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⑴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⑵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⑶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⑷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一会,有些着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⑸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⑹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⑺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对面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⑻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一张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⑼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⑽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小女孩接过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⑾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⑿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发起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蹭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⒀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1.选文中的“他”一个什么样的人?

2.第1段划线部分的句子有何作用?

3.第⑶段是选文的插叙部分,作者交代这两段有何用意?

4.分析选文第⑾段“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一句中加点词语“凝固”的表达效果。

5.分析结尾划线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的作用。

 

1. 勤劳、有责任心、善良。(答对两点即可) 2. ①交代时令,写出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小女孩儿发高烧做铺垫。②渲染恬静的气氛,烘托他愉快的心情③用雪景的美丽衬托了主人公善良的高尚品质。 3. ①交代他离开家外出打工的原因②交代他挣钱的不易,为下文他掏钱救助小女孩表现他的善良做铺垫。③突出本文的主旨。(答出两点即可) 4. ①“凝固”是固定不变,停滞的意思②形象地表现出他在看到自己救助的小女孩竟然是自己的女儿时的内心震惊。 5. ①总结全文,②照应题目,③再次强调善良的重要性。点明文章的中心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抓住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人物的言行上分析其性格或思想品质,从他披星戴月地干活可知他的勤劳;从他拿出五十元钱给小女孩看病可以看出他善良有爱心;从“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这句话可知他是个有责任心的人。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铺垫情节、衬托人物心情、突出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等;还要具体根据文章来分析,比如本文开头写景不仅设置了故事的环境,还与下文写“他”救助女孩的情节有关,同时对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品质有一定的联系。因此,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这一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交代时令,写出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小女孩儿发高烧作铺垫;渲染恬静的气氛,烘托他愉快的心情,用雪景的美丽衬托了主人公善良的品质。 3.本题考查探究小说创作技巧的能力。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两段属于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叙述原来的事情。插叙的作用一般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等。(3)段是选文的插叙部分,补充交代他离开家外出打工的原因,挣钱的不易,为下文他掏钱救助小女孩做铺垫,使文章脉络清晰,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先要解释词语的本义,然后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答题原则,认真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所表达的内容或人物的心情。“凝固”指固定不变,停滞,这里表现出他在看到自己救助的小女孩竟然是自己的女儿时,内心震惊无比。 5.本题考查学生生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分析作用,考生要从文章的主旨、开头和结尾、关键语句等方面着手分析。记叙文结尾段的作用的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作用;在结构上,起到……作用。内容上的作用包括“含义、思想情感”,结构上的作用包括“照应、总结”等。本文结尾在结构上,照应开头人物的心情;内容上,写出内心的豁然开朗,深化了文章主旨。阅读文本可知,结尾句照应题目,再次强调善良的重要性。点明文章的中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长在心上的眼睛

梅贻涵

①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②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③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底都快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指头冻成了胡萝卜头。

④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对着他坐着。小驴问奶奶,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许多天过去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⑤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⑥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大胖不解地说:“ 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四处跑?”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地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 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 我在山上挖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 穿上试试,看合脚不?”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流着泪说:“ 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那你怎么看到的?”

⑦“用心。”

⑧“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

⑨“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奶奶笑了笑说。

1.本文写了奶奶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鞋”在本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3.第⑥段“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一句中的“颤抖”一词有何作用?

4.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长在心上的眼睛”不如“奶奶的眼睛”好,你的看法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读《三字经》 《弟子规》,正衣冠,朱砂启智,行鞠躬礼-—这就是汉中蒙正学堂举办的开蒙仪式。近日,陕西汉中市汉台区几名家长集资百万元开办“私塾”,主要教授孩子国学以及现行的语文、数学,茶艺、曲艺等内容。学堂内20多名全日制学生大多是投资家长的孩子和教师子女。

材料二: 近年来,许多地方的少儿都在诵读《弟子规》 《三字经》 《千字文》。亲近经典,可以净化心灵,涵养大气。这些书都是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文化经典,其中有不少内容在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等方面,仍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上联,请根据你所学的对联知识,拟写出下联。

上联:诵读《三字经》,懂为人处世规范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你和同学就“现代孩子应不应该接受旧时私塾式的教育”这一话题展开辩论。甲方的观点:现代孩子应该接受旧时私塾式的教育。你是乙方,请写出你方的观点,并陈述一条支持你方观点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同学们,《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你应该读过吧,你能根据所给的语段写出所描写的人物吗?

(1)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___

(2)我叫他老徐,因为苏区人人都是这样叫他——教书先生老徐。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中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___

(3)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被敌军俘获了,他又去打仗夺马,结果真的夺了回来。___

(4)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中绝大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做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王维《使至塞上》中与首句“单车”相呼应,将万里行程用寥寥数语轻轻带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莺歌燕舞的画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持续快速增长,这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

B. 农历三月三,阳光明媚,旗幡招展,轩辕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隆重举行,盛况空前。

C. 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很容易使孩子滋生骄纵、任性、自私等缺点。

D.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