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不仅引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不仅引发观影热潮,而且成为舆论焦点。这就是票房已经突破30亿的《流浪地球》。

电影讲的是太阳将要发生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去往比邻星系。电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一段旅程中。设想一下,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距离将以4.3光年为计、时间将以2500年为计,一代人都不过是一瞬间。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这真可谓是星辰大海的征途,期间该有多少的惊心动魄!如果说漫威的宇宙是多时空的超级英雄,星球大战的宇宙是翻版的地球政治,充满幻想的趣味;那么《流浪地球》的宇宙,则是一种时间性的宇宙、发展着的宇宙,更能体现人类的灵长、也更具有科学的色彩。

我们有理由期待,今后在大屏幕上,能看到移民中“飞船派”和“地球派”的争吵,能看到地球冲出太阳系后的漫长漂泊,能看到这个想象家园中社会、文化、心理和伦理的改变,也能看到人类在壮丽的宇宙迎接文明的又一次曙光。《星球大战》已经拍了10部,《异形》系列也已经有8部,《流浪地球》能否成为一个系列的开启呢?从这个角度看,说这个电影开启了一个新的电影世界,倒也不算过誉。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能看到许多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在春节的北京地下城,街头张贴着“福”字,孩子们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课堂上朗读朱自清的《春》,而冰封的大地上,济宁、上海、杭州的路标宛然。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比如,西方科幻经典《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地球在一开始就被爆破;而《流浪地球》中,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逃亡。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

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有评论认为,“中国科幻成功实践是改革开放40年科技巨大进步带动的瓜熟蒂落,更源于一批对未来与人类命运充满想象和热情的创作者的笔耕不辍”,这让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世界的科幻文艺创作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

——选自人民日报:《流浪地球》争论意味着更高的期待(有删改)

文本二:

围绕《流浪地球》,人们主要讨论了三个有趣的问题:第一,非西方主体能否实质性的参与全球宏大叙事的主线,并做出无法被否认的贡献,简而言之,就是,非西方能否成为主体之一;第二,欧美国家事实上长期垄断的叙事结构和话语体系,能否被后来者在主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超越;第三,中国是否可以在想象空间里领先一步,做出一些超越自身当前实力的“丰功伟绩”,包括使用科幻的方式。

这场讨论的出现,是偶然的,因为没人知道《流浪地球》这片子能够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空手套战狼”的方式绝地大翻身。

另一方面,这场讨论的出现,是必然的,尽管今天的地球并不面临立刻走向消亡的宏大威胁,但国际体系变迁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而言,在精神和心理方面,其实并不真的逊色于一场“太阳氦闪”级别的考验;而《流浪地球》中的核心命题:当不知道有没有希望,但注定要有人担当,要有人牺牲,要有人去行动时,应该怎么办的命题,在今天中国现实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中,无时无刻不存在。极而言之,这个考验,从19世纪中后期中国被卷入现代化以来,就始终存在;能够走到今天,就是无数中国人做出了正确的回应;只不过,在2019年农历猪年春节,这个选择,以借鉴来自好莱坞的技术手段,加上一群中国人的创意和演技,可视化的呈现了出来。可视化呈现的结果,是诱发了超大规模的情绪共鸣,这就是历史的必然。

——节选自观察者网:《流浪地球》意外成了中国崛起的试金石

文本三:

《流浪地球》的现实意义,绝不仅仅是几十亿元票房和一片赞誉。它更大的贡献,在于创作制作影片的过程中,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技术团队和方方面面的人才力量。通过参照“好莱坞模式”生产制作类型化大片,大大推进了中国电影工业标准化、流程化水平。此外,《流浪地球》所呈现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也为国产科幻电影提供了一种范式。这些人才队伍弥足珍贵,这些经验、路径和模式更应该进行总结提炼,逐渐形成一整套标准、流程和规范,并进行固化和推广。这些工作,将为后来的电影人开辟道路,为更多优秀的国产科幻电影、类型化大片的涌现,从创作制作的人才、标准、流程和机制等方面提供强有力支撑,在“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之后,开辟一个中国科幻电影、中国类型化大片的全新时代。

——摘自光明日报:用工匠精神打造《流浪地球》

1.阅读以上材料,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浪地球》获得高票房的原因在于它不光有来自好莱坞的技术手段,并让我们看到许多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

B. 文本一中的“飞船派”在科幻电影中指当危险(灾难)来临时放弃地球,造飞船离开;“地球派”则是带着地球一起走。

C. 《流浪地球》将中国人面对国际体系变迁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时的回应可视化地呈现了出来。

D. 《流浪地球》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中有着重要意义,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划线句的作用。

在春节的北京地下城,街头张贴着“福”字,孩子们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课堂上朗读朱自清的《春》,而冰封的大地上,济宁、上海、杭州的路标宛然。

3.联系上下文,说说文本二中画线句子“这个考验,从19世纪中后期中国被卷入现代化以来,就始终存在”中加点的“这个”具体指代什么?

4.根据文本,请你说说《流浪地球》这部中国科幻电影具有哪些特点?

5.通读以上三个文本,从文本二中人们主要讨论的“三个有趣的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来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1. A 2. 举例论证。举贴“福”、学生穿蓝白相间校服等极具中国元素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影片中(许多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充满着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3. 国际体系变迁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时,当不知道有没有希望,但注定要有人担当,要有人牺牲,要有人去行动时,应该怎么办。 4. 要点:(1)是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科技巨大进步背景下,由一批对未来与人类命运充满想象和热情的中国创作者创作的电影;(2)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体现中国价值、东方理念);(3)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更能体现人类的灵长、也更具有科学的色彩;(4)可视化的呈现中国人面对国际体系变迁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时的态度。 5. 扣文中材料从正面肯定回答。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文本,重点介绍的是在中国科技巨大进步背景下,由一批对未来与人类命运充满想象和热情的中国创作者创作的电影《流浪地球》,开辟一个中国科幻电影、中国类型化大片的全新时代。并没有介绍《流浪地球》获得高票房的原因。故答案为A。 2.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本题列举贴“福”、学生穿蓝白相间校服等极具中国元素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的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影片中有“许多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的观点。据此理解作答。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句子中词语指代内容。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是要结合上下文,找出代词可能指代的内容,然后代入具体的语境后通读句子,看句子在表情达意上有无变化来检验正误。本题中代词“这个”指代的内容可依据“国际体系变迁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而言,在精神和心理方面,其实并不真的逊色于一场‘太阳氦闪’级别的考验;而《流浪地球》中的核心命题:当不知道有没有希望,但注定要有人担当,要有人牺牲,要有人去行动时,应该怎么办的命题,在今天中国现实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这一语句概括作答。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概括。为了真正达到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筛选要点,归纳概括这一目的,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本题可依据文本一中的“《流浪地球》的宇宙,则是一种时间性的宇宙、发展着的宇宙,更能体现人类的灵长、也更具有科学的色彩”“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能看到许多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以借鉴来自好莱坞的技术手段,加上一群中国人的创意和演技,可视化的呈现了出来”“以借鉴来自好莱坞的技术手段,加上一群中国人的创意和演技,可视化的呈现了出来。可视化呈现的结果,是诱发了超大规模的情绪共鸣,这就是历史的必然”等语句概括作答。 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文本二中人们主要讨论的“三个有趣的问题”是“非西方主体能否实质性的参与全球宏大叙事的主线,并做出无法被否认的贡献”“欧美国家事实上长期垄断的叙事结构和话语体系,能否被后来者在主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超越”“中国是否可以在想象空间里领先一步,做出一些超越自身当前实力的‘丰功伟绩’,包括使用科幻的方式”。在过去,电影市场,特别是科幻电影几乎为西方国家所垄断,包括创作的内容、形式、表现手法等。中国电影是后来者,能否实现超越西方国家,可依据文本中的介绍和自己对电影的了解,从三个问题中选择一个,采用“观点+理由”的方法进行阐述即可。答案不唯一,但要从积极的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离太阳最近的时光

①我翻过很多字典,对芒种的理解,仍不及大字不识几个的父亲。

②对节气,父亲嗅觉灵敏,尤其是芒种。麦芒日益坚硬,他整天在地里转悠,回来时,一双手能洗黑一盆水。当他嚼着麦粒、用麦芒般的胡子扎我时,我就知道芒种了,要收麦了。

③在我最初的印象里,芒种有些痛。阳光和麦芒,如箭矢,刺在身上,疼痛汗流如注。父亲却不在乎,光着膀子,挥着镰刀,任它们上下夹击。“气吞万里如虎”。那黄铜般的身体,就是铜墙铁壁,阳光和麦芒纷纷折落,洒落在滚滚的汗水中。我也学过父亲,气吞山河地割麦子,阳光炽热,麦芒燎人,我很快就败下阵来:腿上挂彩,掌心磨出水泡。父亲说我不是干活的料,打发我回家读书。

④以后,每年麦收时节,我都是父亲的观众、芒种的旁观者。

⑤那时,机械少,农活都靠手。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忙得热火朝天。我看不下书,就去送茶水。更多时,我坐在地头的树荫下,看父亲坦克般碾过麦田。麦芒如刺,麦粒滚圆;太阳刺眼,光芒万道。我惭愧地垂下头,我成不了父亲那样的人!

⑥我决心读好书。“种不好地,就把书读好。”父亲的话,我记得。他没机会把书读好,我有。我没有辜负他,从小学到高中,我的成绩和他的麦子一样“出类拔萃”。一说起我,他的眼就眯成一条缝,就像乐呵呵地看他的麦子。

⑦高考前放假,正赶上芒种。“芒种芒种,忙着收忙着种。”我却是闲人,虽然个头已超过父亲,却仍干些送茶递水的活。天太热,我恨不得找片云彩躲进去。太阳像穗麦,阳光是麦芒吧!刺到身上,如芒刺背。父亲喝口水,抹把脸,汗珠饱满,像麦粒滚滚落下。我有些恍惚,感觉父亲也是一株麦子,皱纹的麦芒,已刺入骨肉。

⑧父亲让我回家看书,地里的芒种属于他,我的芒种是高考。书上说,芒种“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我想,“芒”不仅指“芒之谷”,还指“芒之光”,光芒、时光;而“种”则包括收获和播种。所以,“芒种”其实说的是生生不息的传递,就像父与子。

⑨父亲收割麦子,就像我做考题;他盘点收成,就像我估分;而播种,则像我填报志愿。父亲说的对,我的芒种是高考,他的高考是芒种。我们一直都做着同样的事,只是他在乡间,我在城里。

⑩如今,我生活在城里,除了单位,就是家,我很少出门,住21楼,但并没离太阳近些。雾霾遮住天空,空调混淆四季,那如芒刺背的时光,已遥不可及。

⑪又到芒种,想起那年,时光明亮,我和父亲席地而坐,他盘算收成、播种,我思量高考、大学。现在,父亲还做着同样的事,只是我们已天各一方。我开始懂得,那离太阳最近的时光,也是离父亲最近的时光。

(作者:葛亚夫,选文有删改)

1.仔细阅读全文,说说你对题目含义的理解。

2.结合语境,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父亲却不在乎,光着膀子,挥着镰刀,任它们上下夹击

(2)我也学过父亲,气吞山河地割麦子,阳光炽热,麦芒燎人,我很快就败下阵来。

3.赏析第⑨段划线句子“我的芒种是高考,父亲的高考是芒种。我们一直都做着同样的事,只是他在乡间,我在城里。”

4.有人说第⑩自然段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可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5.“芒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除了芒种,你还知道哪些节气?请写出两个。哪个节气(“芒种”除外)会触动你内心怎样的情感或勾起你哪些难忘的回忆?请说一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傅说于版筑之间________

(2)其筋骨________

(3)行乱其所为________

(4)于虑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先谈人,主要体现“生于忧患”;后论国,主要体现“死于安乐”。

B. 文章将事例和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C. 作者列举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引出论题,告诉我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

D. 文章多用排比句和比喻句,使语言错落有致,形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材料: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此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查看答案

古诗文积累。

(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子曰:“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3)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5)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7)杜甫在《望岳》中,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言志,词言情。但在有一腔理想和抱负的词人笔下,词也可豪气干云,抒发壮志。秋瑾在《满江红·小住京华》一词中表达“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探究。

南岸区第二届课外阅读大赛即将在4月份举行,为在赛场上一展110中人的风采,110中学准备开展“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围绕主题设计两种活动方式。

活动方式一:         

活动方式二:         

(2)初三的小王一头扎在题海战术里,在他看来,初三时间紧,哪有闲工夫看与考试无关的书。作为本次主题活动的负责人,你该如何劝说他?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面是选自《朝花夕拾》的一段话,请阅读后作答。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选文中为什么事情而争论?“他”指的是谁?是一个怎样的人?

(2)下面是选自《昆虫记》的一段话,请阅读后作答。

“脱壳的时候,可以说是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它腾起身子,往后翻下来,头向下倒挂着,原来折叠着的翅膀打开了,竭力伸直。接着,尽力把身体翻上去,用前爪钩住那层旧皮,使它从那层旧皮里完全蜕出来。那些旧皮就只剩个空壳…整个过程大约要半个小时。”

选文中的昆虫是什么?它是怎样喝水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