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波浪线在原文上画出这一则消息的导语部分。

2.这则消息的大意是?(请用最简短的语言作答)

3.文章主体部分写解放军渡江可分为三层,请你在下面写出起止点。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4.文段中加点的短语“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八个字说明了什么?

5.文章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1.第1、2句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3.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到“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 4.这八个字写出了人民军队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5.议论;突出我军英勇善战,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议的反动本质及士气败落、不堪一击的军情,又有很强的政策性,从而使这篇新闻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 【解析】 1.注意用“波浪线”划出。导语是新闻的一部分,一般位于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的作用一般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据此可分析找出本文的导语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要求学生根据导语内容概括即可。结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概括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3.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根据是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分为三路,即中路军、西路军和东路军,文中在不同的位置写明了这一点;且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共计百万,而文中对三路大军的渡江人数的报道恰巧百万,以此就能分析出是按三路军渡江的先后报道顺序分为三层。第一层(第3句),叙述了路军渡江的进军场面。交代了渡江时突破的地点、渡江人数。第二层(第4-10句),叙述了西路军渡江的进军场面并加以评论。第三层(第11句至文末),叙述了东路军渡江进军的场面。交代渡江时间、突破地点、渡江人数及战况。根据要求写出起止点。 4.要求学生结合语境分析。结合渡江的过程“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分析得出,这八个字写出了人民军队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5.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表达方法。有五种:说明、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划线的句子表明了作者对此种情况的看法和观点,这是议论的表达方式。这个句子一方面交待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让读者感受到敌方政权必定失败的命运,从而使这篇新闻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xiè)衣欲睡

B. 怀民亦未(qín)

C. ()步于中庭

D. 水中藻(xìng)交横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2)相与于中庭______________

(3)怀民亦未_______________(4)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查看答案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⑵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⑶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叶发华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

⑺刘桢《赠从弟(其二)》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零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为了帮助边远贫困地区学生,南山中学八(1)班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爱心捐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几项内容,请按要求完成。

(1)八⑴班班委会向本班家长发出了一封邀请函,其中有一处内容上的语病,两处格式上的错误,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为了帮助边远贫困地区学生放飞梦想,用实际行动创建和谐社会,我们南山中学八(1)班拟于2018年11月25日下午5:00在本班教室举办一场爱心捐赠活动。要求您必须参加!

2018年11月20日

南山中学八⑴班班委会

内容语病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

格式错误修改意见: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请父母和你一起参加此次捐赠活动,你打算怎样对父母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中学八⑶班《让世界充满爱》的开场白,请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句话。

爱心是红烛,它可以点亮寂寞的黑夜;爱心是阳光,它可以温暖寒冷的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