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人值得感谢,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

作文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人值得感谢,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我        的一件事(或一个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 将题目补充完整;2. 叙事要清楚具体,详略得当;3. 要有真情实感;4. 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值得我深思的一件事 夕阳把爱轻轻的撒落在人间,道路两旁的翠柳在微风中又将爱的光芒反射,全都落在了一帮匆匆行走的学生身上。他们或三五成群,或五六为伴,两条黑色的线从耳朵中流出,嘴里还不停地哼唱着歌儿,嬉嬉笑笑,好不快活,一派青舂而又朝气蓬勃的样子。 而就在其中,散落了一个土里土气的小子,默默地走着,似在沉思,又仿佛厌倦,一路无语,朝那个熟悉的上坡路走去。一辆拉泔水的脚蹬三轮车从他们旁边驶过,立刻引起了轰动,一反刚才的状态,或急捂口鼻,或迅速躲闪,或破口大骂,人群中立刻沸腾起来,而那个男孩依旧默默走着,丝毫不在意他们的反应。 拉泔水的是一个老人,黑色的脸上满是皱纹而又缀满汗珠,似乎感觉到自己不受欢迎,便吃力地猛蹬几脚,想快点越过这小坡,离开这群人。是因为老人倔强用尽了力气,还是上天要开玩笑,车子突然停止了前进,而立刻后退,像开弦的箭一般向坡下窜去,说时迟,那时快,那个小子一个健步冲上去,牢牢地抓住车子,立刻又溅起浪高的泔水,洒了那小子一身的泔水,而车子渐渐地停了下来。 道路两旁的人群全凝结了,立刻变得鸦雀无声,看着那个男孩又渐渐帮老人将车子往上坡推,一步一步……到了坡顶,老人轻轻地微笑,“谢谢,小同学。”满脸的皱纹都舒展了许多。 “没关系,爷爷。”轻轻地擦了擦脸上的汗水与泔水,笑着回答。 夕阳的余辉下,仿佛两个金色的雕塑,伫立在坡顶,阐述着这个城市又一处独特的风景。马路上的车子依旧来来往往,而行走的人群变得沉稳起来,没有了两条黑色的线,没有了互相之间的打打闹闹,也没有人再去捂口鼻,纷纷朝那两个雕塑的地方走去。 不需要轰轰烈烈,不需要跌宕起伏,只希望内心的平平淡淡,脱去了掩饰的外衣,抛开了永无止境的豪华追求,只留给自己一颗心,真正的心,去生命中探索,把真诚奉献出来,快快乐乐。 平凡,但我真心,把爱传出,把幸福收回。 【解析】 作文标题“值得我 的一件事(或一个人)”。审题没难度,关键是填充文题。补全题目常用方法是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如写人,标题横线上可填“尊敬”“钦佩”“崇拜”“感谢”“学习”等。如写事,标题横线上可填“铭记”“纪念”“感兴趣”“骄傲”“赞颂”“深思”“关注”等。要写自己收获最大的一个方面,不能面面俱到。只有写自己的人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只有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才能有生活,有东西可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记叙文,回答后面小题

母亲吃我碗里的肉

①我的童年时代是在农村老家度过的。逢年过节过生日饭里有肉时,母亲都要先从我碗里夹出一块肉吃我才能吃。

②记忆中,母亲第一次吃我碗里的肉,还是20世纪70年代初我过生日的那顿午饭上。那时农村的生活条件很差,一年到头大人孩子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几口肉。过生日讨口肉吃则是孩子们的“特权”。

③七岁生日的那天中午,放学后刚进家门口,阵阵肉香飘来,我使大劲地吸了口气才进了屋。见父亲和母亲守着只热气腾腾煮熟了的鸡发愣,怪不得刚才……我兴奋地上前下手便抓,伸去的小手却被母亲紧紧地抓住不放。我挣扎着向母亲望去,见她眼角涌出了晶莹的泪花:“听话,过生日的肉得先叫娘吃第一口……这是……咱家的老规矩。”母亲操起一小块鸡肉要往嘴里塞,却被父亲打落到地上。母亲捡起掉在地上的肉擦了擦土,又从锅里舀了半勺鸡汤一同吞了下去。父亲重重地叹了口气,双手抱头蹲坐在灶间里……母亲脸上挂着泪花,紧紧地抱着我,我几次要挣脱她的手都没有成功。

半顿饭时间过去了,母亲脸上露出了笑容,她拉着我揭开锅盖,连肉带汤舀了一大碗,让我吃个饱。从那以后,我牢牢地记住了过生日的肉要先让娘吃第一口的规矩。长大后回家过生日吃饭前,都是先让母亲从我碗里夹块肉吃我再吃饭。婚后,我及时将这一规矩告诉了妻子,妻子对此大惑不解,声称哪有母亲与孩子抢肉吃的道理。

⑤那年我的生日饭桌上,妻子嬉皮笑脸地向母亲问起了这规矩的来历,母亲不好意思地说:“唉!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啦,还提那个干吗?”见母亲不愿提这事,想是她不愿意在儿媳面前暴露当年与儿子抢肉吃的事,我忙打圆场:“问什么问,有好吃的就该让给老人,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尽管妻子对这个规矩很是不理解,可我每年生日饭前碗里的这块肉都是先夹给母亲吃。

⑥去年我回家过生日,妻子特意做了一道母亲最爱吃的梅菜扣肉。母亲还没吃第一口肉,小孙子上前下手便抓,我挥手一挡打在他的小手上,孙子“哇”一声哭了。母亲捧起曾孙子的小手,擦了又擦,揉了又揉,冲我没鼻子没脸地一顿臭训。我委屈地嘟囔:“你还没吃第一口他就下手,坏咱家的规矩……”母亲仰脸叹了一声:“唉!看来咱家的这个‘规矩’是得给你说清楚啦……你还记得四十六年前过生日俺跟你抢肉吃的事吗?不是娘与你争吃第一口,其实那只鸡是毒死的!”“啊?毒死的!”母亲眼角泛着浑浊的泪花:“那年你过生日俺没钱给你割肉吃,你爹从村东地里捡回来一只吃毒谷子种死的鸡,俺把鸡肉洗了多遍才下锅,就是这样还是怕你吃了中毒,俺先抢着吃了块肉喝了点汤,觉得没事才敢让你解馋……”

⑦我心里一阵阵发热。扭头向妻子望去,见她也正擦眼泪呢。

1.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兴奋地上前下手便抓,伸去的小手却被母亲紧紧地抓住不放。

3.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5.如何理解结尾段“我”和妻子的表现。

 

查看答案

阅读记叙文,回答后面小题

住在自己的美好里

丁立梅

①一只鸟,蹲在楼后的杉树上,我在水池边洗碗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我在洗衣间洗衣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我泡了一杯茶,捧在手上恍惚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它唱得欢快极了,一会儿变换一种腔调,长曲更短曲。我问他:“什么鸟呢?”他探头窗外,看一眼说:“野鹦鹉吧。”

②春天,杉树的绿来得晚,其它植物早已绿得蓬勃,叶在风中招惹得春风醉。杉树们还是一副大睡未醒的样子,沉在自己的梦境里,光秃秃的枝丫上,春光了无痕。这只鸟才不管这些呢,它自管自地蹲在杉树上,把日子唱得一派明媚。偶有过路的鸟雀来,花喜鹊,或是小麻雀,它们都是耐不住寂寞的,叽叽喳喳一番,就又飞到更热闹的地方去了。唯独它,仿佛负了某项使命似的,守着这些杉树,不停地唱啊唱,一定要把杉树唤醒。

③那些杉树,都有五六层楼房高,主干笔直地指向天空。据说当年栽植它们的,是一个学校的校长,他领了一批孩子来,把树苗一棵一棵栽下去。一年又一年,春去春又回,杉树长高了,长粗了。校长却老了,走了。这里的建筑拆掉一批,又重建一批,竟没有人碰过它们,它们完好无损地,甚或是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④我走过那些杉树旁,会想一想那个校长的样子。我没见过他,连照片也没有。我在心里勾画着我想像中的形象:清瘦,矍铄,戴金边眼镜,文质彬彬。过去的文人,大抵这个模样。我在碧蓝的天空下笑,在鸟的欢叫声中笑,一些人走远了,却把气息留下来,你自觉也好,不自觉也好,你会处处感觉到他的存在。

⑤鸟从这棵杉树上,跳到那棵杉树上。楼后有老妇人,一边洗着一个咸菜坛子,一边仰了脸冲树顶说话:“你叫什么叫呀,乐什么呢!”鸟不理她,继续它的欢唱。老妇人再仰头看一会,独自笑了。飒飒秋风里,我曾看见她在一架扁豆花下读书,书摊在膝上,她读得很吃力,用手指着书,一字一字往前挪,念念有声。那样的画面,安宁、静谧。夕阳无限好。

⑥某天,突然听她的邻居在我耳边私语,说那个老妇人神经有些不正常。“不信,你走近了瞧,她的书,十有八九是倒着拿的,她根本不识字。不过,她死掉的老头子,以前倒是很有学问的。”

⑦听了,有些惊诧。再走过她时,我仔细看她,却看不出半点感伤。她衣着整洁,头发已灰白,却像个小姑娘似的,梳成两只小辫,活泼地搭在肩上。她抬头冲我笑一笑,继续埋头做她的事,看书,或在空地上打理一些花草。

⑧我蹲下去看她的花。一排的鸢尾花,开得像紫蝴蝶舞蹁跹。而在那一大丛鸢尾花下,我惊奇地发现了一种小野花,不过米粒大小。它们安静地盛放着,粉蓝粉蓝的,模样动人。我想起不知在哪儿看到的一句话:你知道它时,它开着花,你不知道它时,它依然开着花。是的是的,它住在自己的美好里。亦如那只鸟,亦如那个老妇人,亦如这个尘世中,我所不知道的那些默默无闻的生命。

⑨大凡这些,都是住在自己的美好里……

1.文章先后描写了哪些美好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野鹦鹉不停地欢快歌唱 → _____________ → 老妇人在丈夫死后安宁地生活→ _________

2.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要写花喜鹊、麻雀等鸟儿?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属于哪一种记叙的顺序?有什么作用?

4.本文语言优美,请你赏析下面语句。

一排的鸢尾花,开得像紫蝴蝶舞蹁跹。

5.阅读全文,仔细体会文题“住在自己的美好里”的深刻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家

家是什么?对中国人来说,家曾是堂前萱草、围炉夜话,是严父庭训,是慈母灯下缝纫寒衣……家是至真至美至善的所在,是每一个孩子人生最温暖的起点。

看看现在的许多小家庭,又是怎样的一番场景呢?晚饭之后常见的,怕是年轻父母握着手机边吃边刷微博微信,顾不上倾听膝下幼儿软软的稚嫩表达。都说现在进入了“微时代”,工作、社交甚至购物,都因互联网终端在掌中的普及,而绵延成了24小时无休。幼儿则抱着父母扔过来的ipad沉湎游戏,稍大的孩子独自沉埋于题海文山,等到了中学,孩子们自己也被“掌中宝”深深诱惑。

(材料二)让经典与家风通行

作为一线教师,每天都跟孩子打交道。他们身上折射出的不同家庭教育,令人思考。

我曾在自己所带的班级开展过一次家风小调查,主题是:你们家有家风吗?它是什么?结果,28个孩子回答有家风,12个孩子表示没有或不知何为家风。当眼前逐一浮现这12个孩子的面孔,我回想,他们在行为习惯、与人交往上,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于是,我尝试建立班级家长和老师的微信群,开展“晒晒我的读书单”活动,促使家长们参与进来,给孩子拟定书单,与孩子一起完成“自主阅读表”。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通过共同阅读经典,让家长去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美好的品质。以经典阅读促进家风建设,比单纯的说教更能润物无声。

(材料三)好孩子家规新十条

①对父母讲话态度恭敬,语气亲切。

②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办,不给父母添麻烦。

③上学时要和父母说“再见”,放学回家要向父母说“我回来了”。

④离家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诉父母去哪里、做什么、几时回。

⑤吃饭时要等父母,全家人一起吃,坐姿端正,谦恭有礼。

⑥父母回家后要为父母倒茶,让父母休息好。

⑦记住父母的生日,到时向父母表示祝贺,并做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

⑧父母不舒服要勤问候,父母生病时要为父母端水送药。

⑨在生活方面不能跟条件优越的同学攀比,不向父母提过高的物质要求。

⑩认真完成作业功课,并尽力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1.对以上三则材料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对中国人来说,家是至真至美至善的所在,是每一个孩子人生最温暖的起点。

B. 现在的许多家庭,年轻父母看似在孩子身边,却整日忙于微博、微信,顾不上与孩子交流。

C. 经典阅读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能润物无声地促进家风建设。

D. 虽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但“对父母讲话态度恭敬,语气亲切”等家规已经过时了。

2.为了让父母认识到家风对孩子的重要影响,请你给父母写一段话,让我们的家庭更美满,社会更和谐。(不超过30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李应升诫子书

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注释:①贾:招致。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

1.下面各项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子之行/匹不可夺志

B. 将复何/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

C. 匹夫不可夺志/非淡泊无以明

D. 汝傲而弗/此宜孝以事

2.解释加点词语解释 

躁则不能冶性_________________

不孝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4.请用“/”给文中划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今 吾 不 测 汝 代 吾 为 子 可 不 仰 体 祖 父 母 之 心 乎

5.(甲)(乙)两文在告诫儿子时,有相同之处,即都告诫儿子应当_________________此外,(乙)文作者还告诫儿子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首诗,回答小题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⑴端居:闲居。⑵素秋:秋天的代称。

选出对上面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 《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B. 《端居》 表达了诗人无法建功立业,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C. 《夜雨寄北》时空往复对照,虚实相生;《端居》则把眼前与记忆中的景色交织在一起,形成回环流动之美。

D. 两首诗都借秋景来烘托情感。《端居》中的景物更有主观色彩,传递了更多的愁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