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两则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阅读下列两则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出淤泥而不________

(2)予菊,花之隐逸者也________

(3)陶后有闻________

(4)而之不可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3.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哪些语句?为什么?

4.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兰花,请你说说赞成它的理由。

 

1. (1)沾染污秽 (2)认为 (3)少 (4)命名 2. (1)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2)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 3.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写出喜欢的句子,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 4. 示例: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染”,古今异义,今义为“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古义为“沾染污秽”;“谓”,一词多义,有“告诉,对……说”“认为”“评论”“是”等意,本句中,意为“认为”;“鲜”,古今异义,今义为“鲜艳”,古义为“少”;“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意为“命名”。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予,我;何,什么;宜,应该。 (2)味,香味;逼,逼近, 迫近;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意找到描写莲的美好品质的句子,并写出其象征意义即可。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的体态,比喻君子的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香远益清”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的风度气质,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身形端庄,令人恭敬而不敢轻侮等。回答时先写出表现莲美好品质的原句,然后写出莲的形象,再表述出其比喻义。 4.本题考查发散思维。根据平时积累,要了解兰花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如兰花的特点是香气淡雅,花形较小,多盛开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象征默默无闻,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作答时,先表明观点,再根据其特点和象征意义说明理由。 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乙)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总有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亲近,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3)《己亥杂诗(其五)》中,表明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山西村》一诗中,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同时也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孝亲敬老”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两项活动。

示例: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2)现在不少青少年无节制地在网上聊天、刷微博、玩游戏,以致厌食、失眠、精神萎靡,严重者甚至猝死,或有自杀行为。请结合以下两则孝亲名言,对这一类青少年进行劝说。

A.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孝经·开宗名义章》)

B.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经·小雅·蓼莪》)

 

查看答案

阅读名著填空。

到早晨一点左右,我感到极端疲倦。我的四肢痉挛得很厉害,渐渐发硬,不能灵活运用了。康塞尔不得不来支持我,我们保全生命的担子于是完全落在他一一人身上。不久我听到这个可怜人发喘了;他的呼吸渐渐短促了。我明白他也不能支持很久了。“丢下我吧!丢下我吧!”我对他说。“丢下先生!永远不能!”他答,“我还要死在先生前头呢!'

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作者名)著作的______(作品)。这里的“我”指的是______。文段中的康塞尔最典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作家作品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是作家张中行悼念老者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悼念文章,其中张中行与贾平凹和金克木共称为“燕园三老”。

B. 《驿路梨花》中的“梨花”,字面上指驿路梨花,实则指雷锋精神。借物喻人,雷锋精神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

C. 《陋室铭》是宋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D.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童话集《倪焕之》等。

 

查看答案

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填入文后方格内。

我深深闭了柴门,zhù(    )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纤(    )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tuì(    )尽了。可怜它年纪儿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我再也不忍看了,我千般儿万般儿地无奈何。唉,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jīn(    )持的我,原来也是个(    )头儿。

——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注音

 

 

填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