在寒冷的夜空也会放散”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深层含义是什么?

6.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野姜花”,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写其他的花,记述和花相关的事。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7.“如今,岁月像蝴蝶飞过、像小舟流去,我也度过了很长的一段流浪岁月,仅剩野姜花的兴谢在每年的秋天让人神伤。”请你仿写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自己在流逝的时光中的一份真实的心境。

 

1. ①yùn ②chuò ③zhàn ④mèi 2. 例:在市场上买一位老人的野姜花;木栅醉梦溪和一位少女邂逅谈野姜花;送水仙花给远方的友人。 3. 尊敬老人,尊重劳动,留恋人生美好的时光,珍惜友情和缘分,满怀着爱心去面对一切事物,祝福所有美好的人。 4. ①)运用“飞”字,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花香来得突然,清新馥郁,令人神清气爽.②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语言形象生动,将花香形容得富有生机,美好可爱,表现出花香的迷人持久 5.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将记忆比成花,将温暖的记忆比成花香,形象地写出了记忆的美好,令人流连.在孤独寂寞抑郁的处境中,这种美丽的回忆会伴随我们,帮助我们驱走孤寂伤感,带来丝丝幸福( 6. 这篇文章的题目虽然是“野姜花”,但是其表达的主旨却是花的故事所展现的对温馨、浪漫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善”的人性的感悟,对“美”的人情的褒扬。前三段就已经通过野姜花将这一主题进行了阐述。后边所写到的水仙花、玉兰花和野百合的故事不仅不会对主题造成冲击,反而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与前文写到的“野姜花”相互映衬,凸显了本文的主题。(意思对,言之成理即可) 7.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仿写这个句子,表达自己在流逝的时光中的一份真实的心境,表达精彩。 【解析】 1.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注意“啜”“湛”的拼音。湛蓝:深蓝色(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三个小故事即可。结合“发现有一位卖花的老人正在推销他从山上采来的野姜花,每一把有五枝花,一把十块钱。”概括出:在市场上买一位老人的野姜花;结合“第一次认识野姜花的可爱,是许多年前的经验,我们在木栅醉梦溪散步,一位少女告诉我:‘野姜花的花像极了停在绿树上的小白蛱蝶,而野姜花的叶则像船一样,随时准备出航向远方。’然后我们相偕坐在桥上,把摘来的野姜花一瓣瓣飘下溪里,真像蝴蝶翩翩;将叶子掷向溪里,平平随溪水流去,也真像一条绿色的小舟。”概括出:木栅醉梦溪和一位少女邂逅谈野姜花;结合“有一次赶火车要去见远方的友人,在火车站前被一位卖水仙花的小孩拦住,硬要叫人买花,我买了一大束水仙花,没想到那束水仙花成为最好的礼物”概括出:送水仙花给远方的友人。结合“有一位长着一对大眼睛的山地小男孩卖着他从山上采回来的野百合,那些开在深山里的百合花显得特别小巧,还放散着淡淡的香气。我买了所有的野百合”概括出:买了小男孩的百合;结合“要去看一位女长辈,这位老妇年轻时曾有过美丽辉煌的时光,我走进巷子时突然灵机一动,折回花店买了一束玫瑰”概括出:送女长辈玫瑰花。注意三个即可。 3.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分析蕴含在故事中的情感。结合“在市场上买一位老人的野姜花”可以得出:尊重劳动,尊重老人;结合“木栅醉梦溪和一位少女邂逅谈野姜花”分析得出:珍惜缘分;结合“送水仙花给远方的友人”分析得出:珍惜友情;结合“送女长辈玫瑰花”分析得出:留恋人生美好的时光;结合“我总是感谢那些卖花的人,他们和我原来都是不相识的,因为有了花魂,我们竟可以在任何时地有了灵犀一点,小小的一把花想起来自有它的魅力。”分析得出:满怀着爱心去面对一切事物,祝福所有美好的人。 4.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遣词造句等角度入手。(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分析。“飞”字,生动准确地写出了野姜花的花香来得突然,清新馥郁,令人神清气爽,突出了我对野姜花的喜爱。(2)从修辞的教辅分析。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结合修辞方法的作用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香气就像远远的一条尾巴”运用了比喻,“还跟随着”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语言形象生动,将花香形容得富有生机,美好可爱,表现出花香的迷人持久。 5.要求学生首先指出修辞方法,然后分析含义。“记忆如花一样,温暖的记忆则像花香,在寒冷的夜空也会放散”运用了比喻,将“记忆”比成“花”,将“温暖的记忆”比成“花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如花的记忆的之美好,令人流连。深层含义需结合所列举的小故事分析。种种如花的回忆会在在孤独寂寞抑郁的处境中伴随我们,帮助我们驱走孤寂伤感,带来丝丝幸福。 6.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联系作者所表达情感,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作答。从内容上看,作者几次“买花”“送花”,从水仙花、玫瑰花、玉兰花再到最后叙述的野百合,花朵种类不同,经历与感受也各不相同,既丰富了“花”的内涵,也丰富了文章的内涵,突出了作者的情感;后文中提及的花朵与前文中主要描写的“野姜花”相互映衬,突出文章主旨,彼此之间“卖花”“买花”“送花”都表现了卖花人与作者对温馨、浪漫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渴望温暖,是对“善”的人性的深刻感悟,对“美”的人情的赞扬。从结构上看,种类不同的花朵,所处的时间各不相同,既有现在时也有过去所经历的美好回忆,所处的空间也不同,地点包括“通化市场”“木栅醉梦溪”“火车站”“复兴甫路”等等,各种转换既让文章的布局错落有致,也让文章的层次更加丰富。 7.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本题属于修辞,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结合句中的“比喻的修辞手法”和“表达自己在流逝的时光中的一份真实的心境。”仿写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1)哀:极伤心。(2)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4)壹似:很像。(5)舅:在古文中也指“公公”,即丈夫的父亲。(6)小子:孔子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何为不__________)            ②小子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苛政猛于虎也。”

3.《捕蛇者说》中哪一情节与选文相似?这两处情节让与《桃花源记》中的哪句话相符。

 

查看答案

阅读《送东阳马升序》,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送东阳马生序》作者是明代文学家________

2.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每借于藏书之家

②又患无师名人与游

③同舍生皆绮绣

④今虽耄老

3.翻译“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这句话对于表达文章主旨有什么作用?

4.本文最主要的写法是对比,请写出衣着方面的对比句,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5.根据下面内容,写出《论语》中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句。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以中有足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写出本文作者求学时对待老师态度的句子,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关雎》)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蒹葭》)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边塞特有的乐器,表达送别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棚户区改造工程,把破旧的平房变成整洁的高楼,供市民居住,实现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希望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初冬的早晨,车辆沿着乡间公路前行,透过车窗,望见道路两边的树木落满了雪花,不禁随口吟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师表》中表达作者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作文

有一首歌唱道:“幸福在哪里?朋友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 她在艰苦的劳动里…… 她在精心的耕作中,她在知识的宝库里。”

请把题目“幸福在”补充完整,然后写作。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城里人与乡下人

毕淑敏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炭火上烤熟。

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哑的火焰上,一条幻像变成了两条。浑身披挂盐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

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

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

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我说,还有呢?

没有了。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

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

老农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

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

老农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差了。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乾隆年间老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

我反驳道,乾隆年间老辈子好像没有这种甜糯玉米。

老农笑笑说,你这个人还好较真。种子是没这会儿的好,我说的是种法。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说到这里,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

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

老农清了清嗓子,以表明他将要询问的题目是多么不同寻常。在咽下了几大口唾沫之后,他说,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问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

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

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我说,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

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

他说,早年问,有一个广告,唱的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记得吗?人就像害虫。打了农药,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恶病死了,有的就产生了抗药性,不死。你们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来的害虫,有了抗体,反倒更坚强了。

周围的人偷听到我们的话,七嘴八舌道,是啊是这样。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种药饵毒杀吗?绝了吗?没有!越杀越多。城里人也跟它们似的,毒不死的。

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

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老农非常热情地说。

我望着他善良而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

泾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

我不敢生出责备老农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杀不死的青虫。

前两天看报纸,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以上。可否这样说:大部分中国人现在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

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

分手的时候,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以小见大,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平淡无奇的情节展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其所反映的问题引人深思。

B. “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运用了拟声词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吃老农烤鱼时香美可口的感觉。

C. 对于老农的询问,“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一个在旁偷听的小伙子给解了围,“我”对他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

D. 文章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训,目的只是为了批评老农的狭隘自私的小农意识。

E. 文末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这个结尾具有明显的反讽意味,引人深思。

2.文中的“老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3.“我”听了老农“城里人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的问题,想到了什么?

4.对老农“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请陈述观点并作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